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能力

2019-08-18 07:35胡涛
新一代 2019年10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创设情境

胡涛

摘 要:创造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的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数学课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最合适的学科之一。数学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的基础观点,应直接指向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也就是说,数学教学应从"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入手。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诱发思维;创造氛围;创设情境;培养能力

一、挖掘创新因素,诱发创造思维。

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案时,要从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角度考虑,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如教学求平均数问题时,在学生掌握了“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这一规律后,我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后提问:“第二小组的平均身高是多少?”(138厘米)“这个答案与该组中哪个学生的身高相同?”(4号学生),“他的身高在全组7名学生的身高中居什么位置?”(居中间)。“由这个例子你能想出一种新的算法来吗?”讨论中,同学们以求平均数是把一组数“移多补少”的道理为依据,从一组数的平均数总是处于这组数中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这一规律入手,进行探索。总结出把一组数中居中间的一个数估计为平均数,再与其他各数进行比较,经过调整,最后确定平均数的新方法。在完成P29“做一做”第1题时,许多同学就用此法求出平均数。在做练习七第2题时,学生把三个数的中间数46估为平均数,再进行比较、调整。其中45比 46少1,50比46多4,对抵多3。因而原估计的三个数的平均数46应加上3÷3=1,确定为47。这样用估算法很快得到答案,闪现了同学们智慧的火花。

二、创造良好气氛,形成创新氛围。

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艺术》中认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来决定的。”传统师尊生从的师生关系,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只有提供宽松的学习情境,才能为创新提供一个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一种压抑的环境下,学生只会封闭自己的心灵,根本谈不上创造。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营造宽松、积极向上、愉悦、和睦、融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开展争论,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使学生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思维畅通无阻,灵感得到闪现,从而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平时长期有意识地培养而形成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激发学生去积极思维或操作,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有足够的创造机遇。如教学“面积单位”时,我先出示两个大小差异明显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学生很快看出大小。再让学生比较宽相等,而长略有差别的两个长方形,学生通过操作比出了它们的大小。然后出示两个长宽都略有差异(宽略长,则长略短)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学生通过看、重叠的方法难以得出结论。此时,我把图形背面打好的同样的方格让学生看,使学生通过数方格比出它们的面积大小。最后出示指出这三个空格中有三个图形,可惜看不见,猜猜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从而引发学生争论:有的认为10格的大,因为10格最多;有的认为说不准,因为格子的大小不一定一样。然后我揭开纸加以验证,使学生认识到比较几个图形的大小必须要有统一的标准。

四、注重操作交流,培养创新能力。

(一)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小学生受年龄特征影响,思维具有直觉行动性特征。动手操作是他们直觉思维的重要方式,所以,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必须重视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探索、发现,从中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师要提供平行四边形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剪、拼、折等动手操作,从中发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关系,从而探索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并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交流讨论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课堂讨论是生生互动的好形式,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能集思广益,既體现了主体作用,又有利于学生间的多项交流,还能学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提高每个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而产生独特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应用讨论这一手段,引导学生相互启迪,深入探究,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教学“24×13”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所得积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这一难点,要求学生讨论:(1) 13可以分成几个十和几个一?(2)求“13个24是多少?”应该分几次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通过让学生质疑、讨论,使学生从中发现乘的顺序,理解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乘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积的末位要和第二个乘数的十位对齐,从而既使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又突破了教学难点。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创设情境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探究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对九年级化学家庭小实验的实践与探索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