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须从句读始

2019-07-30 07:01陈媛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8期
关键词:句读标点符号存在问题

陈媛

摘  要:古人读书非常重视句读,唐人有了“读书须从句读始”的认识。本文将从句读的作用谈起,主要谈谈自己对汉语标点符号学习的理解,以及学生使用标点符号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句读;标点符号;标点学习;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1

一、句读的定义与作用

(一)定义

从《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对“句读”定义来看,“句”和“读”都是断句的用语,语气已绝处是“句”,语气未绝处是“读”。所谓“句读”,应是古人在阅读或是撰写文章时所加的符号,用来标示文章中语义应该停顿或完结的地方。

(二)作用

作用学者们对“句读”的研究,源远流长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义理解方面

句读是帮助我们理解文义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如果句读错了,那么文义也会出现偏差。

2、词义理解方面

句读的正确与否,常常还关乎词义的能否正确理解。

3、背诵文章方面

六部委联合在全国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背诵古文经典最好的方法就是—句读。

“句读”在词义和文义的理解以及辅助背诵文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句读并非一成不变,沿用至今。这种用来断句的符号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后文将提到的标点符号。

二、标点符号的发展演变概述

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可知汉代以前已经产生了句读。林穗芳提到在殷商时代,我国就出现了标点的萌芽。两汉时期,“章句”与“句读”关系密切。到宋代,句读符号的使用已经有了统一的格式,一直沿用到清末。

“标点”一词最早见于《宋史·儒林传·何基》。“五四”运动时期产生新式标点符号(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标点符号)。“五四”以后,标点符号逐渐成熟。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公布《标点符号使用法》,共14种。1990年重新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 》,标点符号由14种变成了16种。

三、学生标点符号的学习情况

新式标点也具备句读的作用,标点符号的学习在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环节。笔者将结合自己在昆明一所补习学校近一年的语文教学浅谈三至六年级学生在标点符号学习上的一些认识。

(一)三年级学生

三年级学生共9人,两极悬殊比较明显。由于在学校已经学过标点符号相关知识,并非从头开始也并非系统教授,主要集中在标点符号的训练上面。以补全文段中所缺的标点符号和写作训练中使用标点符号两种形式来进行顿号、逗号、句号、冒号、引号、问号、省略号、书名号和感叹号训练。

学生们补全标点正确率比较高,基础薄弱学生也只会错1-2空。这种情况令我产生学生已经掌握标点符号用法的错觉,在学生的第一次习作中标点符号问题彻底暴露。3个学生全文只有一个句号,4个学生写着写着标点符号就消失了,剩下的学生则是不会断句,在乱用标点符号。

(二)四、五年级学生

两个年级学生一共有11人,在三年级基础上增加了破折号和分号的训练。

能明显感觉到这两个年级的学生比三年级的要好一些,但出现了只使用逗号和句号,感叹号和句号的混淆以及标点符号占格错误(如,另起一行写标点)这几种情况。

(三)六年级学生

較之其他三个年级,六年级的情况要稍好一些,但却也出现了一个哭笑不得的问题:作文中所有的标点符号都是“·”。

究其原因,应是受到英语标点的影响,产生了负迁移。

综上所述,标点符号的学习看似很简单,但往往容易被假象所迷惑,记住标点不难,但正确使用标点,实践起来会出现问题。因此,标点符号的学习并非如此容易,要想真正掌握小学阶段要求的11种标点,需要花费功夫。

四、学生标点符号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至六年级学生标点符号学习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对待标点符号的态度问题

进行习作时,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现象反映出学生对待标点符号的态度存在问题,长期下去,不仅无法掌握标点符号,还会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反言之,要是学生能端正态度,阅读时用心观察总结,这些现象自然也不会如此严重,或者不太可能出现。

(二)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问题

较多使用句号和逗号,对其他标点符号的使用较少甚至不使用。

在使用标点符号时误用、漏用。误用现象主要是句号和感叹号之间的误用,逗号和顿号之间的误用。漏用现象主要是引号的漏用。

(三)学生书写标点符号的问题

标点符号书写错误是由于标点符号书写不规范所造成。

(四)教师对待标点符号的态度问题

由于笔者教学的地方是补习学校,周末上课。针对上文提到的六年级学生的句号写成英文句号的实心点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笔者认为来自于教师对标点符号不太重视。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标点符号存在的问题是存在于师生双方的,并非只存在于学生单方面。

五、关于解决存在问题的设想

在近一年的教学中的观察,我发现现在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缺乏一种积极主动性。要想简单靠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标点符号的在课文或者阅读理解文章中的用法,也许未必能收到效果。

对此,是否可以结合古文句读的方法,逐步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先解决不会断句的问题,再解决该用哪种标点的问题。具体的方法是:在课文或是阅读理解文章中选取某一段文字,不带标点符号、不留空位抄写下来;抄完之后,边读边标注标点符号;标注完成之后进行订正。

正确句读,真的很关键。这个设想笔者给学生练习过几次,由于时间的关系,没有继续下去,所以具体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考证。长期练习,能取得一定效果。

六、结语

文中所提及到 国内学生学习标点符号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留学生可能也会存在类似问题,本文只是一个初步设想,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并未看到效果,以期在今后能够得到实际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季永兴.古汉语句读[M].(2001年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12.

猜你喜欢
句读标点符号存在问题
我们班的“标点符号”
短句(主语+谓语)
“咬文嚼字”三篇
标点符号争吵记
标点符号的争论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