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属于这块土地的教育

2019-08-03 01:27演讲人曾国俊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校老师孩子

演讲人_曾国俊

“我还是很坚定,从我们的儒释道哲学、琴棋书画美学和养生学中,去寻找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哲学。”3月24日,受成都道禾读书会邀请,在四川省图书馆,道禾教育创始人曾国俊先生分享了《找寻属于这块土地的教育》。本文整理自曾国俊演讲录音,有删减。

道禾教育创始人曾国俊

我只是一个父亲。1993年,我的女儿出生。道禾这所学校是和我一样的父母组成的。1996年,我们有了自己的幼儿园。而后,孩子慢慢长大,有了小学、初中、高中。

道禾一直在探索传统文化的独特性、现代性与未来性。时代不断往前,孩子将走向未来。我们不是培养考古学家,而是了解过去文化带来的智慧。

过去23年,道禾不仅带孩子读四书五经,也带孩子在二十四节气中过日子。

为什么要涂别人的颜色?

我们的山水学,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条河。每座山都有独特的美,一年四季,鸟兽虫鱼各有变化。从整体到部分,从色彩到比例,从对称到形色,所有科学的创造力、想象力都来源于大自然这位老师。

现在的科学教育,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在教室。教室有很多自然教具,但是自然吗?孩子要学花根茎叶、胎生卵生,要学动物植物、天文地理,请问在哪里?在自然里。到初中,他才需要科学器材。而我们更大的需要是带孩子爱上这片山水,从中感受大自然的创造力、想象力。

在道禾,小学有几种乐器可供选择。到初中,只剩下古琴,其他乐器变成社团。我们邀请了一位老师来做琴工坊。他高中读工艺美学,大学念工艺创作,在南华大学当了六年古琴老师,之后住进台湾淡水的山上,一住20多年。这20多年就弹琴与做琴。

孩子小学一年级听完古琴,跟父母一起选择桐木、杉木,打磨7年。到初一,他可以去弹琴、做琴。3年做一把练习琴, 3年做一把正式琴,一堂课就12年。

我们带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种竹,五年级时竹子最壮,就采竹。左拍四瓣,两瓣去阴干,两瓣去烘干。两瓣阴干的,大概要等一年。两瓣烘干的,直接就可以做弓箭。射了3到6个月,弹性会疲乏皲裂。再取出一年阴干的竹片,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可以射到高中毕业,也不会疲乏。

射不仅是射礼,也包括全身心地指向一处。三把箭,第一把射不中,会不会太沮丧?第一把就射中,会不会太高兴?一堂课又是12年。他会知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留白处见主体,原来我们的古琴挥一挥之间都有留白

学国学经典,必是生命与之相遇。背完《孝经》,每个人都会孝顺吗?不一定。孩子会孝顺你,是因为你孝顺父母,孩子看见了。而弹尽粮绝了。看了以后,我就资助他,他就继续去挖采。我听他的分析,中国大地大概有2700多种颜色。矿物磨成粉,可以涂在墙上。或许你就会发问,我们的墙壁为什么要涂别人的颜色?为什么不涂自己的颜色?任何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我们今天很多事都停留在概念。话人人都会说,真做的没几个,活出来的更少。

道禾也带孩子学造纸,他会认识植物纤维的长短,知道如何从中造纸。孩子把自己造的纸带到装帧工坊,和装帧师傅一起做“登山自然笔记”。

也有小朋友说,他要对折。一堂课就对折那几张纸,折好以后一靠近,发现纸并不齐整,有凹凸。老师可不可以重折。可以。折得回去吗?折不回去。里面的纤维断了。有些事,只要稍不专心,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我们带孩子做墨,你会发现墨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我们带孩子取竹片,啪啪两下,瞬间成四片,那就叫势如破竹。我们带孩子一边插秧一边往后退,你就知道人生有些事退一步是向前。我们带孩子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条河,你会发现每一个转弯处、急流处,都是风景最佳处。留白处见主体,原来我们的古琴挥一挥之间都有留白。我们的文化母语和基因,在于我们的弓、琴、造纸、装帧……

这块土地有多少种颜色?我资助过一个做矿物颜料的艺术家。我去他的作坊时,他吃着泡面,屋里就一张床,其他全是颜料,已经快

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化?

我们用自己造的纸画画,精气神凝于一处,力透纸背。油画却是在纸上堆叠,布上三分。东方美学是入,西方美学是出。越了解自己,越有能力走向国际。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化?是了解自己、喜欢自己,再用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和逻辑来说自己的故事。

我们希望孩子了解百年前的传统。蔡元培、鲁迅、朱自清、林语堂这些影响一代人的先生,他们一样读私塾,读完私塾再出国留学。现在很多孩子从幼儿园一路读国际学校,结果不认识我们的土地、文化,对我们的未来并不清楚。

今年,五四运动一百年了。一百年前,我们打开国门,把外来东西装进来。一百年后,我们一样要打开,让全世界看见中国的美。

最近十年,内地不断举办教育研讨会。刚开始,我也有机会分享,后来我就不去了。在这些研讨会上,世界各国的教育都有,唯独没有中国的。今年11月,我们希望举办第一届中国教育论坛。我们要有自己的舞台,这个教育探索就算只有20分,也让他畅谈。唯有真心交流,我们才可能发现人才,发展适合自己的教育。

我想这些工作都是点点滴滴的。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原来有那么多人和我们一样,关注我们自己的教育跟文化。

道禾也有很多外籍孩子,因为有很多外籍老师。我们慢慢发现这些外籍老师只要爱上古琴、国画、花艺,他留下来都特别稳定。因为学的时间久,他越学就越爱这里。我们不是只有舞龙舞狮包饺子,中国真正的文化之美,应该让更多外籍老师和朋友看见。

这个世界不是只有IB课程、蒙特梭利教育、华德福教育,我们能不能有一种选择叫做CIB,属于我们这块土地的面向世界的教育学科。我们希望对自己文化和教育感兴趣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参与。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学校探索各种可能。既符合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又能长出适合当地的教育。

教育是人教育人

问:教育应该有分别心吗?

曾国俊:教育是人教育人,而不是知识教育人。马拉古齐的瑞吉欧教育,蒙特梭利的蒙氏教育,史代纳的华德福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其实都对全人类的教育起了发现、启蒙作用。站在宇宙的高度看,东西方都是一。教育不应该分你我他,别人比我们早走,我们就谦虚学习,回过头做自己。什么行业都可以做加工业和代工业,但教育要做自己。

我想耶鲁大学也好,剑桥大学也罢,我们的孩子也有很多读本地学校的,还有几个高中毕业就回家做有机农耕了。我并不认为他去读哪所大学就一定如何。但此时此刻一个艰难的问题必须跟各位分享,有家长问你们那样教能考去哪里吗?

可是,考去那里有什么了不起吗?考去那里跟道禾有什么关系吗?道禾充其量就是没带坏他而已,让他成为他自己的样子。该喝水喝水,该吃饭吃饭,该运动运动,该睡觉睡觉,他就变成一个很健康的孩子,然后去读了一个大学。那些考上好大学的孩子,是我们教的吗?估计他爸妈就很不错,这孩子资质也不错,属于读书的料。

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其实在很多国家,职业技术教育都是受到尊重的。孩子从高中开始,一边学习,一边练习装帧、打漆、编织、染布……我们和法国学校合作,他们百年都在做一个工艺。所有服装设计师每年都要去他们学校找一个打板师傅,重金礼聘有可能都找不到。设计师充满想象力,可以画出各种衣服,但能做出一件吗?很难。所以要去抢打板师傅。

道禾准备了很多跟考试无关的课,这些更容易发现孩子的天赋。图为弓道课上的孩子

假如我是一个开发商,建一座五星级饭店,大厅有12根柱子,我决定采用大漆和榫卯结构。请问谁能帮我做?设计师画好图就可以了吗?我告诉各位还真找不到人来做。所以不要埋怨我们的饭店长得跟西方的一样。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已经断了,我们在学人家的东西,我不是说那些不行,而是说应该重视这块土地长出来的技术。我们现在过于强调孩子去读大学,很多人根本不在意这些。

问:道禾怎么帮助孩子发现天赋?

曾国俊:很多人都说,退休以后我就去干吗,好像退休以后就进入了天堂。但不要忘了,退休就是皮肤皱了、两腿无力了,你想的事情可能不会实现。所以什么时候退休最好?吾十有五志于学,15岁就可以退休了。老天爷让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越早被发现越好。那怎么被发现?首先要改变老师的视野和眼界。其次,道禾有金工、木工、染布、造纸、陶瓷、游泳、打球、射箭,有琴棋书画茶花香,有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条河……除了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等课程,我们还准备了四五十种跟考试无关的课,这些更容易发现孩子的天赋。没有考试的情况下,孩子的天赋会自然跑出来,很会画画,特别有耐心,会照顾人,你会从很多行为中发现,哇,这个孩子哪个行为是他的强项。你就会跟他的父母沟通,我发现你家孩子跟所有孩子相比最大的特色。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分白天黑夜,你说这样的人会不会成功?这样的人会成功。

不在于专业,而在人心的准备

问:您对于教育的图景是什么?

曾国俊:教育要迈向何处?这涉及根本。我们长大的过程受到西方教育很大的影响,在解决自己的问题时,用的是别人的方法,这是要留意的。本立道生,道禾教育有一个心形。不管从哪一面看,都是一个三角形。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讲尽心知性,道家讲虚心炼性,都有心和性。我们用心性之学来发展道禾。上山水学,老庄影响比较多。节气庆典,儒学影响多。师资培训,明心见性,回到老师本来的面目、本来好好的状态,这比什么都重要。

原生家庭、原生社会,他上过的学校、他出社会的遭遇,都在影响一个老师成为老师。我仍然觉得通识教育是重要因素。现在有太多老师,该懂的专业知识没有少懂,观察、记录、听报告,各种课程设计、各国课程介绍,基本常识和能力不可低估,但他是不是真的预备好要成为一个人师,这倒是另外一回事。

我想推荐一部韩国电影 《外婆的家》。这是我心目中老师理想的样子之一。我们的师资培训,这部影片必看。我看了20多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触,每次都会问当时的初心还在吗?那些美好的事情还在发生吗?不好的事情改了吗?

节气生活,道禾带孩子在二十四节气中过日子

我认为人师是人格的美者,《大学》讲心在焉。心在焉则会视而得见、听而得闻、食而知其味。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现场被太多的行政捆绑,几乎忘了初心,忘了老师的诲人不倦。你成为老师的那一天,心里是有憧憬的。走着走着,这个火苗就越来越低了,后来都快灭了。今天道禾也好,在座的师长也好,就是把快要熄灭的火苗再扇起来。

这里有一些根本,那就是本立道生,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图像,是一个中国老师的图像,是一个中国学校的图像,大家的描绘可能各式各样的,这是我们共同参与的图像。道禾走过的23年,老师的培育,我们在践行明心见性最重要,回到你自己的心性、剥掉你的面具、回到你本来好好的自己。只有打动你的内心,只有一个觉醒的生命才有可能去摇动另一个生命。可能教育现场让我们有一定程度的沮丧,不在于知识的专业问题,而在于人心的准备问题。

再来,我想分享一下何为学校。美国建筑之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说过一段话,我觉得很传神。他说,学校就是在一棵大树下,有一个长者在述说生命的故事,说的人不知道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学生,这群孩子长大以后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像他一样,听这样的长者述说生命的故事。于是,第一所学校就诞生了。

就像佛陀在印度的鹿野苑,在他的菩提树下、在他的坛下讲学。那些听的人和说的人,其实都是一样的。《论语》里说,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不是两千多年前最早的开放式学校吗?我们现在的户外教学有做到这一点吗?

最后,我想说说什么是课程?我认为课程就是“啊”跟“哦”。上学就是为了等放学,上课就是为了等下课,这就叫做“哦”。天还没有亮就赶着要上学,天黑了还舍不得回家那就叫“啊”。你做到了让学生觉得“啊”,不想下课想继续,这不就对了嘛。我们现在的课程是长这样的吗?如果不是,那改善空间显然很大。课程的体系有很多种,课程的重心要解决的问题有不同取向,因为时间关系我就分享这两点。

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问:参与道禾的孩子,能否顺利回归体制教育?

曾国俊:现在,大学已经面向世界。在道禾,高中课程就面向世界了,基本上没课本,孩子拿着手机平板学习,他所交的朋友、所学的社群,要做的报告、要做的任何事,都是全世界的了。他上课的地点可以在博物馆,可以在香港,也可以在丝绸之路,还可以在故乡院子。他的老师已经不局限于原来我们所说的高中框架。他可能在高一甚至初三,学科要学的,基本上已经学了。我们希望他有两年可以见识到世界的奇妙。各行各业都很奇妙,他应该知道为什么要读这个专业,他应该去见这个领域的佼佼者,他应该去见年龄差不多的学长学姐,看他们毕业以后在哪工作,做什么。

韩国电影《外婆的家》,其中的外婆是曾国俊心目中老师理想的样子

当然,他也要自主学习,准备考大学。这谁都帮不上太大的忙。我常说,你要去哪里,要读什么专业?这不是你的事,难道是我的事吗?15岁到18岁,孩子已经有相当程度的自我抉择,完全可以自主学习。否则,未来他将面临艰难的挑战。知识的半衰期,以前可能要10年或20年。现在,大学还没毕业,大一学的,大三就过时了。所以他的自主学习,查找资料、归纳统整、创新联结等方面的能力需要很强,这才是教育的一个核心。

知识有两种,一种叫套装知识,比如各种学科知识,这样的背景知识需要建构,会考试,是看得见的。另一种是经验知识,没办法用纸笔测验。只能观察记录,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人的言语表达,听到巴哈无伴奏会掉泪,看到落叶想做诗哼歌,这跟考试一点关系都没有,是看不见的。真正的教育是看不见的和看得见的像在缴麻花,这才是全人教育。现在的学校教育,套装知识像一条大象的腿,经验知识却像一支牙签。这几年也开始改变了,比如研学,开始有重视经验知识的倾向。但我认为,就比重而言,仍然不够。

人生,看不见的永远比看得见的重要。一个孩子想要成功,有一百项因素,像样的大学毕业、会电脑、会英语、多拿几本职业证书,这些合在一起就4分,还有96分是什么?热爱、幽默、跌倒了会爬起来的意志,诚实、踏实、美的欣赏能力……每一项都1分。意志力怎么考?幽默怎么考?美的欣赏能力怎么考?最后你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成就的人,他们看不见的成绩是比任何人都高的。

你一心想操纵的孩子,未来走的就像他自己。你是把他压到小学毕业,还是考完高考?我不知道,但是终究他会回去做自己。这个回头是要绕一海里,还是一百海里,就看你用的劲是大还是小。很多人上了大学,就不知道人生下一步应该做什么。因为高考目标已经达成,接下来的事,他真的不知道了。

如果我们觉得教育工作是发现一个孩子的天赋,让孩子的天赋得到自由,充分解决这个社会的问题,引领下一个社会的到来。那么,教育就必须有这样一些高度的探讨。我只是把我20多年的经验和各位分享,也不一定正确,还要和各位家长、老师、学者、专家对话,才可能找到正确的路。

每个家庭都可以是书香门第

问:家校如何共享资源?

曾国俊:我觉得凡是学校在做的,家里就应该跟着做。凡是你觉得有价值的,你就先去做。如果你不读经典,却逼着孩子读经典。你不写书法,却希望孩子写书法。你不吃节气饮食,却逼孩子吃节气饮食。那怎么可能?你认为对的,不要用道理告诉孩子,你先做到。

我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脱节的。所以你怎么讲,孩子都认为是大人编出来的故事。你要让孩子有所得,至少学校的一套和家里的一套应该趋近。道禾就是这样子,我们教茶道,家长跟着学茶道。我们教古琴,家长跟着学古琴。我们教书法,家长跟着学书法。所以,慢慢家的氛围变了,书香门第自然就形成了。经典文化不在他处,就在生活之中。

有人说曾先生说得这么好,一年一座山,一年一条河,孩子的学校不会做的。那各位爸妈可不可以每两周就带着孩子去爬一座山?社会教育、学校教育都没做,但家庭教育可以做。从幼儿园开始,从小学开始,从亲子山水学开始。

道禾觉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是可以整合的。去年新开的三代塾传习馆,就是这种理念的产物。里面有各种工坊空间,是一个教育、文化和生活的综合体。在城市,除了麦当劳、肯德基和百货商场欢迎三代人一起去,还有哪些地方三代人可以一起去?孩子去的地方,大人都在刷屏,什么时候下课。大人去的地方,孩子就吵着什么时候离开。为这件事情,我们琢磨了7年。三代塾承载的是我们的信念,是我们的国学,是我们的生命教育,是我们的知行合一。我们有家传、心传、文房、味道等不同主题,有孩子的课,有父母的课,也有爷爷奶奶的课。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可以整合的,并不是口号。E

道禾教书法,家长也跟着学书法

猜你喜欢
学校老师孩子
学校推介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老师,节日快乐!
孩子的画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