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怎么做

2019-08-03 01:26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老赖小时候误区

现在的家长觉得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往往只有自己,所以希望通过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感谢父母的养育,感谢他人的善行。感恩教育做法不同,效果也大不相同。小学阶段孩子还与父母关系紧密,需要父母的帮助与照顾。在这样的阶段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怎么进行才是切实有效的?

父母首先要有这样的意识:自己把孩子带到了世界上,实际上是没有通知孩子的,是一种单向的选择。父母给了孩子生命,也给了孩子快乐,这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儿童的感恩是在这个层次上进行的:“我被父母带到世界上,有了生命,这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是多么值得感谢。

父母不适合在孩子面前讲,我为你做了多少事,花了多少钱,诸如此类的话。有些父母会给孩子算账:给你买衣服花了多少钱,上辅导班花了多少钱,等等。父母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为他付出了很多。但是,对孩子来说,他的认知发展水平低,他会认为父母给我做的这些是需要我交换的。假如孩子背上了交换的负担,他就会产生心理压力——“父母需要我用什么交换?”孩子知道,他可能需要考试考得好。如果考不好,就不是对等的交换,那么就还不了这份债。欠债还不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欠债人会变成老赖。老赖在孩子身上如何体现?孩子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不盯着他就不学习。所以,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父母只需要让孩子知道,作为一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多么幸运和开心。在茫茫宇宙中,这件事发生是具有偶然性的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就应该感恩。

父母可能担心,如果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会不会长大之后孩子成为一个没有感恩之心的人?这里面有个误区:一个孩子长大后成为感恩的人,一定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了父母的尊重,一定是小时候被父母保护和照顾,一定是小时候体会到了深深的爱,这样的人长大之后会自然生出感恩之心。这是成长过程中所得到的感受的反馈,而不是父母和老师用语言教育出来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不被尊重,从小被指责、打骂、虐待,父母说再多的感恩的意义,将来孩子也不会如此做。所以这是个误区,感恩绝不会被教育出来。人被哺育长大,之后自然会反哺。了解这一点,父母才知道怎么样可以得到一个有感恩之心的孩子。

如果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了孩子虚假的信息,比如父母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孩子旁观了父母的虚假行为后往往会从心里看不起他的家人,或者将来也这样对待父母。不要以为小学生就不能辨别父母的虚假,孩子的心能分辨出这一切。

想培养一个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就不要做虚假的父母,不要给孩子相互冲突的信息。如果孩子不能真正尊重自己的父母,哪里能有感恩之心?

(本文摘录自陈默《家有小学生》)

猜你喜欢
老赖小时候误区
一老赖被拘忙还钱 农民工领款笑开颜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小时候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老赖(双语加油站)
发改委限制733万“老赖”买机票!
好想回到小时候
那些回不去的小时候
小时候,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