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敷贴治疗AECOPD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8-06 08:21毛智荣屠春林余艳芳高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8期
关键词:亚群穴位差异

毛智荣, 屠春林, 余艳芳, 高强

(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上海 201800)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慢性发病,反复发作,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最后导致慢性死亡的一种重要的呼吸系统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1]。COPD患者每年约发生0.5~3.5次的急性加重,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是COPD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AECOPD能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肺功能、疾病进程和社会经济负担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2]。因此,AECOPD的预防、早期发现和科学治疗是临床上的一项重大和艰巨的任务。随着目前国际上提倡的自然疗法和逐渐兴起的中医热,穴位敷贴疗法以其简便、廉价、有效的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并日益显示出无限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3,4]。本研究将通过探讨穴位敷贴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的影响,探索穴位敷贴对于AECOPD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进一步提高中西医联合防治COPD效果提供必要的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所有病例均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AECOPD患者,共4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0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5]。中医辨证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年版中肺脾气虚型的中医辨证标准[6]。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AECOPD及中医肺脾气虚证的诊断标准;②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为Ⅱ级、Ⅲ级的患者;③急性发作5 d以内就诊;④年龄在18~80岁;⑤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①COPD发展为肺性脑病阶段的患者;②不符合中医纳入标准及有明显兼夹证或合并证的患者;③由于支气管扩张、囊性肺纤维化、活动性肺结核、肺癌导致气流受限的患者;④合并急性心衰、急性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致死性疾病的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⑥伴有精神疾病,严重神经功能缺损如失语、失认或因其他原因而无法配合的患者;⑦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1.5 剔除标准

①未按规定方案进行治疗或转院的患者;②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出现并发症不宜继续进行试验的患者;③未完成整个疗程而影响疗效判断的患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中提出的AECOPD治疗方案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氧疗;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深圳太太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41208、20150903、20161017),通过雾化器给药,每天3~4次,每次2.5 mL;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Zeneca Pty Ltd,批号:141127H、151038H、161247H),雾化器给药,1~2 mg/次,每日2次;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41190、 20151044、 20160839), 静 脉 滴 注 ,750 mg/d,分2次给药。

1.6.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将川贝母30 g、栀子15 g、黄芩15 g、款冬花30 g、延胡索30 g、甘遂15 g、炙麻黄30 g、细辛30 g磨成粉末与远红外微粒10 g、磁石粉10 g进行混合,加入姜汁调和制成穴位敷贴膏。取肺俞、脾俞、中脘、足三里、尺泽、丰隆为敷贴穴位,每日1次,每次8 h。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

1.7 观察指标

采用肺功能测定仪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时间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深吸气量(IC),同时对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进行测定;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CD4+/CD8+;采用乔治医院呼吸问题调查问卷SGRQ评价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SGRQ问卷共包含50个问题,分为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共3个维度,评分越低,表示生活质量情况越好;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8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按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4年修订版[5]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年修订版[6]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95%;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显著的改善,95%>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得到好转,70%>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或是出现加重,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总有效率=(临床控制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9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200例患者中,男115例,女85例;平均年龄(59.87±13.16)岁,平均病程(11.69±6.04)年。病情严重程度分级:Ⅱ级160例、Ⅲ级40例。观察组200例患者中,男120例,女80例;平均年龄(60.82±13.74)岁,平均病程(12.55±6.68)年;病情严重程度分级:Ⅱ级157例、Ⅲ级43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1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00%,对照组为60.0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n(p/%)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IC及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VC、FEV1、FEV1/FVC、IC及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N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234.58± 48.33①②210.41±44.20①200 200 FVC(V/L)治疗前2.17±0.15 2.10±0.18治疗后2.47± 0.22①②2.38±0.19①FEV1(V/L)治疗前1.01±0.12 1.02±0.13治疗后1.32± 0.15①②1.13±0.14①FEV1/FVC(p/%)治疗前48.47±5.22 48.33±5.62治疗后54.29± 4.88①②51.26±3.89①IC(V/L)治疗前1.69±0.18 1.65±0.21治疗后2.20± 0.25①②1.94±0.13①6 min步行距离(d/m)治疗前179.55±36.43 181.24±36.19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p/%)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lymphocyte subse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p/%)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2.15± 0.42①②1.86±0.25①N 200 200 CD3+治疗前48.74±8.33 48.59±8.15治疗后67.26± 9.20①②55.80±9.17①CD4+治疗前32.55±7.42 33.40±7.63治疗后42.20± 12.33①②39.18±9.44①CD8+治疗前40.32±2.40 39.42±3.38治疗后22.63± 2.15①②28.77±2.60①CD4+/CD8+治疗前1.03±0.19 1.04±0.20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SGRQ评分比较

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及SGRQ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呼吸症状、活动受限、疾病影响评分及SGRQ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SGRQ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GRQ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SGRQ评分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GRQ score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s/分)

①P<0.05,与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N总评分41.88± 5.30①②53.24±5.75①200 200呼吸症状70.55±6.32 71.28±6.19活动受限74.22±6.83 72.19±6.33疾病影响75.20±5.64 74.83±7.18总评分72.60±8.55 71.30±7.64呼吸症状50.22± 4.17①②58.64±5.20①活动受限41.73± 3.58①②49.74±3.79①疾病影响35.24± 4.13①②43.88±4.47①

2.5 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2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无病例脱落。观察组发生10例恶心呕吐、12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00%;对照组发生12例恶心呕吐、11例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年来,COPD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从COPD的炎症介质、气道重塑、纤毛—黏液系统及受体功能等方面深入揭示了疾病的发病机制,加深了对COPD本质的认识,并为其进一步防治奠定了基础[7]。尽管现代医学已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性诊治原则及方法,但是临床治疗仍然只以急性期对症治疗即消炎、解除支气管痉挛、祛痰等为主,不能有效缓解病情,大部分稳定期患者病情呈持续性、进行性发展[8,9]。引起COPD加重的最常见原因是气管—支气管感染。部分病例加重的原因难以确定,可能与环境理化因素改变有关[10,11]。目前,国内外对于治疗AECOPD的措施主要包括氧疗,吸入支气管扩张剂,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有气道感染引起的脓痰时抗菌,出现二氧化碳储留时使用无创通气及呼吸兴奋剂,严重时使用机械通气[12,13]。

中医认为COPD归属于“咳嗽”、“喘证”、“肺胀”范畴,具有以肺脾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为标的病机特点。患者急性期出现痰瘀,外邪侵袭,导致肺气瘀滞上逆[14]。治疗上以清热化痰,补气健脾为主。中西医互补治疗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难题,西医治疗不能严格按照规范实施,导致病情迁延[15]。中医治疗以内治为主,辨证分型和专方治疗较多,无统一规范。而穴位贴敷以中医理论作为基础,通过对特定的穴位进行中药贴敷,可发挥药物治疗与穴位刺激的双重作用,具有经济、安全、依从性高等优点[16]。穴位敷贴在COPD稳定期中的临床应用已比较成熟,但临床用于AECOPD治疗的经验还不足。本研究中的中药穴位贴敷药膏为自拟方剂,主要组方为川贝、栀子、黄芩、款冬花、延胡索、甘遂、炙麻黄、细辛、远红外微粒、磁石粉,方中各成分共用,具有平喘、镇咳、抑菌、祛痰、抗辐射等功效[17]。

本研究探讨了穴位敷贴治疗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0%和6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VC、FEV1、FEV1/FVC、IC、6 min步行距离及CD3+、CD4+、CD4+/CD8+比例均明显大于对照组,CD8+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呼吸症状、活动受限、活动受限评分及SGRQ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穴位敷贴治疗AECOPD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调节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猜你喜欢
亚群穴位差异
相似与差异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夏季穴位养心
找句子差异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寿胎丸治疗反复自然流产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Th17/Treg失衡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