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读

  • 有趣的汉字:读
    还念dòu,如“句读”,指的是文章里一句中间念起来需要停顿的地方。【活学活用】 dú●看着文字念出声音。如: 朗读、宣读。●阅读;看。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dòu● 语句中的停顿。如:句读。【故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久以前,有一个贫苦人家的孩子叫董遇。他非常好学,但是因为家境贫寒,每天替别人放牛或者砍柴,没有机会去学堂上学。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学习,无论砍柴还是放牛都带着书,空闲的时候就拿出来研读。后来,董遇终于学有所成,并且写了两本书,受到很多人

    小读者之友 2023年9期2023-10-30

  • 标点符号家族的往事
    经书的工作称为‘句读。就像老夫刚才讲的那样,古代的私塾先生教学生的时候,常常用红笔来断句,那个过程便是句读句读的规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语绝为句,语顿为读。说得通俗点,语气结束的地方为‘句,用圆圈来标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句号;语气没有结束但需要停顿的地方为‘读,用点来标记,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逗号。”族长话音刚落,那本书上的字里行间便浮现出一些红色圆圈和小点。乔蓬蓬眯起眼睛,低声朗读道:“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gǔ),明句读(dòu)。”“唐代大文豪韩愈

    格言·校园版 2023年16期2023-07-06

  • 究竟是谁在“深追先帝遗诏”
    》;公文;标点;句读;主语笔者从2001年执教至今,见证了语文课本的几次改版。其中有课文的删减,也有课文内容的变化。《出师表》一文一直保留在九年级上册。其中一处微不足道的标点,经历了两次变化,引起了笔者的注意。愚以为虽“微”,但“足道”。一、初中语文课本中《出师表》的两次标点符号变化《出师表》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标点符号变化,可总结为下表:上述两个标点的变动,使“深追先帝遗诏”的主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2001版和2018版的主语应该是“陛下”;2002版的主

    学语文 2023年2期2023-06-10

  • 浅谈现代人为词所注之标点的作用
    冯平古人自幼学“句读”,即通过了解文意为文本进行断句,但古代并非无标点,古汉语标点起源于先秦,发展至宋朝就大体完备,自成一派。其主要功能有二:一做停顿,二标词性。与现代相比,从写法上,古汉语文章是自上而下的,故其标点注于字的一侧;而现代标点多是独占一格的。从用法上,现代标点多了如感叹、疑问等表情感的类别。下面我们先探讨标点的作用。或许我们会有疑问,为什么古代已有了“句读”还需要标点做停顿呢?当然,最显而易见的答案就是方便阅读和理解,降低阅读门槛,对比不多讲

    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8期2022-05-30

  • 潮州弦诗乐反线调浅析
    谱后成反线调反线句读之调整变谱法与变弦法的区别首先表现在音律上,由于潮州弦诗乐的乐律采用的是不平均七律,所以在这两种变奏法中所对应的音阶、音程的音高关系也就不相同了。另外,潮州弦诗乐中各种乐调还有着各自的旋律句读和音韵润饰,潮州乐人称之为“造句”和“做字”。在变谱法中,通过改变唱名将轻六变成反线之后,为了使音乐更具有反线的特点,一些句读常常要作适当的调整。如谱例2《柳青娘》中反线句读之调整,就是利用色彩音来更好地突出反线调的风格。通过变谱法改变唱名将轻六变

    岭南音乐 2022年2期2022-05-13

  • 吟诵语言句读教学
    二、“律句的音节句读划分”;三、古文的文言句读划分;四、“吟诵语言戏剧导向”,来进行表述。一、律句诵读需辨别古入声字入声,顾名思义,发音一般比较短促,有时还带有辅音韵尾。当代人诵读古诗词都用的是“阴,阳,上,去”普通话四声,特别是在全国推普普通话的今天。但要知道,古汉语也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对比之下,他们最大的区别是“入声”,这也是古汉语声律的最大特征。否则,一味地用普通话诵读古律句,必然会出现“失律”,“落韵”的错位笑话,要避免

    剧影月报 2021年5期2021-11-11

  • 学从句读意重文,讲自文章要立心
    几个策略。一、明句读,读文章。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也称“句逗”。它是文言文词语、句子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而“明句读”是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三字经》中提出“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唐代文学家韩愈也在《师说》中提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这些都强调了句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清楚了文章的句读之后,还要根据句读熟读文章。晋人陈寿在《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中云:“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启迪·中 2021年1期2021-09-10

  • 浅谈古籍编辑的基本素养
    ;仔细审读,标对句读;平时积累,提高古文修养。具备了这些,那我们就一定能够为读者提供一部高质量的古籍类图书。关键词:底本 繁简字的转化 异体字的规范 句读 修养古籍类图书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具有学术含量高和文化价值大等特点。为此,古籍出版要求编辑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文化使命感。古籍编辑的工作和一般意义上编辑的工作有许多不同。本文拟结合自己的编辑古籍的体会,对此类图书的编辑的基本素养做一些简要论述。一.甄别版本,选定底本由于年代久远,古籍在流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3期2021-04-12

  • 论张謇《周易音训句读》释例及其易学
    典: 《周易音训句读》。1891年年内,他在日记中多次记录《周易音训句读》成书前后的过程。1891年4月25日:“仍治《易》音训字句。”5月19日:“治《易经音训字句》成。”7月9日:“《易》咎皆与道、造韵,咎当读若皋。《说文》鼛、櫜,《广雅》,皆从咎得声。”7月10日:“久有韭、几二音。”7月23日:“钞《周易音训字句》成。”尤其在1891年7月间,分别两处记录了对《周易》中个别字读音的拿捏和思考,说明他在钞写过程中仍在反复的修改,可见,他将《周易》注解

    思想与文化 2021年1期2021-01-30

  • 《史记·秦楚之际月表》考订一则
    例。因此,此句的句读应为:“西楚霸王项籍始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关键词:《史记》;“伯王”;句读;考察分布《史记·秦楚之际月表》的第二行表格有这样一句话:“西楚伯王项籍始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学界对此句中的“伯王”一词及其句读存在一定争议。“伯王”一词,在张文虎的金陵局本《史记》中作“主伯”[1](P170),而明人程一枝和清人梁玉绳均认为“主伯”乃是伪误[2](P464)。中华书局《史记》新点校本承袭了梁玉绳《史记志疑》的观点,将其订正为“伯王”。同时

    现代语文 2020年4期2020-07-14

  • 路上捡到一个标点符号
    的,因此需要“明句读”。如果不懂句读,往往会误读、误解原意。而我们的人生,也是需要“明句读”的。停一停,慢一慢,等一等,看一看,我們的人生,需要一些“标点符号”。在你为着梦想策马扬鞭、行色匆匆时,不妨给自己的行程安排一个逗号,暂且停一停,积蓄力量。在你为生活奔波风尘仆仆、餐风饮露时,不妨给自己安排一个句号,缓下来,慢一慢,告一段落,再出发。在你为着名利马不停蹄、日夜兼程的时候,不妨给自己安排一个感叹号,既是肯定自己也是提醒自己,等一等,别丢了自己的真诚、善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23期2020-02-07

  • 《珍稀墓志百品》商兑
    》;解题;释文;句读;商兑【摘要】《珍稀墓志百品》是近年出版的墓志合集,收录了陕西西安、河南洛阳等地发现的珍稀墓志百余方,并进行了解题、释文、标点与题跋,方便读者阅读、使用,可谓嘉惠学林。不过,书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本文胪列了书中部分墓志的解題阙误、释文脱讹、句读不当等问题,并进行了校补商兑。《珍稀墓志百品》[1]一书,精选了百方南北朝、隋、唐墓志,绝大部分未经刊录公布,常人难得一见,有些在历史、文学、书法等方面的学术价值十分突出。著者沿用《大唐西市

    文物春秋 2019年3期2019-09-10

  • 《荀子》《史记》衍误、句读辨析两例
    《史记》;衍误;句读;辨析《荀子》和《史记》是中华文化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两部经典著作。因为时代久远,在流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讹误。本文采用语法分析方法,就《荀子·富国篇》“亲之欢如父母”的衍误,《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的句读,进行了辨析。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亲之欢如父母”中的“欢”可能为衍文,“天下大旱,六月至八月乃雨”中的“六月”作上读较为妥当,句意为“大旱持续了六个月,到八月才下雨”。一、亲之欢如父母《荀子·富国篇》中有两

    现代语文 2019年5期2019-08-09

  • 读书须从句读
    古人读书非常重视句读,唐人有了“读书须从句读始”的认识。本文将从句读的作用谈起,主要谈谈自己对汉语标点符号学习的理解,以及学生使用标点符号存在的问题。关键词:句读;标点符号;标点学习;存在问题[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1一、句读的定义与作用(一)定义从《辞源(修订本)》《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对“句读”定义来看,“句”和“读”都是断句的用语,语气已绝处是“句”,语气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8期2019-07-30

  • 抓住期末时机,弥补教材断层
    地读,圈画关键词句读,带着问题读,跳读。批注的方式有利于自主阅读,深入思考。批注文在统编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期末复习时可让学生边阅读边批注,在阅读批注的过程中学习批注。第五,在实际应用中补学应用文。统编教材共安排了八个习作单元,六年级缺学六个,但基本的作文能力点还是有过训练的,所以这些习作单元的补学要有所侧重。建议在期末复习时重点补学应用文,明确应用文语言特点及书写格式。对六年级学生而言,掌握应用文规范的格式并无难度。既然是应用文,那就可结合学生实际生活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03-20

  • 为汤养宗的句读法下个注脚
    。古文行气之法称句读,明句读,知停顿,知转换,知休止。宽泛地说,一切文章皆有句读,无论古今。古文句读靠虚词,古体诗靠虚词、声韵和字数,近体诗靠法度严谨的格律,包括用韵、平仄、对仗和字数。现代文靠标点符号,其作用相当于古文的虚词。现代自由诗就比较特别了——它靠分行,在手写时代,每个句读就是下一层楼梯,在电脑写作时代就是按一下回车键。在一切汉语写作中,句读皆非小事,关乎文气运转,也决定了意义的轻重缓急,甚至构成文体辨识的标志。现在好了,汤养宗给诗行注上密密麻麻

    福建文学 2018年10期2018-12-15

  • 英汉逗号断句功能比较研究
    。汉语逗号传承了句读的功能,常以义断句;而英语的逗号必须受到严格的语法制约,根据句子成分的语法作用断句。区分汉英两种语言中逗号的不同功能,对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写作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关键词:逗号;句读;语法逗号是英汉两种语言中都经常使用到的标点符号。尽管逗号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外形一致,但其功能却并不完全对等。中国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常按汉语中的逗号使用方法断句,出现了很多如粘连句、流水句之类的语法错误。因此,区分汉英两种语言中逗号的不同功能,教会学生正确使用

    北方文学 2018年17期2018-11-10

  • 论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策略
    、细读文本的重要句读老舍在写给编辑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请不要修改我的稿子。我稿子里的每一个标点,都经过仔细推敲。”所以,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心血,甚至一个字、一个句读都是作者的情感宣泄口。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精读这样的特殊句读,通过理解特殊句读再把我整个文本内容。比如,在教学鲁迅的《藤野先生》这一内容时,在备课时我发现文本中有几处特殊的句读,所以在分析了文本后,我决定在教学中要从这几处特殊的句读来把握课文。如:“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4期2018-10-09

  • 高中英语教学中“句读”能力的培养
    马燕兰“句读”本来是就文言阅读而言的。古人写文章都是不断句,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连在一起。后来人们(标点符号未发明之前的人)读这些文章很不方便,常常要自己用笔把文章的句子点断,从而便于更好的理解,这种方法就叫“句读”。古人常以能否正确句读作为是否理解文意的重要标准。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借鉴汉语“句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培养朗读习惯,在朗读中学会“句读”,从而达到准确断句,正确理解文章的目的。一、什么是句读句读就是把文章逐字、逐句、逐段、逐篇读懂的精细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0期2018-05-14

  • 高中英语教学中“句读”能力的培养
    子中学 马燕兰“句读”本来是就文言阅读而言的。古人写文章都是不断句,没有标点符号,文章连在一起。后来人们(标点符号未发明之前的人)读这些文章很不方便,常常要自己用笔把文章的句子点断,从而便于更好的理解,这种方法就叫“句读”。古人常以能否正确句读作为是否理解文意的重要标准。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借鉴汉语“句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培养朗读习惯,在朗读中学会“句读”,从而达到准确断句,正确理解文章的目的。一、什么是句读句读就是把文章逐字、逐句、逐段、逐篇读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8年14期2018-03-05

  • 论文本细读的阅读教学策略
    、细读文本的重要句读老舍在写给编辑的信里,有这样一句话:“请不要修改我的稿子。我稿子里的每一个标点,都经过仔细推敲。”所以,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的心血,甚至一个字、一个句读都是作者的情感宣泄口。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去精读这样的特殊句读,通过理解特殊句读再把我整个文本内容。比如,在教学鲁迅的《藤野先生》这一内容时,在备课时我发现文本中有几处特殊的句读,所以在分析了文本后,我决定在教学中要从这几处特殊的句读来把握课文。如:“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中学语文 2018年12期2018-02-09

  • 句读特逗
    童孟侯句读的读字念dòu,不念dú,大家伙儿都知道。古时候,好像没什么逗号句号感叹号,文章和诗歌都连成一片,自个儿念去吧。直到清朝的张德彝到国外留学,他才第一个把西方的标点符号引进中国。我的老师允贻教授写过一本叫《歧义问题》的专著,他认为不句读会产生歧义,句读了也会产生歧义。标点符号的用法很有弹性,每个符号的“兼职”又很多。有一首人人皆知的古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句七字,七绝是也。如果不这样标点,换一种句读

    特别文摘 2017年23期2018-01-23

  •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华中科技大学邓晓芒先生访谈
    尔《精神现象学》句读 ——华中科技大学邓晓芒先生访谈邓晓芒,赵立庆与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邓晓芒教授对德国古典哲学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并坚持面向硕博研究生开设句读课程。他认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有助于国人在思维上的进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有助于在这一台阶上的登顶,对这些著作的句读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掌握理解西方经典哲学著作的方法。邓晓芒教授把中西比较哲学当作他的一切哲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希望突破传统“中西马”的学科划分,在比较中产生

    社会科学家 2017年5期2017-11-07

  • “咬文嚼字”三篇
    嚼字;“宴游”;句读【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一、《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两处释义1.标题中的“宴游”作何解释?“宴游”这个词因为在文章的标题中,很容易被忽略;这个词在《汉语辞海》《汉语大词典》上均作这样解释:亦作“宴遊”,“宴饮游乐。”所以一般老师也都这么解释,没有作太多的推敲。其实,这样解释文章标题中的“宴游”的解释值得商榷。古人“宴饮游乐”的对象大多为宾客朋友。《汉书·贾山传》:“陛下与众臣宴游,与大臣方正朝廷论议。”唐沈亚的《李绅传》:

    课外语文·下 2017年7期2017-09-01

  • 小议中国古代句读
    00)摘 要: 句读之学在中国古代历史久远,与训诂并列,受到学者的重视。“句”、“读”二字均通过音近假借表断句之义,从而形成“句读”观念。学者一般视句、读为异名而实同,鲜少对其加以区分,直至《马氏文通》借鉴西方语法,将句、读作为语法单位加以区别,并对其结构和语法功能进行描写,虽有自相矛盾之处,但仍是中国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大进步,也为现代汉语语法句法研究提供了思路,具有启发意义。关键词: 句 读 句读观 《马氏文通》“详训诂,明句读”。句读是中国传统语言学

    文教资料 2017年14期2017-07-29

  • 审视句读:教师厚积,学生薄发
    。原书是黑白的,句读可能是红色的。在《礼记·学记》中,关于句读有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说法:“一年视离经辨志。”这就是说,小孩读书一年以后,要考查“離经辨志”,所谓“离经”,就是句读经典的能力。为了这种“离经辨志”,书要印“素”才行。古代纸是很贵的,因此文言文盛行,句读也很节俭。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信息过载成为一个问题后,我们又要重新回到经典、回到句读。信息充分不一定是件好事,而找到经典以及深度慢阅读,反而是现代教育所缺少的,这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议题。我有一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6期2017-04-07

  • 文言文断句
    词(或代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或代词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在《在赤壁之战》中提到鲁肃、“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后文“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在阅读中,考生应随时标出文中的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6年33期2017-03-03

  • 句读特逗
    童孟侯句读的读字念dou,不念du,大家伙儿都知道。古时候,好像没什么逗号句号感叹号,文章和诗歌都连成一片,自个儿念去吧,就像农民割稻割麦,中间先割,或者两边儿先割,或者干脆烂在田里不割,都成。据说元宋之后有了断句,直到清朝的张德彝到国外留学,他才第一个把西方的标点符号引进中国。打张德彝之后,人们就体会到有句读和没句读就是不一样。举例说明,孔夫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很明白:可以叫老百姓去做但是不必让他们知道为什么。如果用了标点意思变了:民可使,由

    上海采风月刊 2017年2期2017-02-28

  • 语文赋
    名篇佳句,论文中句读。少焉,师位于班级之中,徘徊于学生之间。书香四溢,朝气蓬勃,纵学生之所读,诵书中之佳句。洋洋乎与书本游,而不明其句读,飘飘欲解心中之惑,起身而问师。于是读书乐甚,扣书而诵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幺富有文采者,倚诗而和之,其声欣欣然,如喜如欢,激昂澎湃,其声袅袅,不绝如缕。陶醉于座下同学,乐讲台之师者。楚烽欣然,挥斥方遒,而问幺曰:“何为其然也?”幺曰:“国学课中,畅情朗诵,此非师者之意乎?西望书本,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13期2016-11-14

  • 探析“《左传·僖公四年》‘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涉吾地也何故”的句读分析中存疑之例进行相关讨论分析。关键词:训诂;句读;疑例分析训诂学是我国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也是研究我国古代文献的基础性学科。陆宗达先生所著的《训诂简论》一书就训诂的定义、内容、方法、运用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可谓是一本学習、研究训诂学必不可少的专业书籍,这里谨向陆宗达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细读之下,我们发现《训诂简论》中存在着几个值得探讨的疑例。本文就书中第二章“训诂的内容”下“分析句读”这一小节里的两个存疑之处进行相关探讨。王力先生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4期2016-05-30

  • 看懂古文,不在话下
    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句读: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第一种句读,意思大致是马厩被烧毁了,孔子急忙问伤着人没有,而对于马有没有伤着,问也不问一下。这样解读,说明相对于财产,孔子更关心人的生命安全。第二种句读,孔子先问人伤着没有,再问马伤着没有。这样解读,孔子不仅具有人道主义精神,而且推己及人,具有“众生皆平等”的博爱精神。不同的句读展现的是“贵人贱马”和“人马并重”两个截然不同的孔子形象。看起来“人马并重”

    中学生天地·高中学习版 2016年10期2016-05-30

  • 中华本《五灯会元》句读疑误类举
    华本《五灯会元》句读疑误类举任连明,孙祥愉 (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聊城252000)摘要:中华书局苏渊雷点校本《五灯会元》,2011年重印本在句读、印刷等方面都有诸多修正,但在句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分类列举了若干例子,以利再版。关键词:中华本;《五灯会元》;句读;勘误宋·普济《五灯会元》既是禅宗史上一部重要的佛学典籍,又是研究唐宋语言的宝贵数据,该书最早由苏渊雷先生于1984年整理出版点校本,问世以来,项楚、杨钦华、阚绪良、冯国栋等学者非常中肯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18

  • 《马氏文通》的句、读界说
    、读界说□夏慧敏句读是《马氏文通》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作者在文中并没有阐述得清楚明朗。本文通过对句和读的详细分析与解读,归纳出作者心中的句读,希望能对句读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马氏文通》 句 读 语法一、引言《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有完备体系的汉语语法专著。它由三部分组成:首正名、次字类、次句读句读虽只占小部分篇幅,但其在马氏整个语法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正如马建忠在例言中所说:“是书本旨,专论句读。而句读集字所成者也。惟字之在句读也必有其

    现代语文 2016年30期2016-03-02

  •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之句读质疑
    夏,使人煎厥”之句读质疑陈常富1唐瑜之2△ (1.重庆市开县陈常富诊所,重庆 405400,2.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重庆 401230)《内经·生气通天论》之“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的经文,后世医家及现代学者均按上述句读。然如此句读,几乎都牵强附会,随词曲解,难明真义,有的释义甚至自相矛盾,让人无所适从。笔者从破解通假字入手,并根据原文的写作手法、经文意境和临床实际等方面,对其句读提出质疑。经考证、参阅诸多古今文献,论证出“张”古音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6期2016-01-29

  • 经典因句读而精彩
    言文至关重要的“句读(jù dòu)”常识。句读——百度百科解释曰:句号和逗号的合称。古时称文词停顿的地方为句或读。连称句读时,句是语意完整的一小段,读是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更小的段落。一般是以句号作为一个句子的终了,相当于现代汉语标点符号中的句号;句中语气承转停顿以读号表示,则相当于现代汉语标点符号中的逗号和顿号。韩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用今天的通俗说法来讲,句读即是断句。断句对于理解文意十分重要,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5年33期2015-12-30

  • 初中文言文中几处句读的商榷
    初中文言文中几处句读的商榷廖百纯重庆市开县德阳初级中学古文言文最初是没有标点的,且正文内容一般也不分段,因此古人读书很重视句读训练。“五四”以后,我国陆续出版了一些用现代通行的标点符号标点的文言文,新中国成立以后,文言文的标点工作有了很大发展,给我们学习文言文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特别是给文言文教学减轻了负担,降低了难度,不需要去下一番“句读”上的功夫了。但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文言文浩如烟海,已标点的文言文难免没有欠恰当甚至错误的地方,断句难免

    散文百家 2015年10期2015-10-16

  • 标点符号的前世今生
    简中,也存在若干句读符号,但却谈不上系统,后人读起来,有些还是颇费猜详的。更要紧的是,成卷册的文献典籍中,并没有这样的符号,因此古人的文化学习,断句是读书的基础。《礼记·学记》上记载:“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郑玄解释说:“离经,断句绝也。”汉朝的何休也提到:“援引他经,失其句读。”高诱则自述年少时跟从本县做过官的先生学习句读。假如文献典籍甚至蒙学课本上已有了句读符号,便无所谓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也没必要请先生授业句读,离经云云,也不需考校了。

    出版广角 2015年5期2015-05-30

  • 《孟子·尽心下》句读考辨一则
    《孟子·尽心下》句读考辨一则胡海琼(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665)摘要〔〕《孟子·尽心下》第23章“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该如何断句,从汉代至今主要有4种不同意见。通过对古文献的调查,综合考虑文例、上下文语境以及中华民族崇尚打虎英雄的文化心理,我们认为在“则之”后断开更合理。关键词〔〕孟子;句读;文例;文化心理中图分类号〔〕H 10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4733(2015)06- 0012- 04doi

    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3-28

  • 从介词用法看《太平经》的句读问题
    法看《太平经》的句读问题王用源(天津大学 文法学院,天津 300072)摘要:《太平经》是我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其语料价值日益受到汉语学界的重视。有关《太平经》的注本、译本相继面世,但对某些语句的句读尚存在一些分歧。文章从介词用法的角度,运用中古时期介词的相关用法对三家《太平经》注本中数例存在句读分歧的语句进行辨析,认为研究并掌握中古汉语介词的使用情况,对正确句读大有裨益。关键词:《太平经》;介词;句读《太平经》是我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原书170卷,流传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02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注释三疑
    帆“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注释三疑☉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杨帆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师说》一文中,对“授之书而习其句读”一句的注解是这样的: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之,指童子。其,指书。句,文句意思表达完毕,叫“句”;读,同“逗”,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句读”在这里泛指文字的诵读。这样翻译,貌似没有什么问题,上下文也很通顺。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至少有三个地方存在疑问:第一个地方是“书”的解释。注释中解释为“读书”,这显然不妥。原因有两个:一是既然已经教孩

    语文知识 2015年2期2015-02-13

  • 王筠的复音词研究
    》)、《说文解字句读》(以下简称《句读》)等书中,前人很少论及。王筠的复音词研究涉及联绵词、重言词及复语等重要词汇现象,其中不乏真知灼见。梳理王筠的复音词理论,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由于《毛诗双声叠韵说》和《毛诗重言》所论各自独立,与本文并无紧密联系,故另文讨论。本文以《释例》及《句读》为主,对其复音词研究试作探讨。一、联绵词研究联绵词,旧称连绵字、连字、连语、謰语,指由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即双音节单纯词。宋代学者戴侗,清代学者

    湖北社会科学 2013年8期2013-04-11

  • 文言文朗读中的句读浅谈
    师说》中有云:“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可见句读的重要,朗读文言文的第一步是句读要正确。句,指的是一句完整的话。读,指的是半句话。句读正确,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辨明句读,是从前童蒙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南宋王应燐编写的《三字经》里说:“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但考究起来,这种“明句读”的作法可以远溯到周代,《礼记·学记》有这样的记载:“比年人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离经”,就是给经书分章析句,如同现在说的分层次、加标点。到了汉代,就有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09年10期2009-12-31

  • 标点符号的来历
    到了汉朝才有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小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音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十二种符号,由当时的教育部颁布全国。新中国成立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09年9期2009-07-30

  • 浅谈初中古诗文教学
    éi”。二、把握句读,疏通词句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句式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如果读错句读,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句读?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句读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句读。在诵读中,我们是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实现句与句之间停顿的。如读《始得西山宴游记》中的“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应该先画出它的停顿方式:“洋洋乎/与灏气俱/而不知其所穷”。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呢?因为文言句中的

    新课程·上旬 2009年5期2009-07-16

  •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吗?
    教材,但对文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一句,各家解释却不一。 旧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1998年6月版)对“句读之不知”一句解释为“句读的不明。下文‘惑之不解结构同。”这是把“句读之不知”中的“之”当作结构助词,翻译为“的”(一般是不翻译的)。 新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2000年11月版和2003年12月版)对此句的解释则改为“不通晓句读。下文‘惑之不解结构同”。与这两个版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将此句解释为“(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

    现代语文 2006年3期2006-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