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公示语英译的问题

2019-07-25 09:08梁本彬李天云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译法展厅英译

梁本彬, 李天云

(1.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重庆 400067; 2.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 400052)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以下简称重庆博物馆)坐落在重庆地标建筑重庆大礼堂正对面,毗邻重庆市政府。2000年,为承担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大量珍贵文物抢救、展示和研究工作,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它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重庆博物馆以其丰富、珍贵的文物展品,系统地再现了重庆的前世今生,是重庆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现。重庆博物馆也因此获得了诸多殊荣: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全国科普基地、重庆地标新名片等。

近年来,重庆对外交流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到重庆经商、旅游、工作、生活,作为文化历史集中体现者的重庆博物馆,自然成了外籍人士全面深入了解重庆的首选之地,参观重庆博物馆的海外游客络绎不绝。重庆博物馆官方数据显示,该馆年均接待海内外游客180万人次。2016年10月13日至15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在重庆举行,参加对话会的16个国家100余位政党领导人、政要、专家学者及工商界人士参观了重庆博物馆。由此可见,重庆博物馆在对外展示重庆文化历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馆内的公示语英译状况却令人担忧,谬误之处不胜枚举,而且这些错误已存在了10余年,却一直没有引起学界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重庆博物馆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

学界相关研究寥寥,笔者在CNKI上检索,仅找到2篇探讨重庆博物馆公示语英译错误的论文。一熙[1]运用交际翻译理论,对重庆博物馆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归纳和分析;朱露、董远越[2]对重庆博物馆汉英讲解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与分析。这两篇文献都没有涉及公示语翻译质量更深层次的问题。笔者对重庆博物馆内的公示语英译拍摄了800余张照片,参照《公示语汉英翻译错误分析与规范》[3]对汉语公示语翻译错误类型的归纳,结合重庆博物馆公示语英译错误的实际情况,将馆内较为普遍、明显的公示语英译错误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

(一)拼音、英语混杂

汉语地名、人名等少数专用名词可以直接用拼音标注,但并不意味着拼音可以替代英语翻译,更不能将两者混用充作译文。然而,重庆博物馆中就存在许多用拼音替代或混杂英语的明显翻译错误。如远古巴渝厅中的“彩陶罐”被翻译为“Cai pottery pot”,镂孔器座译为“Loukong Qi Zuo”,陶斧译为“Pottery Fu”,料珠译为“Liaozhu”,銮铃译为“Luan Bell”。

(二)拼写错误

这里所指的拼写错误,主要包括单词和拼音的拼写错误、漏掉字母、大小写错误、多个单词相连等。例如,“重庆”这一地名就出现了多次拼写错误,分别被错误地拼写为“ChongQing”和“CHONGQIANG”。“铜梁文化”在英译中漏掉了一个字母“l”,被错误拼写成了“Tongiang Culture”。“丰都”这一地名出现了5种译法“FENCDU, FENGDN, FINCDU, FENGDU, FENGDN COUNTY”,而其中4种都是错的。还有虚词大小写不分的问题,如“秦灭巴蜀”的译文“Bashu′s Downfall To Qin”。

(三)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是汉英公示语翻译普遍存在的问题,重庆博物馆的公示语英译也不例外。例如,“新石器时代晚期”被简单地翻译为“Late Neolithic”,该译法在词性搭配和语法成分上都存在问题。正确的译法应该是“Late Neolithic Age”;“原始聚落房子复原图”被翻译为“PRIMITIVE TRIBE HOUSE DUPLICATE ORIGINAL MAP”,其单复数和用词都有错误。再如,“抱琴骑马俑”译为“TERRACOTTA FIGURING RIDING HORSE EXCAVATED IN FENGDU”,该译文不仅存在语法错误,还严重遗漏了信息,“抱琴”完全没翻译出来。在这一译文下面另配了注释“The diversified paintings and shapes are just like history epics and their unique aesthetic values marked a milestone in Chinese Art History, which achievements are regarded as the highest peak even today”,其中也有翻译错误:1.“中国艺术史”在此处为一般概念,译为“history of Chinese art”更恰当;2.定语从句关系词错误,“which”应更正为“whose”。

(四)机械翻译

机械翻译也就是生硬地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在重庆博物馆中,这一类翻译错误也较多。如“残疾人专用”被字字对应为“Disabled Special”,而国际上这一信息的惯用表达为“Disabled Only”。馆中的“秘戏画像砖”被机械地翻译为“SECRET OPERA PAINTING BRICK”。根据该画像砖的内容可知,此处的“秘戏”应理解为“秘密嬉戏”之意,是一种隐晦委婉的表达,而译文则是直接按照字面意思,将成年男女之间的嬉戏变成了“秘密的戏剧”,完全是牛头不对马嘴。况且,“画像砖”的译法也存在问题,通行的译法应为“pictorial bricks”。再如,“蒜头壶”被直接译为“Garlic Pot”,但事实上这里的“蒜头壶”并不是“用蒜做的壶”或者“用来装蒜的壶”,而是指形状像蒜头的壶,因此译为“Garlic-shaped Pot”更恰当。

(五)译文不统一

在重庆博物馆内,同一名称或术语,如地名、机构名、朝代名称等,前后出现多种译法,采用的翻译策略、版式布局各不相同,缺乏统一标准,显得非常混乱。译文(甚至是原文)缺乏统一性,在重庆博物馆中表现得异常明显。如前文提到的“丰都”,在同一个展厅内,就出现了5种不同译法;“重庆”出现了“ChongQing”“CHONGQIANG” “Chongqing”3种不同的译法;“巫山人民医院”在同一展厅分别出现了“Renminyiyuan Wushan”和“WUSHAN PEOPLE′S HOSPITAL ”两种表达;“巴渝”有3种译法“Bayu”“Ba Yu”“BA-AU”;甚至连博物馆自己的名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都出现了3种译法“Chongqing 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 Chongqing”,以及该博物馆官网上的“China Three Gorges Museum in Chongqing”等。这些前后不一的混乱名称给国外游客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六)翻译不全或未译

在整个重庆博物馆内,许多重要信息都没有翻译出来,甚至在极个别展厅内所有汉语都没有英语译文,如讲述重庆城市发展历程的“重庆:城市之路厅”、展现巴渝抗战历史的“抗战岁月”主题展厅,以及“历代书画厅”“西南民族民俗风情”等四个展厅均没有英语翻译。而在其他展厅内,一部分公示语有翻译,一部分又没有翻译。如在“历代钱币厅”内,古代各个时期的钱币展区都零星地对汉语公示语进行了英译,而在“近代钱币”和“共和国钱币”展区,却没有英语翻译。还有“李初梨捐献文物”“历代瓷器”“汉代雕塑艺术”等展厅也只有部分翻译。

(七)表达不规范

重庆博物馆内的公示语翻译,许多译文表达都非常牵强,缺乏专业性和准确性,中式英语、过度翻译等现象极为普遍,如“东汉”和“战国”的表达,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的几个阶段也被翻译得五花八门,具体见表1。馆内中国古代的陶器、瓷器、青铜器、古钱币、书法字画等方面的翻译,则是整个博物馆内错误最严重、最集中的区域。

二、重庆博物馆公示语翻译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根据统计,在过去十年间,公示语翻译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翻译研究的热门话题,其研究成果已经远远超过了新闻翻译、旅游翻译、商务翻译等应用翻译门类[4]。此后,公示语翻译研究方面的论述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目前国内公示语翻译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向。一是以翻译理论为指导思想,探讨公示语翻译应该采用的策略,如翻译目的论、莱思功能语言学之文本类型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等。此类研究关注点为公示语译文本身,目的是通过分析公示语原文,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二是通过分析公示语翻译中的各种错误,广泛呼吁对公示语翻译进行统一管理,提高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如设置公示语翻译门槛和资质条件要求、政府加强监督管理等。不过此类分析研究目前提出的一些建议和方案都较为宽泛,缺乏实际可操作的内容,对公示语翻译质量的改善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三是呼吁加强整个公示语翻译方面的语料库和术语库建设,制定统一的全国公示语译写规范和标准。但是由于国家和政府层面的公示语翻译规划缺失,参与公示语翻译的个人和企业在现代翻译技术、翻译管理技术运用方面较为欠缺,导致当前的全国公示语译写规范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表1 重庆博物馆内混乱译文表达示例

就重庆博物馆内公示语英译错误的类型和情况来看,毫无疑问这些翻译质量问题与译者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承担翻译任务的译者在翻译水平和职业素养方面的严重欠缺,才使得如此普遍、严重甚至荒谬的翻译错误得以出现在重庆博物馆内。然而,单靠译者的翻译能力和职业素养难以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翻译问题。从翻译实践的层面来看,翻译环节出现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与翻译管理者或机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译者的选择、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标准的确立,到翻译质量的控制,再到翻译速度和成本的控制,都是翻译管理者需要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重庆博物馆公示语英译乱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翻译管理环节出了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翻译整体规划与管理缺失

重庆博物馆的公示语翻译缺乏整体规划与管理无疑是造成上述翻译问题的最直接原因。馆内一些展厅有系统的翻译,一些展厅只有零星的翻译,而一些展厅却根本没有翻译,尤其是最能集中体现重庆人民在抗战期间的巨大贡献和重庆精神的“抗战岁月”展厅,以及体现重庆近现代发展的“城市之路”展厅,根本没有英语翻译,这无疑是最令人遗憾的。博物馆公示语英译的目的就是让国外人士了解我国的历史与文化,而最能体现重庆精气神的展厅,却没有配备翻译,对此最好的解释莫过于缺乏整体规划了。对于重庆博物馆的公示语,哪些该翻译、该采取什么样的翻译策略、如何进行管理等问题,都必须有清晰合理的规划和管理才行,否则就会出现重庆博物馆内普遍存在的翻译问题,进而消解了英语翻译的作用。

(二)缺乏统一的译写标准

从馆内存在的一个术语出现多种译文的现象可以看出,重庆博物馆对馆内的公示语翻译方面缺乏统一的译写标准,尤其是对巴渝文化历史的核心术语,缺乏统一的译法标准。译文不统一也反映出重庆博物馆存在翻译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经过近20年学界的呼吁和各级政府的努力,公示语译写规范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2007年,北京率先制定并实施了公示语翻译的地方标准《公共场所双语标识英文译法实施指南》;随后,上海、深圳、广州、江苏、浙江、成都、山东、青岛、陕西、广西等省市也相继制定了各自的地方公共场所标识译写标准或规范。在地方标准或规范建设组织机制上也基本形成了北京模式、上海模式、深圳模式和西安模式。2017年6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系列国家标准,为保障公共服务领域英文翻译和书写质量提供了基础性标准。然而,重庆至今尚未制定全市的公示语译写规范的相关指导性或者规范性文件,对于重庆独特的历史文化核心术语英译,更是缺乏统一的参照标准。在缺乏翻译基本参照标准的情况下,翻译质量便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三)缺乏翻译项目管理流程

公示语的翻译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译者的翻译水平和职业素养,然而在公示语翻译项目中,参与的翻译人员众多,时间跨度大,各地区的管理机构众多,这进一步增加了公示语的翻译难度和管理难度。近年来日益完善的翻译项目管理技术和翻译质量控制手段已经被大量的语言服务企业所采用,并且形成了日趋完善的管理和质量控制流程。从译者筛选、术语库、双语语料库、译写风格指南,到审校流程、质量控制、语言资产回收利用等,都形成了严格的规范和流程,极大地保证了翻译项目的质量、效率和成本,在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服务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遗憾的是,语言服务企业广泛采用的翻译项目管理流程和质量控制手段,在重庆博物馆的公示语翻译实践中,却很少得到运用。译者水平低下和职业态度缺失、译文缺乏统一的术语和规范、译文没有经过翻译质量控制流程,这些都是重庆博物馆缺乏翻译项目管理流程和质量控制手段导致的。

三、改善重庆博物馆公示语英译的建议

综上所述,重庆博物馆的公示语翻译承载着对外宣传重庆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重要作用,因而公示语的翻译质量更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要提高重庆博物馆公示语的翻译质量,除了传统研究中指出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译者素养与职责等之外,还应从宏观规划和微观实施两方面进行。

(一)从文化战略高度进行宏观规划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文化、教育、经济和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经站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5]5。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文化走出去”战略等举措,我国正积极地在国际上树立大国形象,展现我国的文化自信,对外彰显我国的软实力。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也是“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在国家的上述行动中也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包括重庆博物馆在内的各类博物馆公示语翻译,就具有了更宏大而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它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翻译行为了,更是体现重庆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展现重庆的城市治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重要载体,因而从这一文化战略的高度对重庆市的公示语翻译进行宏观规划,并加强重庆市的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设立专门负责公示语翻译管理的主管部门、配套专项经费、对翻译的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组织专家制定重庆市历史文化特色词汇译写标准、建立重庆历史文化翻译语料库和术语库等公共语言服务基层设施。同时应通过设立相关的公示语翻译纠错和反馈机制,包括比赛和纠错活动等方式,调动科研院所乃至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群策群力为公示语的翻译优化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二)从翻译项目管理、质量控制的微观层面确保翻译质量

近年来得益于信息技术、翻译软件技术和项目管理技术的进步,语言服务企业已经探索总结出一套高效的翻译质量管理体系,从译者选择、翻译分工与协作、译审、质量控制、进度控制、语言资产整理与回收利用各环节充分保障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利用技术资源和手段,既提升了翻译质量与效率,也节省了翻译成本。有学者指出:“将翻译服务作为项目,并对其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维护,不但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更是对相关行业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重要途径。”[6]15在整个社会提倡新动能转换的大形势下,博物馆等机构应该积极关注并采用新的翻译技术和管理理念,提升博物馆公示语翻译的项目管理水平,充分吸收借鉴语言服务企业的翻译项目管理经验,对公示语翻译项目实施科学严谨的管理,借助现代语言服务企业的质量控制工具和模式,对公示语翻译质量实施全流程监管,从译前、译中、译后等环节确保公示语翻译的质量、效率和成本控制。

四、结语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内普遍存在的公示语翻译错误,一方面反映了从事此翻译的译者在翻译能力、翻译态度和翻译职业素养方面的严重欠缺,同时也折射出该博物馆对馆内公示语翻译的监管和质量控制不到位。在当前我国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和“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作为中国历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重庆,应在该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建设作用。如何更好地对外展示重庆优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展现重庆的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提升重庆的外语生活质量,营造快捷便利的外语生活氛围,是当前重庆市的重要任务,提升重庆市公示语翻译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无疑能极大地提高重庆上述方面的水平。有鉴于公示语翻译的重要意义,重庆市应该从文化战略意义的高度,对公示语翻译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加强重庆的语言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为重庆的外语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并吸收借鉴现代语言服务行业的翻译管理经验和模式,从微观操作上确保公示语翻译的质量和效率,并减少不必要的财政开支。

猜你喜欢
译法展厅英译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BESPOKE ROMANCE展厅
GAB展厅
NORHOR成都展厅
倒译法在韩汉翻译中的应用探究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快”字的不同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