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儒家思想对东汉立碑之风的影响

2019-08-18 15:23李卓霖
北方文学 2019年21期
关键词:孝廉儒家

李卓霖

摘要:东汉时期碑刻出现兴盛,存世碑刻数量众多。儒学思想是东汉思想主流。本文主要探讨儒家思想与东汉立碑之风兴起有何关联。本文认为东汉时期儒家重“礼”,弘扬“孝”,“举孝廉”,兴办学校等从不同角度推动了东汉立碑之风兴起。

关键词:儒家;东汉;礼;孝廉;碑

一、“独尊儒术”的出现

汉武帝刘彻即位时,国力强盛,社会繁荣。董仲舒独尊继承儒家思想注重教化的观点,满足了武帝从思想上实现大一统的政治目的,得以迅速推行。武帝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汉代思想主流

二、儒家“礼”文化对立碑之风的促进

儒家推崇礼,以“克己复礼”为思想旗帜。汉儒认为“礼”是社会生活得以运转的最基本最绝对的前提。强调丧葬之事在礼制中的重要性,《礼记·礼运》中说:“所以养生、送死、事鬼神之大端也。”儒家思想以血缘宗法为纽带,对丧葬之事“事死如事生”。《礼记·丧大记》中记载:“自天子达于庶人,丧从死者,祭从生者。”“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明确反映出儒家对棺椁土葬,厚葬的重视。

受儒家“礼”制的影响,东汉墓葬建造众多,内室构造及丧葬礼仪极其豪华。和、安以后,母后为把持权柄,巩固权位,导致外戚、宦官相继擅权,社会黑暗腐败。王符《潜夫论·浮侈》云:“今京城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碑起初用于下葬,上面并没有文字,因后人建碑表明墓主身份,歌颂功德追述世系才刻字于上,以期達到“托坚贞之石质,永垂昭于后世”。

三、“举孝廉”制度对立碑之风的促进

(一)举“孝”使子女立碑者众多

东汉时提倡“以孝治天下”。朝廷通过察举制吸引大量儒士进入仕途,“初令郡国举孝廉”,奖励“孝悌力田”者,“举孝廉”成为当时选拔官吏的制度。“孝”是儒家立身之本,是儒士入仕的标准;“廉”为从世之则,选拔的主要是下层官吏。徐天麟指出:“得人之盛,则莫如孝廉。”东汉王朝赋予“孝”的儒学思想浓厚的政治色彩,把孝子树立为政治偶像,对孝行进行极力表彰。如“江巨孝”江革,朝廷特别表彰其孝行,江革及卒,复诏千斛,生前极尽声誉,死后备享哀荣。

儒家思想将“孝”与“忠”并推,认为孝亲才能忠君,对丧葬之事的操办越隆重,越能得到朝廷重用。因此,从王公贵族到群臣百姓都大肆操办丧葬之事,挥霍奢僭之风盛行。使得许多伪孝者为获求仕途,将人伦之孝恶意曲解,大兴丧葬之事以证其孝心。从丧兴墓成为朝廷官宦、地主、士大夫用来沽名钓誉,标榜名利的政治手段。他们对丧葬之事大肆兴办,竞相奢靡,不惜破家治丧,造成立碑之风狂起。立碑者主要为故者子女。如:桓帝时,崔瑗卒,其子崔寔“剽卖田宅,起冢茔、立碑颂。葬讫,资产竭尽,隐居墓侧。”因此“孝举”,崔寔以郡举除为郎,官至辽东太守、尚书。表“孝”兴墓引起的恶意竞争是造成东汉时期碑刻大量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儒家思想使士大夫重名节、为表功德立碑

西汉以前,刻碑立传者多为帝王,欲借不朽之石传功德流芳,少见个人建碑的例子。东汉时,学术重心移向家族,需要突出个人地位。东汉士大夫竞相追求廉洁、孝行,形成注重名节的社会风气。许多士大夫对名节极为看重,个人树碑立传的风气盛行。朝廷为表彰建功官吏,也兴碑立传记载其事,出征将领战争获胜,往往刻石颂德纪功,以夸耀治绩勋业。当今所存内地摩崖,都是为一些官吏兴修栈道所刻的纪念性颂辞。比如《杨淮表记》、“汉三颂”等。

四、尊儒兴学对立碑之风的促进

东汉时,善书者能谋得各级官署的文书之职。以《尉律》来选拔书法好的学生,善书者可以任以郡县以至中央主干文书的官吏。由于书法与仕途相挂钩,促使人们对书法教育的重视。《尉律》云:“学童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书法成为征辟入仕的途径,朝廷提举官吏的手段。

东汉中后期,出现了大量书法家,如蔡邕等,为个人立传者提供了撰文者与写手。中央政府有专门令史,直属和下设诸曹都有书佐,干主文书。县、邑、道之令长下属也有令史、书佐。当时所立名碑巨刻和政府下达的诏令文书,大多应是令史、书佐所书。各地私学也极为兴盛,东汉时徒众在千人以上者比比皆是。许多人为了得到利禄,往往依托于名门望族,著录为门生而并不授业。经师和官僚可以推荐自己的弟子门生去当官吏,这些举辟者,即是举主的“故吏”。宗师和举主死后,其门生、故吏均要出钱为之立碑。大多碑铭都是由令史、书佐等地位不高的文吏撰书。如《华山庙》由书佐郭香察书、《西狭颂》从史仇靖书、《郙阁颂》故吏仇绋书。

四、结语

碑原义是没有文字的竖石,后经过发展才成为刻有文字的碑。东汉提倡尊崇儒学,儒家隆礼贵仁,儒家思想蒙上政治色彩,出现“繁饰礼乐以淫人,久丧伪哀以漫亲”的社会风气。儒学思想沦为政治工具,受儒家思想影响,重名节,歌功德的风气促进了民众立碑的意愿,书佐、书史提供了现成的书写撰文者。东汉碑刻之风兴起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华人德.中国书法史·两汉卷[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3.

[2]王保顶.汉代士人与政治[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7.

[3]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孝廉儒家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唐代“孝廉”名实考论
——兼论《孟子》升经问题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试论西汉察举制的内容特点及对当今选拔的启示
打造黄香孝廉文化品牌彰显云梦廉政建设特色
浅析汉代察举制度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民主抑或王道:儒家与现代秩序的追问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
改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