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默:不要让家庭成为“第四座山”

2019-08-03 01:26周春伦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陈默班主任母亲

本刊记者_周春伦

在陈默受访的个案中,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的年龄正在下移,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是主要原因

父母角色大不同

记者:您多次强调妈妈在家庭教育中的决定性作用,妈妈是一个家的灵魂。那么,妈妈们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呢?

陈默:不是有个大别墅就可以称为“家”,破房子有个妈才成其为“家”。

一个母亲会影响三代。我做临床咨询多年发现,所有问题根子大多在母亲。在处理家庭问题上,女人是有优势的。男性大脑更擅长逻辑思维,女人更善于感知别人的需求。

孩子跟母亲的关系也最特殊,他们的潜意识是完全连通的。我们有个误区,以为只有母亲为孩子牺牲,其实孩子也会为母亲牺牲。如果母亲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整天骂骂咧咧,那么孩子也会感受到母亲的痛苦,把这种情绪背在身上,觉得是因为自己,母亲才生活得不幸福。

好的教育首先就是不让孩子恐惧。学校不要让孩子恐惧,家长不要让孩子恐惧。但很多孩子一直处于满足不了妈妈需求的恐惧中,变得没有安全感、不自信。

妈妈的焦虑是会传染的。每次回到家,考试怎么样?全班最高分几分?平均分几分?你同桌几分,你几分?要么不跟孩子讲话,一讲话一百句都是学习。这只会增加孩子的焦虑。焦虑的人是没办法集中注意力的。

妈妈的虚荣心会害惨孩子。虚荣心是最浅薄的,不自信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问题。家长怎么让自己自信呢?很简单,扪心自问,我是不是在努力要求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要求孩子宽容别人、善待弱者?如果是,你的孩子就不会差。

第一层次的竞争是体力,中等层次的竞争是智力,高层次的竞争一定是道德。你把孩子的道德教育好,你的孩子将来肯定不会差。

记者: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发挥怎样的作用,父亲的角色和母亲有什么不同?

陈默:父亲的角色在孩子3到6岁时作用很大。3到6岁,孩子开始探索世界,他的勇气和力量来自哪里?实际上就是父亲。父亲的角色是生命安全的保障。小山羊在老山羊的保护下,才勇于探索这个世界。所以父亲此时的角色非常重要。

母亲给到的是心理安全的保障。但很多人还不明白,父亲这个角色其实是母亲给的。母亲不承认父亲这个角色,你怎么证明自己的父亲身份?只有母亲愿意让父亲成为他的角色,父亲才成得了这个角色。父亲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母亲要保护好父亲的威信。这样的角色能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力量和支持。

等到孩子十六七岁,父亲的角色又变得重要,孩子需要一个站得高看得远的人来引领。如果儿子回家说,爸,出来一下,我有事情要和您商量,别告诉老妈啊。这种家庭就很成功。

所以说,在一个家庭中,母亲好比温暖土地、大自然、故乡,而父亲是法律、是秩序、是宏观引领。这就是不同角色。

“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

记者:您曾在讲座中说,2008年以后,来找您做心理个案咨询的孩子数目呈几何级数增长,他们的心理问题与90年代的孩子又有所不同,这种不同主要是什么,由什么原因造成?

陈默:90年代的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是外部环境因素,外部条件改善就解决了。现在的儿童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

现在的家长普遍接受了好教育,对孩子寄予厚望,孩子不得不从小参与高度竞争,承受很大的压力,由此引发各种焦虑。

陈默老师给讲座现场的家长赠书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高孤独感,使得他们从小思考力就很强。他们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所思考的问题直接是形而上的意义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样一思考,麻烦就来了。独生子女还背负了太多情感负担,人都有一种报恩本能,但孩子逐渐发现,他报不了这个恩。大人们并不需要他用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

独生子女这一代还必须要过有尊严的生活。我们50后,信奉好死不如赖活,就像是一根草,脚拿开了还能继续生长。但是90后不一样,他们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受到尊重,他的要求不一样。有些家长为了戒除孩子的网瘾,把孩子送到军事化管理的戒瘾学校。结果孩子出来之后,从此躺在床上不说一句话,割脉自杀,得精神病。学校的校长觉得很冤枉,以前70后都是这样管理的,也没出什么问题,现在为什么就不行了。他不明白,现在的孩子不一样了。

孩子跟母亲的关系最为特殊和紧密,在家庭教育中,母亲的作用至关重要

记者:从心理学角度,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养重点不同,家长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您有怎样的建议?

陈默:关于孩子的长期教育,总结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则:

0到3岁,每时每刻关注他。这个阶段是安全感确立的关键期,如果没有得到满足,一生都会有缺憾。这个时期妈妈比较重要,如果妈妈是上班族,那么下班一定马上回家,高跟鞋就不要穿了,应酬也别去了,就算蓬头垢面都无所谓。因为孩子0到3岁,你要每时每刻陪伴他,就算每天对他讲100遍我爱你,他也不会嫌多。

3到6岁,诚心诚意陪伴他。做到诚心诚意很重要。这个时候爸爸很关键,他可以做孩子的玩伴。因为3到6岁时,孩子的探索欲望开始形成,如果有父亲这个老山羊在,孩子就不会怕了,他的探索欲望就会得到加强。反之,他会胆怯懦弱退缩。

6到12岁,真真切切喜欢他。6到12岁的儿童期,要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是真的喜欢他。这个阶段,孩子可能会在学校里受一些负面打击,或者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他就需要家长给他一个可靠的保证。但是儿童阶段的孩子比较容易招人烦,讲话颠三倒四,脾气也大,家长经常会不耐烦,但是你必须要让他感觉到你很喜欢他,特别是他犯了错误后,要能站在他的情绪里理解他。

12岁以后,实实在在相信他。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你要一遍一遍地相信他,否则他的行为会很糟糕,永远也长不大。你只能相信他。从相信他10%,再到25%,再到相信50%,最后完全相信他。一次次的相信,最后才会得到一个完全懂得自控的孩子。

家长做不做第四座山?

记者:您说过,未来学校的竞争力在“学生管理”的软实力上,而学生管理的任务主要落在班主任身上。目前班主任工作存在的误区和盲区有哪些?应当如何提升?

陈默:第一,人选。班主任的角色是管理者,首先得是情商高、觉察力强的人。怎么去判断呢?他的夫妻关系怎么样?亲子关系怎么样?婆媳关系怎么样?样样关系搞不好,绝不能当班主任。

1.2.1 分组与治疗 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5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标准化降压治疗,非那雄胺组给予标准化降压治疗+非那雄胺(默沙东公司,5 mg,每天1次)。每6个月随访1次,共12个月。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安斯泰来公司,0.2 mg,每晚1次)缓解下尿路症状。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依据最新相关指南进行治疗,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则给予相应治疗。非那雄胺组因出现性欲减退或男性乳房女性化等不良反应退组4例,依从性差不能按时随访1例。

第二,沟通技巧。有效沟通需要学习。比如有学生漏做了十道数学题,老师可以这样说:“数学需要严谨的思维,今天你把这十道题漏掉了,明天做的时候要严谨一些噢,老师觉得你明天肯定不会漏,对吧?来,我们拉个勾。”也可以这样说:“你怎么回事啊,你在数学上从来不用心!”前者的方式对于后续的教育很有利,而后者只会让孩子对数学产生排斥。

老师觉察力低、沟通能力差,没事情也会处理出事情来。

比如两个七八岁的孩子打架。七岁八岁狗都嫌,打架根本不算个事。但老师一看立马冒火了:“你们两个!说过多少次了,下课别在走廊里跑来跑去,又打起来了!都不是好东西,看看你语文考了几分,数学又是几分,下次再打,就站到教室后面去。”这样处理完,接下去麻烦就来了,两个孩子坐在教室里根本无心听课,不停动来动去,后续来上课的老师都要骂他们。一来一去,家长找到学校来了,事情再闹到教导处……

其实这种事情,三分钟就可以解决:“哎呦!眼泪鼻涕一塌糊涂,来,老师给你们擦擦。你俩都是我的宝贝,手心手背都是肉,你们俩打架,我晚上觉都睡不着。这样好吧,你和他握握手就代表和好了。来握个手,再拥抱一下。看,小哥俩多好!快高高兴兴地回去上课吧,去吧。”根本就不会有这么多事情。所以,老师的沟通方法很重要。

其实,班主任群体“最饿”又“最吃不饱”,他们最缺的就是学生管理的能力。我给他们做培训会讲,你需要提升什么能力,怎么去提升。比如,觉察力怎么提升?两个途径:

一个是阅读,大量阅读人物内心世界描写,去把握人的内心世界。《红楼梦》先给我看两遍,看不下去?那就看琼瑶;还有一个途径叫自我训练,比如:王老师刚刚讲话讲到一半,以我对王老师的了解,她接下来要讲什么?人家没讲出来的话我知道,这就是高情商吧;还有一个是相互交流,班主任在处理学生时,不妨跟另一个班主任讨论讨论,说不定对方会采取完全不同的做法,这就很有启发了。

陈默:原先我的出发点是治疗来访者,在治疗他们的同时我也在思考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问题的本源在哪里?怎么去解决?然后我决定回到源头去。所以我的一个分支是到家庭教育,另一个分支到学校教育。

班主任培训,我要促使校长认识到,学校的竞争力是在学生管理的软实力上,德育工作如果没有心理学渗透,是搞不好的。孩子心理健康、人格健康,这才是教育的本质追求。而且,好比剧场看戏,一个人站起来,后面的人全都要站起来。你补课,人家学校也补课。你补一个小时,人家也补一个小时。你还有什么优势?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好?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是情绪,如果你在这上面占优势,你就胜出了。

我也常跟家长说,孩子现在身上有三座山,一座是“社会山”,比如我问小学孩子,你们知道高考是几月几号?他们异口同声,6月7号,都知道。这说明什么?高考是全社会关注的事情,如泰山压顶;第二座山是学校,没有学校不应试,到高三,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不断地被量化被评价;第三,同伴之间也是一座山,相互之间会比较。

在现有环境下,这三座山逃不掉。接下来就要看家长做不做第四座山。家庭这座山加上去,比前面三座山还重,孩子就完了。在这种大背景下,赢的是什么?赢的一定是家庭这座山加不加上去。家长要有清醒的意识,我不要成为这第四座山。E

很多家庭已经成为压在孩子身上的第四座大山。图为小升初考试现场,焦虑等待的家长

猜你喜欢
陈默班主任母亲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夸夸我的班主任
陈默的沉默
董志塬
班主任
给母亲的信
此间优雅少年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悲惨世界
一个人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