党校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工作思考

2019-07-19 06:04周宁
青年与社会 2019年16期
关键词:党校习近平特色

摘 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实践基础,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的,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工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武装全体党员干部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任务。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工作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工作,对党校而言,即是深入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也是新时代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来培养和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完成好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的基本问题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面对时代的需要,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系统的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是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依据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我国各項事业的发展为前提,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新课题。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的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突破。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中所提出了一个历史课题:即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走出一条“先革命,后建设”的现代化道路?“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对这一课题的历史性回答。

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里,“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充分展示了这个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时代性、民族性、世界性、开放性,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与开拓创新。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的基本内涵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长期指导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解决的是中国未来发展30年的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牢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五进”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现实任务,也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的一项工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是通过推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工作的推动过程中,要把握“五进”之间的整体性。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是所有工作的前提;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培训”是核心点和关键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读本”是保障。“五进”工作的最终目的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生根,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形成凝聚力,并把这种思想作为行动指南运用在具体的工作中。

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的重要意义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有了理论创新的成果也需要理论武装的跟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党校工作人员,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也是党校的重大政治任务和培训任务。

(一)凝聚思想共识的政治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来看,保证一个执政党不犯颠覆性错误的前提,是要求全党具有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

当前,社会思想意识复杂多样、互相交织,社会主义建设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每一项工作都要稳中求进,需要我们党和人民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性。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就是为了凝聚思想,达成社会共识。历史证明,要保持长期执政地位,取决于人心相向,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工作,从政治意义上看,有利于树立党在新时代的思想旗帜,有利于党和人民保持团结和集中统一,有利于凝聚全党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共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二)破解“历史周期律”的理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突破“历史周期律”需要应对的重大挑战。历史周期律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先进性递减规律。中国共产党要保持长期执政地位,就要永保党的先进。党的先进性需要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而党的指导思想的先进性,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和发展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保持党的先进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170年以来,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转变。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普遍处于低潮,而作为最大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并没有像一些西方国家预言的那样倒下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国情结合起来,焕发了勃勃生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工作,从理论上来说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培养和武装广大党员干部。让广大党员干部们铭记,在党的长期执政过程中,时刻牢记不能被权力侵蚀,不能脱离群众,从严要求自己。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这是中国共产党敢于突破历史周期律,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永保党的先进行性的时代宣言。

(三)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就是为人民谋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党和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工作,就是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中树立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让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的思想,牢固树立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三、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的工作原则

(一)以“进学术、进学科”为前提条件

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构建主题鲜明的教学、科研体系,这是党校推动“五进”工作的前提。

第一,积极开展学术研讨。党校各教研室内部可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进”的学术研讨活动;各教研室之间可以定期举行相关主题的交流分享会,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经验交流;对于核心问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第二,设立专项课题经费。鼓励教师们发表关于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系列的文章、课题,吸引教師们钻研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中去,鼓励教师们努力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第三,开展相关的师资培训。教师队伍是“五进”工作的负责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党校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内涵、理论价值、现实意义等内容钻研的是否深入,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框架,思想精髓把握的是否到位,决定着课程讲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党校要加大对教师们的培训如:去高校深造,去实地调研等等。

第四,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由于党校教师的学科专业限制,教师队伍之间容易形成专业壁垒,加强各学科间老师们的交流是打破学科专业间限制的一条途径。党校可以定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交流,就某一领域进行学科交流。

第五,设立专业研究中心。在党校内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在教师队伍中培养专业人才和组建专业团队,相关人员定期把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给党校的教职人员和广大学员进行分享。

(二)以“进课程、进培训”为核心

课堂和培训的核心在课程设置。在党校课程设置上要加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课程。

首先,设置适合的课程体系和培训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里面由30个专题构成,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凝练和概括,党校的教学培训中可以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展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把“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时代课题概括成了10个方面,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党校可以将这些课题设计成合适的研究方向,把理论和现实的结合起来教学,能充分满足广大学员的学习需求。

其次,把党性修养课、理论教育课、理论实践课等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学科之间的完整性。把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授课这个主渠道,将党校的课程培训打造成为一个完整的、完善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平台。

再次,增加教学实训课程的设置,推广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党校可以设置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和发展历程的实训课,利用情景交融的课堂氛围,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训课来提升学员们的思想认识。

最后,打造若干精品示范课。各教研室内部进行集体备课和专题研讨,打造各个部门、各个专业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品课程。课程要坚持以问题导向,直面学员需求的热门话题,解决学员困惑的理论问题,通过精品课来提升思想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以“进读本”为依托

党校课程设置上,除了讲授课之外,可以积极开展学员论坛,鼓励学员分享读习近平著作的心得体会。《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等都可以作为学员自学的读本。

同时,可以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读本的学习分享活动。在党校的学习过程中,鼓励学员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校多采用一些学员愿意接受、能够接受的方式,让学员自愿参与到读书分享活动中,从读书分享中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

(四)以“入脑入心”为目的

通过提升老师们自身的学术性、专业性,打造学校课程的精品性,充分调动课上课下相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党校的教学中更清晰、更形象、更通俗易懂、更深入人心。通过“五进”工作的展开,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增进广大学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情感上的认同,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团结一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01).

作者简介:周宁,女,河南郑州人,现为中共郑州市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

猜你喜欢
党校习近平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央企党校党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中医的特色
完美的特色党建
中共第一所党校成立于何年何地?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党校网站创新的实践与探索
协助党委创办高中学生业余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