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从句读意重文,讲自文章要立心

2021-09-10 15:55张请
启迪·中 2021年1期
关键词:句读词类现代汉语

摘要:文言文作为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势必要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它们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文言文 中学生

文言文作为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势必要成为学生语文素养的一部分。尤其是近年来,“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它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然而文言文中的有些字、词、语句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和用法差别很大,这让对文言文知之甚少的初中生对学习文言文产生了畏难心理。如何让他们克服这种畏难心理,本人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总结了几个策略。

一、明句读,读文章。

句读是进入文言文体系的方式,俗称“断句”,也称“句逗”。它是文言文词语、句子休止、行气与停顿的特定呈现方式。而“明句读”是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三字经》中提出“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唐代文学家韩愈也在《师说》中提到“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这些都强调了句读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清楚了文章的句读之后,还要根据句读熟读文章。晋人陈寿在《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中云:“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他也强调熟读文章的重要性。

初中生对学习文言文是陌生的,他们甚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因此学生在学习《<世说新语>两则》时,本人先让他们明白“句读”和“熟读”的重要性。这也给理解文意打下基础。

二、明注释,自翻译

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学生来说,课下注释是理解文章的线索,因此学生要理解掌握这些注释并翻译文章。为了让学生的翻译更加的准确通顺和语言优美,要掌握以下要点。

(一)向学生强调文言文翻译的三大原则:信、达、雅。

这三大原则是清末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认为“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有文采谓雅。”[1]當然,对于中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信”和“达”。

(二)向学生提示常见的特殊的文言句式极其判断标准。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的句式,而中学生常见的一般是判断句式、省略句式和倒装句式。

1.判断句式。判断句式出现时一般带有标志字词“……者”、“……也”或“……者也”。在翻译判断句时,主语和谓语之间可以添加判断动词“是”。如“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咏雪》)可以翻译为“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她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省略句式。在文言文中,省略句式十分普遍,它虽然让文章更简洁,但也增加了学习难度。遇到省略句,首先一定要根据上下文弄清楚省略的内容;其次,把省略的内容在翻译时进行补充。如“过中不至,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行》)这句话就是省略句。在翻译时首先把原文补充为“(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然后再翻译。

3.倒装句式。文言文中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倒装句,为了使翻译后的语句更流畅,在翻译时需要调换它们的词序。如:“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在翻译时先要将句中的词序调换为“蒙以军中多务辞”,然后再翻译才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语规范。

这些特殊句式的讲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文言文,让他们意识到文言文学习是有规律可循的,也缓解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

(三)让学生学会结合上下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

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作为社会文化承载体的文字的含义也是变化发展的。初中生常见的词类现象有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词类活用和通假字。

1.“古今异义词”是指古汉语中有一些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词。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现代汉语的意思为“到某地去”。

2.“一词多义词”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往往不同。如《<论语>十二章》中:“学而时习之”中的“而”是表并列义;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而”是表转折义。

3.“词类活用”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如:“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字,在这里是名词做状语,应翻译为“像狗一样”。

4.“通假字”,许慎认为“通假字”是指“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如:“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不”就是一个通假字,“不”同“否”。

三、同探究,答疑惑。

学生根据注释或参考资料翻译文章时,会有一些疑问的地方,建议学生把这些内容进行标注。等翻译完之后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只有当小组合作还不能解决疑惑时,本人才会解释,“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因为学生对自己努力探索的知识,不仅记忆深刻,而且更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文言文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载体,离我们相隔久远,但学习文言文的和现代文是有相似之处的,它们都需要词语、句子等知识的积累。只有让学生明白文言文是一种简洁优美的语言符号,是有章可循的。才能让他们逐渐树立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克服学习文言文的畏难心理。

参考文献

[1]《天演论》,(英)赫胥黎著,严复译;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9年3月1日。

[2]《文言文翻译新五字诀》,仵晓萍;《现代汉语(学术综合版)》;2007.

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九中学 张请

猜你喜欢
句读词类现代汉语
一起来吹牛
“大力士”纸片人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大学英语词类教学研究及启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短句(主语+谓语)
“咬文嚼字”三篇
现代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研究
认知语法下汉语词类划分的再探讨
简析动词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