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2018年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情况汇报

2019-07-25 04:39张玉兴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稻水象西秀区旧州

稻水象甲是水稻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害虫,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全球100种最具威胁性的外来入侵生物之一,是我国重点防控的五种外来有害生物之一,属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2018年我西秀区的发生面积为3.24万亩,秧田发生面积为0.39万亩,大田发生面积为2.85万亩。按照《贵州省2018年稻水象甲疫情监测防控工作方案》,认真开展稻水象甲的监测与防控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基本情况

1.发生情况。根据我站调查,稻水象甲在我区共11个乡镇57个行政村发生了稻水象甲疫情,发生面积达3.24万亩。不同危害程度发生情况:危害程度轻发生面积11920亩,平均虫量幼虫28头每百丛,成虫20头每百丛;危害程度中发生面积8634亩,平均虫量幼虫106头每百丛,成虫40头每百丛;危害程度重发生面积7946亩,平均虫量幼虫289头每百丛,成虫110头每百丛。幼虫发生面积约占发生总面积的12.2%,为0.39万亩;幼虫发生严重的80%为返栽田,不连片。我区稻水象甲的危害以越冬成虫和幼虫为主,危害相当严重,虽未达到枯死,秧苗处于停止生长状态,幼虫危害秧根,严重影响水稻生长。

2.监测与普查情况。2018年3月12日~16日,蔡官镇交椅村、旧州镇邢江村、黄腊乡河滨村、宁谷镇天落湾村、双堡镇花恰村、平寨村等地调查稻水象甲越冬虫源,总共调查24个点,有虫点数8个,平均虫口密度为9头/㎡,最高虫口密度为27头/㎡。

5月7日~5月11日到蔡官镇、黄腊乡、旧州镇、轿子山镇等疫情发生区进行调查,发现秧田稻水象甲成虫发生情况为一般虫口密度21头/㎡,最高达53头/㎡。

5月29日旧州镇、黄腊乡陆续发现幼虫后,进行了全面普查,幼虫虫口密度平均每百丛86头,个别田块每百丛已高达320头。

3.防控情况(突出综合防控示范效果)

(1)“拌”技术的开展:西秀区作为部级稻水象甲疫情防控示范区,区农业局按照技术方案早安排、早落实,2018年3月27日在旧州镇邢江村召开“西秀区农业局2018年稻水象甲防控拌种现场会”。我站全体技术员、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周宇航博士、旧州镇农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以及邢江村部分农户共计30余人参加培训会。我站技术员张玉兴及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周宇航博士对参加培训农户进行现场拌种示范,用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拌种,每公斤种子用10ml种衣剂,加水150ml对已催芽露白的水稻种混匀拌种。此次现场会向各农户发放《稻水象甲防控主要技术》100份。

(2)“喷”技术的开展:5月15日在黄腊乡嘉惠村召开“西秀区2018年水稻秧田期稻水象甲防控现场会”,安顺市植保植检站副站长张慧和部分技术员、西秀区农业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松、西秀区植保植检站全体技术员、西秀区各乡镇(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和技术员、黄腊乡政府分管领导、黄腊乡农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以及黄腊乡嘉惠村部分农户共计70余人参加现场会;此次现场会开展稻水象甲防控演练,由黄腊乡农业服务中心组织10名机防队员进行连片防治120亩的水稻秧田。在全区掀起了秧田期稻水象甲成虫防控高潮。培训会上向各参会人员发放《稻水象甲防控方法》资料70余份,《稻水象甲识别与防治技术挂图》70余份;西秀区农业局现场向疫区乡镇发放稻水象甲防治农药:20%丁硫克百威乳油(规格:100ml*80瓶/件)104件,所发放的农药可防治水稻秧田18000亩,全面满足疫区乡镇秧田期稻水象甲发生面积的防治用药。

(3)“浸”“撒”技术的应用:移栽大田后,为认真做好水稻重大病虫害及稻水象甲疫情防控工作,抢抓水稻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和稻水象甲疫情防控关键时期,落实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提高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有效控制水稻重大病虫害扩散危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5月29日我站组织在旧州镇邢江村召开“2018年西秀区稻水象甲防控技术现场培训会”。我站全体技术员、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周宇航博士、旧州镇农业服务中心全体人员以及邢江村部分农户共计30余人参加培训会。会上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周宇航博士和西秀区植保站张玉兴对参加培训农户进行现场秧苗移栽洗秧和返栽田撒施毒土示范,此次现场会主要是为了培训农户在水稻移栽大田期使用洗秧、药剂浸秧后带药移栽技术和撒施毒土等方式防控稻水象甲。主要技术为: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浸秧5分钟后移栽;用22%吡虫啉·毒死蜱乳油200ml/667㎡拌土浅水撒施。区农业局向疫区乡镇发放稻水象甲防治农药:0.5%噻虫胺颗粒剂(规格:1kg*20包/件)500件,所发放的农药可防治水稻田5000亩,满足疫区乡镇稻水象甲幼虫发生较重的返栽田的防治用药。5月31日至6月9日疫期乡镇黄腊、蔡官、旧州、东屯、双堡、宁谷、大西桥等乡镇陆续召开稻水象甲秧田期防控现场会,开展秧田期稻水象甲越冬成虫的联防联治、群防群治。区、乡级的培训会共培训农户1000余人,开展统防统治面积达10000余亩。指导防治面积达20000余亩。全面覆盖稻水象甲发生的秧田面积。同时各乡(镇)办还采取多措施加強稻水象甲防控、开展多种多样的稻水象甲防控现场活动。区农业局植保站认真开展稻水象甲疫情普查和防控指导工作。

4.测产情况、危害损失测定及效益分析。防控示范区采用防控集成技术措施防控稻水象甲。测产结果如下:

(1)稻水象甲发生危害重的代表田块,亩产486.5kg;危害中等的代表田块,亩产502.6kg;危害轻代表田块,亩产521.6kg。

(2)示范区外非项目区对照田块,亩产536.3kg。

(3)防控示范区稻水象甲危害较重、中等、轻的田块与非项目区对照田块相比,损失率分别为:9.29%、6.28%、2.74%,加权平均损失为5.64%,产量损失有所降低。

2018年我区的稻水象甲通过有效防控措施,延缓稻水象甲疫情的扩散蔓延速度,将疫情封锁控制在有限区域内,疫区乡镇没有出现90亩以上连片成灾区域,实现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少损失”为目标,确保我区水稻生产安全。

二、成效

2018年西秀区共种植水稻19.78万亩,普查面积达20.55万亩,普查覆盖面达水稻种植面积的100%以上,经过我站的监测普查,秧田期施药(20%丁硫克百威乳油)前成虫虫口数平均为70.61头每平方米,施药后成虫虫口数平均为10.24头每平方米,防效为85.26%;大田期施药(0.5%噻虫胺颗粒剂)前幼虫虫口数平均为136.58 头每百丛,施药后成虫虫口数平均为27.30 头每百丛,防效为80.37 %,总体防效为82.81%。

全区开展6500亩的稻水象甲防控示范区,旧州镇邢江村1000亩,七眼桥镇、蔡官镇、轿子山镇、大西桥镇、旧州镇、黄腊乡、刘官乡、双堡镇、东屯乡、华西办、宁谷镇11个乡镇办各500亩,带动和指导全区稻水象甲防控工作,全区的稻水象甲得到全覆盖的防控,共开展稻水象甲防控达3.39万亩,防治率达104.63%。

作者简介:张玉兴(1963-)男,汉族,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植物检疫工作。

猜你喜欢
稻水象西秀区旧州
水稻稻水象甲防治技术
辽宁省稻水象甲的综合防治技术
我国稻水象甲生物学、生态学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安顺旧州:时光里的古镇
安顺市
西秀区开展留守儿童家长培训
YS03球孢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最佳时期试验
西秀区委离退局慰问困难老党员
风景这边独好
——安顺旧州浪塘村掠影
贵州省关工委到西秀区调研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