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及其与脂肪肝的相关性分析

2019-08-02 07:22张鹏李斌韩怡
实用老年医学 2019年7期
关键词:酒精性脂肪肝腺瘤

张鹏 李斌 韩怡

伴随肠镜筛查率的增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结直肠息肉被发现。结直肠息肉是一种消化道常见疾病,属于良性肿瘤,其中腺瘤样息肉易发生癌变,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率也逐渐上升,严重影响老年病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了解结直肠息肉的相关发病因素,对于提升该病的诊疗效果及预防癌变具有重要意义[1-2]。近年有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其中血脂水平紊乱是代谢综合征常见临床表现,而肝脏是血脂代谢的关键器官,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对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变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3-4]。因此,本研究对老年结直肠息肉病人的相关发病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该病的相关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经我院肠镜及相关检查诊断为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病人152例作为观察组,年龄 65~81岁,平均(72.53±6.95)岁,其中息肉数量≤2个68例,>2个84例;息肉大小≤10 mm 89例,>10 mm 63例;进展期腺瘤83例,非进展期腺瘤69例(进展期腺瘤的诊断依据morson组织病理学的分类标准[5])。另选15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年龄67~83岁,平均(73.29±7.04)岁。2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年龄>65岁;近期未服用过影响本研究的干扰药物;依从性较高者。排除标准:患有其他肠道性疾病者;结直肠癌、肠结核及原发性血脂异常疾病病人;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或药物性肝炎者。

1.2 方法 收集全部研究对象静脉血,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尿酸(UA)。全部研究对象禁食0.5 d,测量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 体质量(kg) /身高2(m2)。

1.3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标准[6]B超检查:(1)肝脏近场回声较肾脏强;(2)肝内管道结构不清晰;(3)肝脏远场回声强度逐渐降低。CT检查:肝脏密度降低,肝/脾CT值<1.0。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阳性,否则为阴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本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血脂水平比较 观察组TC、TG及LDL-C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血脂水平比较(¯x±s,mmol/L)

2.2 2组肝功能及UA水平比较 观察组ALT、AST及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3 结直肠息肉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生与非酒性脂肪肝、男性、糖尿病、BMI≥25、吸烟均显著相关(P<0.05)。 见表 3。

表2 2组肝功能及UA水平比较(¯x±s,mmol/L)

表3 结直肠息肉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n,%)

2.4 结直肠息肉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以结直肠息肉为因变量,以非酒性脂肪肝、性别、糖尿病、BMI≥25及吸烟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4 结直肠息肉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

3 讨论

现阶段,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老年病人的健康水平及生活品质,因此探讨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寻找有效的手段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是十分有必要的[7-8]。且有研究报道,病人年龄是该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直肠息肉可分为非肿瘤与肿瘤性息肉,其中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发生癌变的高危息肉,有报道显示其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9]。因此探究结直肠息肉的发病因素对预防结直肠癌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直肠息肉的发生与饮食、生活习惯存在密切关联。近年来发现,饮酒、吸烟及低纤维高脂饮食等生活方式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10],且有研究发现代谢综合征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其组分中的高TG水平是结直肠息肉的危险因素[11]。郭子皓等[12]研究发现,血脂异常与结直肠息肉显著相关。袁萍等[13]研究发现,TG的增加及HDL-C的降低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2组血脂水平比较发现,观察组TC、TG及L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老年结直肠息肉病人存在血脂异常,与郭鹏辉等[14]研究结果一致。由此可知,高脂血症增加了结直肠息肉发病的风险,是该病重要的发病因素。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为高血脂病人常喜欢摄入高脂食物,且纤维素摄入较少,进而影响了胆汁的分泌,致使肠道菌群紊乱,增加致癌物的产生及其在肠道内的滞留时间,从而增加了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风险。

肝脏是脂质代谢的重要器官,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对结直肠息肉的病变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高尿酸是由嘌呤碱代谢异常引发的代谢性疾病。有研究发现,血清UA水平升高与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存在关联[13]。本研究显示,观察组ALT、AST及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老年结直肠息肉病人肝功能异常且存在高尿酸血症现象,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与病人血脂代谢紊乱、脂肪酸及嘌呤合成上升有关。

大量研究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结直肠相关疾病的发病率较高[15-16]。非酒精性脂肪肝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在肝脏的表现。本研究结果表明,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结直肠息肉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原因可能是二者都以代谢综合征即胰岛素抵抗为发病基础,其中非酒精脂肪肝主要是由胰岛素抵抗及血脂代谢异常所致的肝细胞脂质堆积,与各种因素引发的炎症反应有关,而进展期结肠腺瘤息肉的发生与高胰岛素血症关系密切。提示对于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人在肠镜检查时应建议病人进行非酒性脂肪肝筛查,及早预防及对症治疗。

众所周知,肠镜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及痛苦,老年人体质弱,多合并基础疾病,存在耐受问题,且因自身主观及医疗客观因素均降低了肠镜筛查的比例,影响了结直肠息肉的发现及诊疗,因此强调老年病人通过常规生化检查及无创肝脏彩超检测,筛选出存在血脂水平紊乱,肝功能、血UA异常及非酒性脂肪肝的高危人群,进一步安排其完善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结直肠息肉,对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改变疾病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猜你喜欢
酒精性脂肪肝腺瘤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肾嗜酸细胞腺瘤与嫌色细胞癌的MDCT表现及鉴别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胸腺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后肾腺瘤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