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格公猪与长太母猪杂交试验结果分析

2019-07-25 04:39梁洪粟元文邓鑫鑫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产性能

梁洪 粟元文 邓鑫鑫

摘 要:产学研结合,为小型养猪场(户)寻求一个生产性能好、肉质优适于猪肉鲜销的杂交组合;开展以斯(斯格23-33系公猪)长太为试验组、以杜(洛克公猪)长太为对照组的生产试验,试验采信第3胎或第4胎数据;试验组和对照组样本数均为60胎,通过试验对比,斯长太乳猪成活率95.8%、+1.3%,胎均贡献数11.89头/胎、+0.55头/胎;通过240头断奶仔猪40d保育试验比较,斯长太仔猪保育日增重531g/d、+31g/d,饲料系数(饲料消耗量/净增重量)1.42、-0.11,保育成活率98.3%、+0.9%;通过120头脱保仔猪育肥试验比较,斯长太育肥猪平均育肥期124.4d、-21.3d,日增重685.7g/d、+36.9g/d,饲料系数3.36、-0.13;通过50头肥猪屠宰试验比较,屠宰率71.86%、+1.21%,眼肌面积38.23cm2、+1.36cm2,骨率8.33%、-1.0%;3点背膘25.3mm、+1.5mm,瘦肉率61.32%、-0.34%;通过10头肥猪的肉质检比较,肌间脂肪5.89%、+0.93%,滴水损失1.47%、-0.36%,PH1=6.43、PH24=5.70,肉色评分3.47。由此可见斯长太生长速度、成活率、饲料报酬等生产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特别是肌肉系水力、肌间脂肪差异显著(P<0.05),肉质的风味和口感优势明显,斯长太组合广泛适宜于小规模生猪养殖场(户)自繁自养和依托地缘优势开辟猪肉鲜销市场。

关键词:斯格猪;杂交繁育;生产性能;肉质检测

生猪养殖行业仍然存在技术不平衡、效益差异大等现象,规模化猪场普遍以饲养DLY(杜洛克、长白、约克)杂交组合为主,技术条件落后的小规模养殖场(户)饲养纯外原组合,以销售肥猪为主效益不高,特别近年以来养猪行业竞争激烈、环境保护要求严格态势下,通过拓展养殖规模获得效益的途径受阻,小规模养猪场(户)的发展出路在于改善品种、改善肉质、改变经营模式、依托地缘优势延长产业链开辟鲜肉市场。太湖母猪与长白公猪杂交所形成的长太母猪,繁殖性能好、饲养条件要求较低,适宜于小规模养猪场(户)养殖。本试验旨在利用斯格猪肌肉纤维细、肉质好、生长快、育肥期短等优势与长太母猪的优势相结合,验证是否能形成一个更具优势的杂交组合,为小型养猪场(户)提供参考依据。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材料的选择

(1)公猪选择。选择斯格核心公猪23系与斯格核心母猪33系交配,从第2~5胎中选育23-33系斯格二元公猪为试验组公猪;选择符合种用标准的杜洛克(加系)為对照组公猪。

(2)母猪选择。长白公猪与纯种太湖母猪(梅山)杂交后代选育的母猪命名为“长太”母猪,试验组和对照组选用的母猪均为长太湖母猪,按育种标准选育,奶头7对以上。

2.试验设计

试验组:斯长太;对照:杜长太。试验从2016年8月20日开始至2017年11月30日结束,整个试验在南充国仁动物养殖技术公司的养猪场进行。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按同一技术规程饲养,采信第3或第4胎数据,繁殖性能样本数均为60胎,仔猪保育样本数240头,育肥猪样本数120头,屠宰样本数50头,肉质检测样本10头。全程基础保健用中药散剂。

3.仔猪的饲养

(1)哺乳仔猪断奶。哺乳仔猪14日龄开始补充教槽料(粉粒混合),21日龄种接种猪瘟、口蹄疫苗后放回原母猪产床,5d后断奶,哺乳期为26d;如遇母猪带仔太多大小不均或母猪产仔太多奶头不够等情况,则选择体重达到4~5kg仔猪接种猪瘟、口蹄疫苗后提前断奶(纳入试验数据),较小的仔猪(或合并寄养)继续哺乳,或因奶头数量不够的初生仔猪、在食初乳2d后,挑较大个体集中找奶水好的断奶母猪寄养,寄养仔猪数一般比原带仔数少3个或以上,寄养成绩按分组录入。

(2)仔猪的保育。仔猪保育全进全出分组试验,保育舍设施完备。仔猪断奶后进入保育舍,前10~15d投喂教槽饲料,每天喂3-5次;逐步过渡喂保育料(40%保育浓缩饲料按标准配制),自由采食,但喂料每天必须吃完1次,投喂保育料时每t保育饲料添加扶正解毒散中药散剂2kg,连续投喂7d为1个疗程,以后隔20d喂药1疗程;保育40d(66日龄)仔猪达到20kg以上脱保,接种蓝耳和伪狂疫苗后按试验分组进入育肥舍饲养。

4.育肥猪的饲养

育肥舍配备保温和降温设备,育肥阶段饲料均为自配加工,育肥阶段每隔30d每t饲料添加扶正解毒散中药散剂2kg,连续投喂7d为一个疗程;育肥猪体重达到90~100kg时,配料中的豆粕和预混料均减半添加,以改善肉质和风味。试验全过程同料同法饲养;肥猪出栏根据大小、膘情相继适时屠宰鲜销。

5.屠宰及肉质试验

育肥猪的屠宰及肉质测定,按组分别随机选择50头肥猪,屠宰前停食24h后测定毛体重和宰杀后胴体重;三点法(采用肩胛后沿(约4肋~5肋骨处)、最后肋处及腰荐接合处距背中线4厘米处)测量背膘厚度和眼肌面积(眼肌面积采用高×宽×系数(0.7)的公式计算)。肉质检测各随机取样10头,宰后45min的热胴体眼肌中段切口,插入PH计电极深入眼肌1厘米以上测定肌肉PH1值,适量取眼肌存于0℃~4℃冰箱中,保存到宰后24h测定PH24值;在新鲜切面上覆盖透氧薄膜在0℃~4℃条件下静置1h,自然光下比色板法测定肉色,同时取样用袋测定法测定滴水损失率,用乙醚抽提法测定单块肌肉中的肌间脂肪含量。

二、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1.哺乳结果与分析

由表1试验数据通过u检测可知,胎均健仔和初生重2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断奶均重呈显著差异(P<0.05),胎均贡献数、净增重、哺乳成活率3项指差异极显著(P<0.01)。经比较试验组哺乳成活率+1.3%、胎均贡献数+0.55个/胎、净增重+0.31kg/个,日均增重+11.92g。

2.保育结果与分析

由表2试验数据通过u检测可知,脱保均重、日增重2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经比较,试验组脱保均重+1.49kg/头、日增重+31g/d、成活率+0.9%、饲料系数-0.11。

3.肥育结果分析

由表3试验数据通过u检测可知,肥育期、日增重、出栏均重3组数据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相比,商品规格-7.83kg、育肥期-21.3d,日增重+36.9g/d,饲料系数-0.13。

4.屠宰及肉质性状分析

由表4试验数据通过u检测可知,屠宰率、3点背膘厚 、骨率、滴水损失4项指标差异极显著(P<0.01);眼肌面积、脂肪率、肌间脂肪3差异指标差异显著(P<0.05),瘦肉率、皮率、PH值、肉色评分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

三、讨论

1.斯长太哺乳阶段的生产优势

试验组和对照组对长太母猪产仔性能没有明显影响,从乳(仔)猪体型来看,试验组稍显粗短矮、对照组瘦长高,通过26d的哺乳培育试验证明,斯长太杂交组合哺乳成活率+1.3%、胎均贡献数+0.55胎/头和日均增重+12g,具有明显的优势。

2.斯长太仔猪保育生产优势

仔猪保育期为40d,经对比,斯长太仔猪保育期间日增重+31g/d、脱保均重+1.49kg/头、成活率+0.9%、饲料系数-0.11,证明斯长太组合仔猪在保育期间成活率更高、生长速度更快、饲料报酬更高,在生产中能够取得更明显的优势。

3.斯长太育肥阶段的生产优势

育肥過程中采用同料同法饲养,经对比,斯长太育肥期-21.3d,肥猪出栏重-7.83kg、日增重+36.9g、饲料系数-0.13、成活率差异不明显,试验证明斯长太组合商品猪规格要求小、重量差异小、出栏时间集中、育肥期短,说明斯长太育肥猪普遍着膘快,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等优势。

4.屠宰及肉质指标讨论

通过屠宰试验证明,斯长太肥猪屠宰率为71.86%、+1.21%,骨率8.33%、-1.0%说明其屠宰率和出肉率更高; 3点背膘为25.3mm,+1.5mm,脂肪率23.47%、+1.22%,瘦肉率61.32%、-0.34%,皮率为6.88%、+0.12%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优质级胴体标准,斯长太脂肪含量略高不足以掩盖其优势;眼肌面积为38.28cm2、+1.41cm2,里脊肉较粗更受消费者喜欢。通过肉质检测对比,试验组PH1=6.43、PH24=5.70,肉色评分为3.47,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均符合优质级标准;试验组水损失为1.47%、-0.36%,肌间脂肪5.89%、+0.93%证明斯长太肌肉系水力较强、肌间脂肪含量较高,说明斯长太肉质更好,嫩度、口感、风味等主观性评价指标有明显优势,养猪场(户)开辟猪肉鲜销市场具明显优势。

四、结语

本次试验全程均采用扶正解毒散中药散剂作基础保健,提升了生产性能[3]确保试验取得了成功;试验证明斯长太杂交组合,仔猪阶段成活、全程饲料回报率、生长速度、胴体率等指标优势明显;特别是肌间脂肪含量较高、系水力强、肉质好,口感风味优势明显。斯长太组合适宜小型养猪场(户)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

[1]贾青,墨峰涛,孔令聪等.斯格配套杂交商品猪性能测定[J]养猪.2003(6):15-17.

[2]任慧波,钟昕,彭英林等.广益黑猪胴体性状及肌肉品质研究[J]养猪.2018(2)73-75.

[3]梁洪.规模化猪场中药保健方法再探[J]猪业科学.2018(5)130-131.

作者简介:梁洪(1966-08-)男,讲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及水产养殖。

猜你喜欢
生产性能
日粮中添加乳生肽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益生菌对舍饲藏鸡生产性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热应激对长毛兔生产性能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LED灯光照和耗电特点及其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黄腐酸对海兰褐蛋鸡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的影响
液态二氧化碳压裂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产酶益生素与肽菌素联合应用对快大型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基于体尺、体质量的高原型藏羊核心选育群评价
番鸭A—FABP基因内含子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关联分析
艾叶粉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及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