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血液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2019-08-12 10:32赵俊伟孟宪春张文才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冠脉入院血液

赵俊伟 孟宪春 张文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近年来,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1]。因此,尽早评估其危险因素对预测冠心病的发生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选取2018年7~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1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50例同期各项指标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几种血液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旨在探讨这些指标单独或联合分析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为冠心病的临床诊疗提供实验依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2018年7~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且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112例,其中男性64例,女性48例。根据冠心病不同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8例。根据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54例,双支病变组28例,三支病变组30例。排除标准:2周内各种急、慢性感染、肿瘤、痛风、外伤、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肝脏、肾脏功能不全、血液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收集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

2.观察指标及方法:记录冠心病患者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以及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同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血常规检查结果,以及血糖(GLU)、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酐(CREA)、尿素(UREA)、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胱抑素-C(CYS-C)等生化检查结果,计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

结 果

1.不同分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如表1所示,冠心病组患者不同类型在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入院时MCH、MCV、PDW、PLR、AST、ALT、CREA、UA水平等血液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冠心病患者按冠脉病变狭窄严重程度分组与健康对照组在性别、糖尿病史、吸烟史、入院时PLT、MCH、MCHC、MCV、PDW、PLR、GLU、AST、LDL水平等血液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但是,不论是按冠心病患者不同类型分组还是按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分组,冠心病患者在入院时WBC、RBC、Hb、Hct、MPV、RDW、NLR、LMR、UREA、HDL、TG、CYS-C水平等血液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入院时RBC、PLT、Hb、Hct、LMR和HDL水平等血液指标冠心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低(表1、表2)。

表1 冠心病不同类型患者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表2 冠心病不同冠脉病变患者与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

2.ROC曲线评价单个血液指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根据各血液指标在冠心病患者中的水平,选取按冠心病不同类型或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狭窄程度不同组别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均具有差异的血液指标,绘制两类预测冠心病发生的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年龄、高血压、入院时MPV、RDW、NLR、CYS-C、TG和UREA水平较高(P<0.05,表1、表2),其单个指标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如图1A所示,ROC曲线AUC分别为0.818、0.679、0.706、0.683、0.656、0.785、0.858、0.771(表3)。其中,NLR=1.99时预测冠心病发生的价值最高,ROC曲线AUC为0.656,95%CI为0.552~0.761(P<0.0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5.4%和86.0%;而当TG=0.58mmol/L时预测冠心病发生的价值最高,ROC曲线AUC为0.858,95%CI为0.778~0.937(P=0.000),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82.0%(表3)。

图1 RBC和Hb等单个血液指标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
A.年龄等单个血液指标(冠心病患者值高);B.Hb等单个血液指标(冠心病患者值低)

表3 单个血液指标预测冠心病的价值比较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冠心病患者入院时Hb、Hct、RBC和LMR水平较低(表1、表2)。其单个指标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如图1B所示,ROC曲线AUC分别为0.719、0.716、0.733、0.813(表3)。其中,Hct=0.429L/L时,预测冠心病发生的价值最高,ROC曲线AUC=0.716,95%CI:0.636~0.796(P<0.0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3%和62.0%;而当LMR=3.89时预测冠心病发生的价值最高,ROC曲线AUC=0.813,95%CI:0.748~0.877(P<0.05),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54.5%和98.0%。

3.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向前法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将影响冠心病发生的单个影响因素代入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高血压史、Hb、RBC、LMR、MPV、TG、UREA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详见表4。利用回归方程的预测概率绘制预测冠心病发生的ROC曲线(图2)。多因素回归分析预测的结果与LMR等单个血液指标相似,值越小反而表明冠心病发生的概率越大,当预测值为0.388时,预测冠心病发生的价值最高,ROC曲线AUC=0.973,95%CI:0.950~0.996(P=0.000),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7.9%和96.0%(图3)。

表4 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图2 多因素联合分析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

讨 论

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2]。该疾病多发于40岁以上的成人,经济发达国家发生率较高,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实验室指标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检查是确诊冠心病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治疗观察和预后判定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一些新的指标也开始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临床诊疗,如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血管硬化疾病密切相关,其活性可以反映冠心病的严重程度[3,4]。尽早评估冠心病危险因素对预测冠心病的发生有重大的临床意义。然而目前临床上血细胞分析和常规的生化指标检查是患者临床就医的常见疾病筛查项目,其准确、快速、方便、成本低、信息量大,特别适用于基层医院,如能仅仅利用这些指标且不增加有针对性的冠心病检测指标预测患者冠心病的发生概率,从而实现冠心病的早期预防则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表明,炎性反应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进程[5~7]。其中NLR、LMR和PLR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兴炎性指标,如NLR与冠心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能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一个较好的相关性指标,其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造影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PLR可作为非ST段抬高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简单预测方法,相比其他白细胞亚型更稳定,相对于其他炎性指标更易获取,因此这些指标也被纳入本研究之中[8~12]。

本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入院时WBC、RBC、Hb、Hct、MPV、RDW、NLR、LMR、UREA、HDL、TG、CYS-C水平等血液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高血压、入院时MPV、RDW、NLR、CYS-C、TG和UREA等水平较高,但患者入院时Hb、Hct、RBC和LMR水平较低(表1、表2),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冠心病患者体内血液成分的变化,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防和诊疗均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如CYS-C是由122个氨基酸组成的低相对分子质量非糖基化蛋白质,影响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与趋化功能,参与炎性反应过程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冠心病密切相关[13~15]。本研究显示CYS-C对冠心病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AUC=0.785(95%CI:0.682~0.887,P=0.000)。

另外,本研究显示以上差异的血液指标单独预测冠心病发生的ROC曲线AUC最低为NLR(0.656, 95%CI:0.552~0.761),最高为TG(0.858, 95%CI:0.778~0.937),表明上述指标对冠心病均有一定预测价值。TG表现最好,就敏感度和特异性而言,当血清TG=0.58mmol/L时预测冠心病的价值最高,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6.7%和82.0%。

多因素联合检测在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中常发挥重要作用[16]。考虑到健康对照组上述两类血液指标水平基本在参考区间内,本研究将上述两类与健康对照组差异的血液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患者年龄、高血压史、Hb、RBC、LMR、MPV、TG、UREA是影响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因素,而其他指标并没有进入回归方程。这些危险因素联合分析预测冠心病发生的价值要远高于单个血液指标,其ROC曲线AUC为0.973(95%CI:0.950~0.996,P=0.000)。

综上所述,多种临床常见的血液指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但它们单独预测冠心病发生的价值并不相同,患者年龄、高血压史、Hb、RBC、LMR、MPV、TG、UREA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果联合这些血液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则可大大提高冠心病的预测效果,对冠心病的预防尤其重要。但本研究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长期的临床试验来验证。

猜你喜欢
冠脉入院血液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血液偏型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