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新课标预备知识教学初步研究

2019-08-07 02:01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529500彭博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2019年14期
关键词:初高中实验班问卷

广东省阳江市第一中学(529500) 彭博

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是中学教学的老问题,虽然很多学校及教师都曾对这个问题做专门研究,但是之前的课标却一直没有涉及,没有官方的解决.而在201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终于给出答案.新课标中终于重视了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问题,在必修课程中有一个主题来解决这个难题.这个主题就是“预备知识”,包括“集合、常用逻辑用语、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从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总共18 个课时.新课标为中学教师指出了方法,但是实际的教材却还没公布?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何上,也还不清楚? 效果如何? 还没有任何体现.因此,如何上好“预备知识”,让学生顺利渡过初高中数学衔接这个阶段,使我们高中数学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论文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首先对阳江市第一中学高中数学学习现状开展问卷调查,对初高中衔接教学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了解;然后在高一学生中选了7 个实验班,并于8月份进行了“预备知识”的讲授,大概2 个星期左右,最后在期末考试中挑了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的数学成绩来进行对比,并得出结论.

1 研究的问题

1.1 研究目标

通过对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和心理现状进行调查,制定适合高一学生的初高中教学衔接内容,从而解决学生的疑惑,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提高学生的成绩.

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养成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形成高中的数学方法.为接下来高二高三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为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做准备.

1.2 研究内容

从学生的心理特征入手,同时注意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通过研究初高中数学知识上的联系,制定调查问卷,找出初高中数学知识的脱节处.教学时则找对衔接点,有的放矢,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复习之前学过的旧的知识,并把新学知识和已掌握知识衔接起来,形成自己的数学体系.

结合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渗透“建构主义”思想,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有意义的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搭建“脚手架”,渗透初中的知识点,结合高中相关的数学预备知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高中数学知识.

2 问卷结果分析

2.1 教师问卷

教师有效问卷共30 份,其中在高一年级、高二年级、高三年级任教的教师各有10 份,调查结果如下表.

2.1.1 有90%的教师认为初高中数学知识存在断层.

2.1.2 有76.7%的教师认为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非常重要,可是在教学中,只有一半多一点的教师有意识地注意了初高中数学的过渡.

表1

表2

2.1.3 超过一半的老师有注意到初高中数学过渡,也有部分很少注意.

表3

表4

2.1.4 在高中新知识的教学中,有60%的教师考虑过学生初中知识掌握的熟练情况.

但是自身却由于对初中数学内容不太清楚,无法给学生衔接的方面的指导.另外不到40%的教师很重视学生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的问题,会给予好的建议.

2.1.5 接近九成的教师认为加强初、高中数学教师的交流与教学研讨有必要,可是基本上都没有去初中学习或者听过课.

表5

表6

2.1.6 超过一半的教师认为: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在知识结构的安排上没有兼顾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可是自己也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只是让学生被动的去接受.

表7

综上,从对教师的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都觉得,不管是教材上,还是从学生理解角度,以及教师教授过程中都存在着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问题,这说明初高中数学衔接的重要性.可是从具体的情况来看,教师的处理方式不系统,非常被动,甚至有些教师直接跳过这个问题,所以导致学生的成绩出现了分化,甚至大多数学生都达不到自己的目标,所以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很有必要研究.如何才能使得教师更好的将学生引入高中数学的门槛,使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2.2 学生问卷

学生问卷一共300 份,高一、高二、高三各100 份,其中高一有效回收问卷共98 份,高二96 份,高三93 份,共287份.下面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问卷的调查结果:

2.2.1 从初中到高中,数学学科上的方法变化?

表8

2.2.2 从初中到高中,数学学习的适应情况?

表9

2.2.3 相对于初中数学成绩,学生高中成绩如何?

表10

2.2.4 初中阶段老师对中考不考的知识点的处理方式?

表11

表12

2.2.5 高中教师回顾初中内容多少?

2.2.6 进入高中,知识不懂得地方如何处理?

表13

从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超过半数的同学都需要长时间才适合高中数学,而且60%以上的同学退步明显,进步的同学不超过3%.初中教师对于中考不考的内容大多是简单介绍,甚至不讲,而高中教师对初中知识内容的回顾也比较少,导致学生不适应.学生学习方法也很有问题,知识不明白不知道如何处理,方法不行也不知道如何去改进,越学越差,陷入恶性循环.

从以上教师及学生调查报告看出:其实学生刚开始入校是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的,可是随着数学课难度和深度的变化,越来越不适应,慢慢失去兴趣和信心,成绩大幅下降,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过渡不顺畅.而高中教师则是“以我为主”,缺乏对初中知识的具体了解,缺乏对高一新生新生学习心理、学习方式方法的关注.教师没有主动去给学生搭“脚手架”,让学生更好的过渡,也没有通过一些方法来保持高一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为了更好的进行初高中生数学的衔接,除了教师自身教法的提升,新课标预备知识的引入必不可少.

3 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3.1 实验假设

高一新生能够有效的进行预备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预备知识的学习以后,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未进行预备知识学习的学生.

3.2 被试

在阳江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共选取2 个班的学生,一个班为实验班(7 班,共48 人,学号1-49,其中29 号同学退学,成绩没有计入),另一个班为对比班(27 班,共51 人),实验时间从2018年8月到2019年1月,共1 个学期.中考成绩作为初测成绩,2019年1月高一期末成绩作为最终成绩,其中初测成绩(即中考成绩)满分是120 分,而高一期末统测成绩满分是150 分.

3.3 实验阶段

自变量为新课标预备知识的实施,实验班在补充“预备知识”的初高中数学衔接内容,对照班不做特别要求.

3.4 研究结果和分析

处理数据如下:

中考成绩期末测试班级人数平均分标准差平均分标准差实验班(7)48 104.5 4.49 115.9 12.75对比班(27)51 97.7 5.71 89.2 24.00差异P<0.01 差异明显P<0.01 差异明显

利用SPSS.20 软件结果分析如下:

?

?

从数据可以看出:实验后这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平均数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均值从原本相差7 分左右,拉大到相差25 左右,标准差从12.75 变成24,用t 检验得到的sig 数值小于0.01.说明:成绩好的同学通过预备知识会更加拔尖,能很好的度过初高中衔接的难点,而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初高中很好衔接不顺利,成绩波动大,难养成良好的学数学的习惯,接下去,成绩还会更加不理想.

从结果来看,“预备知识”对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高起来很大作用.学生更早的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养成良好数学习惯,成绩有显著提升.高一新生入学接受预备知识的学习十分必要,效果很显著.因此值得在全校乃至整个地区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初高中实验班问卷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