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己唑·四霉素微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试验

2019-07-25 04:39范玲玲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增产率赤霉病多菌灵

范玲玲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验证和评价5%己唑·四霉微乳剂素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确定最佳使用剂量,观察对小麦的安全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条件

1.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小麦赤霉病。作物:小麦  品種:周麦27。

2.作物栽培及环境条件

试验设在河南省项城市付集镇付集行政村,面积0.13hm2,土壤为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2.53%,肥力中上等,试验时小麦生育期为扬花期。

三、试验设计和安排

1.试验药剂

5%己唑·四霉素微乳剂(市售品)hm2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市售品)

(1)药剂用量与处理编号

1号5%己唑·四霉素(微乳剂)750(ml/ hm2)、2号己唑·四霉素(5%微乳剂)900(ml/ hm2)、3号己唑·四霉素(5%微乳剂)1200(ml/ hm2)、4号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对照)150(ml/ hm2)、5号清水对照。亩喷液量50升。

2.小区安排

各小区按随机区组排列,5个处理,4次重复,共20个小区。每小区50m2重复次数:4次

3.施药方法

施药采用背负式山东卫士ws-16型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试验于2018年4月19日进行施药一次,此时小麦生育期为扬花初期,4月28日进行第二次施药。

四、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1.气象及土壤资料

(1) 气象资料。第一次施药日期为2018年4月19日,施药当天天气晴,平均温度21.0℃,最高温度28.7℃,最低温度13.4℃,相对湿度66%;每两次施药日期为4月28日,当日天气晴,平均温度20.8℃,最高温度28.0℃,最低温度13.5℃,相对湿度80%。试验期间(4月19日至5月31日)共有13次降雨过程,分别为4月21日、22日、23日、25日、26日,5月5日、6日、11日、16日、19日、20日,21日、25日,降雨量分别为5.2mm、0.4mm、0.7mm 、0.4mm、0.6mm、0.9mm、25.9mm、1.4mm、1.3mm、0.1mm、1.2mm、34.2mm、20.9mm,总降雨量为93.2mm。

(2)土壤资料。砂姜黑土,有机质含量2.53%,肥力中上等。

2.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5月14日小麦乳熟期(赤霉病症状明显期)调查防治效果。每小区按双对角线取5点,每点调查200穗,以枯穗面积占整个穗面积的百分率来分级,记录各级病穗数和总穗数。

3.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5%己唑·四霉素微乳剂在试验剂量下对小麦安全,无药害。

4.对其他生物影响

对小麦白粉病、锈病、叶枯病等病害也有一定的兼治作用。

五、结果与分析

由表中数据及分析可知:5%己唑·四霉素微乳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以处理3(1200ml/ hm2)防效最好,防效为90.62%,处理2(900ml/ hm2)防效次之,防效为87.74%,处理1(750ml/ hm2)防效为83.27%,对照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500g/ hm2防效为69.29%。

用新复极差测验表明:各处理防效,在0.05水平上,各处理均与处理4(对照多菌灵)有显著差异,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0.01水平上,各处理均与处理4(对照多菌灵)间有极显著差异,各处理间无极显著差异。

由表中数据及分析可知:用己唑·四霉素(5%微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增产效果明显,最后实打实收测产以处理3(1200ml/ hm2)增产效果最为明显,增产率为21.64%,处理2(900ml/ hm2)次之,增产率为20.65%,处理1(750ml/ hm2)增产率为18.68%,对照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1500g/ hm2增产率为15.02%。

用新复极差测验表明:各处理防效,在0.05水平上,各处理均与处理5(空白对照)有显著差异,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0.01水平上,各处理均与处理5(空白对照)间有极显著差异,各处理间无极显著差异。

六、结语

己唑·四霉素(5%微乳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扬花初期用药,7~10天再用一次,推荐用量为每亩900~1200ml/ hm2,对小麦安全,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增产率赤霉病多菌灵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
水稻施用秸秆腐熟剂效果研究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报告
小麦赤霉病的控制处理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