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照护新政暖人心

2019-07-23 01:23王纯
人民周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婴幼儿家庭服务

王纯

在“二孩政策”落地后,许多家庭选择养育两个孩子。随着家庭育儿负担加重,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也快速上升。但由于年轻的父母照护婴幼儿的时间普遍有限,而且大多数幼儿园只接收3岁以上的幼儿入园,致使婴幼儿的看护问题成了很多年轻父母焦虑和头疼的一件事儿。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发社会强烈关注。网民普遍认为,该《指导意见》的提出将有利于缓解当前婴幼儿照护的现实困难,其中提出的许多重要举措振奋人心,成效值得期待。

看护难,成为很多家庭的痛点

孙女士的女儿两岁半,目前从家政公司请了一位服务员来家里照顾孩子。“我们两口子都是外地人,如果请老人过来帮忙,不但水土不服会导致生活上的种种不习惯,而且还担心老人太操劳身体吃不消。”每个月5000元的保姆费基本与孙女士的月工资持平。“但是我不敢辞职,毕竟除了家庭之外,我还希望获得更多的社会价值感。虽然我的工资基本都交了保姆费,但是一码归一码,毕竟我现在坚持工作,会给自己以后的职场积累经验,而且我也担心万一辞职回家待上两三年,想再次回归社会就没那么容易了。毕竟我们处在一个大信息量、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而且我们又大都是没有什么背景的普通民众。”孙女士说,就是因为担心有朝一日会被社会无情淘汰,所以现在不敢让自己松懈,而且她觉得现在大多数的企业、用人单位不会去挽留一个没有特殊技能又有家庭拖累、战斗力不强的员工。

像孙女士这样在极大的压力之下咬牙坚持的人不在少数。一项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高等学校共开设婴幼儿照护专业点1151个,招生人数为29.6万人,但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在各类照护服务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近80%的婴幼儿由祖辈参与看护和照料。如今,国家提出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尤其是从2019年1月1日起,新个人所得税法全面实施,增加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等专项附加扣除,政府算是实实在在地给老百姓送上了一个“大礼包”,但是这对于抚养二孩的新增压力来说,仍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养儿难,首先就难在“看护”,全面二孩政策更是遭遇了孩子没人照顾的现实困境。

晚婚晚育,很大程度是在逃避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顾宝昌教授说,在一些农村地区,多养一个孩子就是多一个劳动力,养孩子会带来正收益,因此结婚生子就是必需行为,年轻人结婚也会尽早尽快。但在城市化的情况下,单从经济成本的角度来说,养孩子是负担,它实际上要求人们把对工作与事业的精力分出一部分到孩子身上去,而且由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对身体的消耗也越来越多,人们通常会考虑用社会保障以及商业保险来解决自己的养老问题,因此也逐渐削弱了未来对子女的经济依靠,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需要考虑等自己退休后靠子女来养的问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正在被逐渐淡化。在这样的各种情况下,养孩子变成了一件奢侈行为而非必需行为,只有在稳定了自己其他方面之后,才会考虑结婚生子这样的事,由此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晚婚晚育在一些城市成为普遍现象。实际上,从当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因其城市化进程远远走在前面,这也就必然出现大量人群不愿生育的现象,政府为此就得推出各种优惠措施来鼓励人们生育。

据介绍,如今美国20多岁女性的生育率已降至历史纪录的低点,且生育年龄逐渐增大。不仅是美国,日本、德国、芬兰、韩国等国家的人口专家也为此感到担忧,因为没有足够的新生儿。中国虽是人口大国,却也面临着婚育率快速下降的威胁,大龄未婚族、不婚族、丁克族、闪婚闪离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身边,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拥趸者众。《人口和社会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人口生育水平已进入世界低生育率国家行列。

“现在的年轻人更趋于将更多的时间用于事业和学业,繁重的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让一些人无暇自顾,晚婚晚育甚至成了现代家庭的一个难题,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就是想逃避压力,不愿面对现实。”顧宝昌说。现在一些大城市的职场一族越来越感受到压力,这个压力有的是来自内心的,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一种恐惧。

托育服务供给不足现状有望缓解

一方面很多人为了逃避育儿压力晚婚晚育,另一方面那些已经步入婚姻的人则面临着育儿的种种现实困难,尤其是孩子接送、看护问题更是让很多年轻夫妇倍感困扰。

“我和老公本身就属于晚婚晚育,我们双方父母年龄都比较大了,又都是外地的,来北京照顾小孩儿多有不便,请保姆来家里照顾孩子也不是特别放心,因为这完全是个良心活儿。”苏女士为了照顾孩子,一年前已经辞职当了全职妈妈,她其实并不愿意离开职场,但实在没有其他办法。现在她只盼着老公好好工作多挣点钱,为生二胎做好准备。

当前上班父母照护婴幼儿的时间普遍有限,而在大多数双职工家庭里,父亲照顾孩子的时间更少。父母时间的缺失,使得很多家庭不得不选择隔代养育,但即便老一辈付出了巨大代价,仍存在教育理念冲突、时间精力不足等问题,社会育儿服务成为很多家庭的一项基本需要。另一方面,由于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只接收3岁以上的幼儿入园,这使得3岁以下的婴幼儿照护问题变得尤为突出,很多年轻妈妈不得不忍痛割爱放弃职场回归家庭。

“现在国家层面对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的看护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一般都是通过家政服务等社会力量来解决,更多的家庭选择隔代抚养,但这种情况对于一些高龄婚育的夫妇来说不太现实,受其双方老人的年龄身体状况所限,只能由他们自己的小家庭来解决孩子照护问题。”国家育婴师职业培训首席专家、中华育婴协会会长郭建国说,市场需求旺盛与当前托育服务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已成为一对突出矛盾,即便有些早教机构能提供短时间的托育服务,但品质方面参差不齐并且也不普及。

《指导意见》公布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其中很多具体措施很是暖心。比如:全面落实产假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积极措施;将用人单位纳入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中来,支持用人单位以单独或联合相关单位共同举办的方式,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居住区要建设和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注重发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婴幼儿照护服务功能;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依托社区,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这些照护服务可以是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样化形式。

百姓有期待,政府有行动。《指导意见》的推出让家长们看到了希望,并期待着随着政策的深入落实,家里没人带娃的难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猜你喜欢
婴幼儿家庭服务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家庭“煮”夫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恋练有词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