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背后的常识

2019-08-03 01:27张喁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托马斯北美常识

文_张喁

《独立宣言》中强调的那些民主原则,《常识》中已经以更慷慨激昂的语调阐述过。可以说,《常识》奠定了《独立宣言》的理论基础,托马斯·潘恩奠定了美国的立国理念,毕竟,United states,都是他取的名。

托马斯·潘恩(Thomas Paine,1737年—1809年),英裔美国思想家、作家、政治活动家、理论家、革命家、激进民主主义者。37岁前在英国度过,之后移居英属北美殖民地,参加了美国独立运动。1776年他撰写的小册子《常识》极大地鼓舞了北美民众的独立情绪,并在战争期间完成了系列小册子《美利坚的危机》(1776—1783),成为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受法国大革命影响,他撰写了《人的权利》,成为启蒙运动的指导作品之一

什么是“常识”

托马斯·潘恩是法国、美国革命的“两国英雄”,他的武器是他的笔,和他笔下的《常识》等著作。人类初步具有现代性以来,姑且可以说托马斯·潘恩是“常识”鼻祖。今天的公共知识分子们口中也常挂“常识”,但境况相当不同,因为觉得公共知识分子不靠谱,表面兼济天下,一肚子男盗女娼,群众将他们蔑称为“公知”,并用一万个键盘打他们的脸,也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常识”。

这说明托马斯·潘恩的《常识》并不具有普世性。诚然,我们相当承认《常识》缔造了美国这个伟大的现代共和国。“中国人民一向钦佩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和创造精神。我青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这是习主席2015年9月23日(当地时间22日)在华盛顿州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但是,在中美贸易战中,我们和世界上其他很多与美国“常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一样,分明感受到了来自霸权主义美国的压迫!要知道,托马斯·潘恩的《常识》,正是为消除压迫而诞生的!

我们先回顾一下,《常识》为何而作,写了什么,以便了解他要讲述的“常识”。

这个世界上原本没有美国,只有新大陆;美洲大陆本也不新,只不过发现得晚我们就称之为新;其实印第安人发现得很早,只不过他们没有进入人类文明的版图,我们视之为落后;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我们的“常识”;为什么挨打,因为效率低,大片土地尚未耕种,这才是新大陆“新”的核心要素;所以欧洲人不是为新大陆而来,而是为核心要素而来;来的人多了,后来就创建了美国;美国没有那么容易创建,如果不是因为《常识》的话。

新大陆带来新财富,而一切巨大的新财富背后都有一只看得见的大手,当时这只大手就是“日不落帝国”。面对巨大的新财富,大手其实什么都不用干,只需动用一根小指头——征税,就可以安心坐拥自己的“宗主国”地位了。今天我们会问:“凭什么?”但在当时,就凭你祖祖辈辈都蒙受皇恩啊,即便是华盛顿,也没想好怎么处理和英国的利益纠葛,一方面人们已经纠结了自己的武装和英国皇家军队动刀动枪,另一方面人们纷纷认为压迫来自英国议会,国王还是爱民如子的,军官们在战斗的间隙还要向遥远的国王举杯敬酒。

常识是颗定心丸

托马斯·潘恩是个混得很惨的英国人,在英国,他一直把自己的姓paine,省掉一个e写成pain,赤裸裸地宣示自己过得很痛苦,这一切都是英国社会造成的。他远走新大陆去做了一名杂志编辑,彼时的殖民地社会,武装抗英渐成洪流,但却没有人知道打仗是为了什么,反正你横征暴敛,我不爽就武装反抗,如此而已。少数先进分子如本杰明·罗什、约翰·亚当斯等人看到了战争的前景是独立,独立的前景是共和。但他们不便公开呼吁,因为他们的屁股坐在既得利益之上。

以笔为武器的托马斯·潘恩,是“常识”的鼻祖,成为法国和美国两国革命的英雄

小编辑可以失掉的唯有一份杂志工作,1776年1月10日,托马斯·潘恩以“一个英国人”为名,发表了50页的小册子《常识》:

首先,活在当时的殖民地,就问你痛苦不痛苦,你要是不痛苦也就不用看什么劳什子《常识》了;

继而,“乔治三世只不过是大不列颠皇家牲口一枚”,他是北美所有痛苦的首恶之源。英国王室并不神圣,他们只不过是罗马帝国之后野蛮人的崛起;

所以不要存侥幸心理,“和解与毁灭密切相关”,独立才是唯一的出路——“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下半生,陪住你,怀疑快乐也不多;“现在到了分手的时候了”——没有心,别再拖,好心一早放开我。

独立之后该何去何从?不是灭掉楚霸王自己当刘邦,而是要借鉴上古天真的希腊罗马,实行共和政体——“让我们为宪章加冕,北美的法律就是国王”……“推翻国王这一称号,把它分散给有权享受这种称号的人民”……“只要我们能够把一个国家的政权形式,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立的政体留给后代,花任何代价来换取都是便宜的。”

潘恩不写《常识》,北美如长夜,不出三个月,只有200万居民的殖民地就发行了12万册,后来又迅速加印到50万册。这在当时当地,不啻于今天日活一亿的“大数据”,这个大数据意味着《常识》不是只给有文化的人看的,只受精英欢迎,而是群众路线走得相当深入——一个垦荒种地的农家,家中如有藏书,一般只有两本,一本是《圣经》,第二本就是《常识》。原来稀里糊涂当兵的士卒,背囊中都有一本翻得皱巴巴的《常识》,现在他们知道因何而战了。

《常识》给了原来思想上还戴着国王枷锁的人一把钥匙,给原本以和为贵的殖民地代表吃了一颗定心丸——英国报纸上惊叹:“《常识》无人不读。凡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改变了态度,哪怕是一小时之前,他还是一个强烈反对独立思想的人。”

当年7月4日,北美就通过了载入史册的《独立宣言》,后来的人们不难发现,《独立宣言》中强调的那些民主原则,《常识》中已经以更慷慨激昂的语调阐述过。可以说,《常识》奠定了《独立宣言》的理论基础,托马斯·潘恩奠定了美国的立国理念,毕竟,United states,都是他取的名。

常识沦陷与无常

《常识》的历史功绩不止于促进了美国独立的自觉,十几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了,“公知”朱学勤评论,托马斯·潘恩“为后来的法国革命奠定了实践典范——这才是他发表《常识》一书所获得的最重要的历史功绩。这一功绩是同时代其他任何政治家、思想家都难以比拟的。”

这说明《常识》不停留于理论虚蹈,对于每一位革命者,它提供的“独立功夫”都是可以“上身”的。潘恩本人更是在发表《常识》之后携笔从戎奔赴前线,一边开枪一边继续发表战斗檄文。

在随后的法国革命中,托马斯·潘恩同样为革命鼓与呼:“把代议制同民主制结合起来,获得一种能容纳和联合一切不同利益和不同大小的领土与不同数量的人口的政府体制——近代共和政体。”潘恩说,“这一政体已在比英国本土大十倍的美国试验成功,法国人没有必要继续犹豫观望了。他们既不必迷信英国政体,也不必为卢梭式的难题所困惑,应该起而仿效美国,建立大国共和政体。”

看起来,潘恩本人完全可以从自己奉献的革命理论中抽取自己的时代红利了,毕竟美国独立成功了,法国革命推进了。然而,潘恩的命运并没有飞黄腾达。北美战争结束后,潘恩发现天下好像还是赵家人的天下,且看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因为他卑微的出身是如何攻击他的——“从英国来的一个纯粹的冒险家,一个既没有财产,又没有家庭和亲戚,甚至连语法都不懂的人!”

法国大革命中,潘恩从英国流亡法国,得到法国群众的夹道欢迎,人们高呼“潘恩万岁!”潘恩不由自主地卷入了法国革命的洪流。然而罗伯斯庇尔很快发现这位革命同志不是一个“无套裤汉”,他甚至呼吁不把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宣扬国王可以流放,人权不能草菅。他很快上了“要么是兄弟,要么干死你”的雅各宾派的黑名单,悲叹“共和国死了”,在革命圣地深陷囹圄10个月之久,这还要归功于昔日美国的同志“从中作梗”,拒绝证明他是美国人以便出狱。

我们不是要藉由史实质疑《常识》,只是想说明,天上不会掉“常识”,掉下来的都是别人要你承认并服从的“常识”;故纸堆里也没有“常识”这副灵丹妙药能够药到病除,如果真有,人类社会的进程或许真成了“人间不值得”了;今天我们已经沐浴在文明的光明之中,《常识》是其中的一束光线,大多数人看它可有可无,少数人以为只有自己看得见而欣喜若狂。

人们不知道常识就像吃饭睡觉,能给人带来好日子,但一切都有代价,一切都会变化,一切又都会重来。感谢托马斯·潘恩,他的名字和游戏《马克斯·佩恩》超级像,这个游戏风格非常痛苦,比如:“我又回到了同一条路上,我也清楚这条路将通向何处。”后面有两个选项:一、这里已经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二、但我现在无法放弃。E

猜你喜欢
托马斯北美常识
北美灰熊被杀案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靠不住的常识
常识:哪杯更冰凉
画与理
向西!穿越北美
反转人生 伊塞亚·托马斯
北美纪行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托马斯送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