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拳核心训练之五 顺势而试

2019-08-20 03:15李照山
少林与太极 2019年7期
关键词:右臂两臂后背

文/李照山

真正的试力并无定态可言。当力量聚积圆满后,其隐隐待出之感非常明显,此时,可顺应其势的体验或强化这种力量的存在,这就是顺势而试。在王芗斋拳学的论述中,亦没有试力的具体模式,只是强调站桩有了相当基础后,“则应继续学试力工作,体认各项力量之神情,以期真实效用”。顺势而试是真正意义的试力。

一、无意之自然试力

仍以蓄水为例。当河水或湖水蓄满后,如果仍有源源不断之流水进入,水必然会外溢而出。力量也是如此。通过站桩,力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如果再继续站桩蓄力,力量也会因满而溢。我们就应该顺应其势,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试力。比如,在站桩过程中如果有力量欲动之感受,就应该根据其趋势状态来感知它在空间的存在。如果它有前行的趋势,就将其做向前的引导。

二、有意之强化试力

为了强化试力的效果,或者说,为了有序地进行试力,也可在顺应其势的前提下进行有意地试力。

1.单臂体验:即进行单臂的试力体验,下肢站松沉桩,上肢进行左臂或右臂的训练,即有意识地使力量作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等方位试力体验。进行这种试力时,一定要使整体性的肌群作为驱动的动力。

2.双臂体验:两掌心相对,双臂先进行同向的试力体验,即同时进行前、后、左、右或其他方向的力量感受;也可进行逆向的试力练习,比如,左臂前行、右臂后移,或左臂上行、右臂下移,或两臂进行先外开再内合的练习。

三、辅助性的检验试力

此种试力是配合某些辅助性的动作进行试力。这种试力既能起到加强力量的作用,又能检验顺势而试的效果。辅助性的试力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本动作练习,第二阶段为力量的检验过程,第三阶段是将试力的动作转化为技击应用。

1.左右螺旋

以右式为例,在松沉桩的前提下,使身体重心保持前三五后六五的状态,两掌心变为斜相对(图1);左臂左手先下落至体侧,然后做一个斜向右上方的顺时针斜面椭圆螺旋动作,右臂右手做一个斜向左上方的逆时针斜面椭圆螺旋动作,至右胯部位(图2、图3、图4)。按照类似的方法再做第二个左右螺旋动作。

2.挤压弹簧

起始状态的下肢与身体重心分配与左右螺旋相同,两臂略向上抬起,两掌高于胸部,两腕内旋,使两掌心斜向前下方,十指斜向前上方,意想前方墙壁上有两个弹簧,两掌分别置按于弹簧之上(图5)。

两掌缓缓向前推进,意欲将弹簧挤压缩回,至两臂快要伸直为止(图6)。由于弹簧具有自动伸展的弹性,两掌随着弹簧向外的展开被动地缓缓向后回缩至原位;然后再做向前挤压和向后回缩的动作。如此反复练习即可。

3.摇辘轳

下肢站成右丁八步,两手置于胃部前方,呈空握拳状,两拳与自身相距约15厘米距离,两拳心斜向后下方,两拳眼斜相对,拳眼之间约6厘米距离(图7);两拳缓缓上提,使之与胸部同高;此动不停,两拳继续向前、向下弧形运动,然后再做向后、向上的弧形运动,使两拳止于与胸部同高的位置(图8、图9、图10)。此为一个完整的摇辘轳动作。然后依法反复练习。

四、顺势而试的效果检验

随着以上三个检验性动作熟练程度的提高,机体的劲力走向会逐渐明了,此时即可检验顺势而试的功力效果。

1.左右螺旋的试力检验

此种形式的试力主要是检验后背两侧与臂部各肌群的力量相互牵挂的情况。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左右螺旋试力时,当右臂处于身体右侧位置时(图11),背部右侧的肌群呈现高度的收缩状态,尤其是肩胛骨右下端的背阔肌收缩现象会更加明显,此时若用手触之,或用指端扣按之,会感到此部的肌肉非常坚硬。此后,当右臂向左上方螺旋运行时,会感到背部右侧肌群的收缩力量通过肩部的肌群向臂部运行;当右臂运行至身前位置时(图12),整个臂部肌群高度收缩,特别是上臂内外侧,收缩现象更加明显,若用手掌砍击上臂内侧,会感到此部肌肉异常坚硬。背部左侧和左臂要保持适当的放松状态。

而当右臂位于身前、左臂处于身体左侧位置时,背部左侧的肌群高度收缩,此时肩胛骨左下端的背阔肌非常坚硬,说明此部肌群高度收缩,随着左臂继续向右上方做螺旋动作,则背部左侧肌群的收缩会通过肩部的肌群向左臂运行,同时会伴随整个臂部肌群的收缩,上臂内侧的肌肉非常坚硬。背部右侧和右臂应处于适当的放松状态。

2.挤压弹簧的试力检验

挤压弹簧的作用在于:检验脊柱中线肌群与臂部肌群收缩性相互统一的情况。在挤压弹簧试力的动作中,当两掌回拉至胃部前方、并向上抬至与胸部同高的位置时,后背的正中部位会有充实之感,此乃背部中线部位的肌群在收缩,在两掌做向前挤压弹簧的动作中,后背中线部位的紧实之力则逐渐向两臂、两掌传导,此时会感到两臂的肌群有明显收缩感觉。

此后,随着两掌缓慢的向下向后回拉,要放松后背中线部位和臂部肌群,在两掌继续上抬之际,这些部位的肌群不断收缩,当两掌抬至与胸部同高位置时,后背相关肌群的收缩会达到极致,然后,随着两掌的向前推动使后背的收缩之力向臂部传导。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强化后背肌群的收缩作用,在两掌向下向后的回拉过程中,可使背部向后微微拔起,使之略呈拱形之状;随着两掌的前推,此种拱形则有不断被拉直的感觉。

3.摇辘轳的试力检验

通过摇辘轳的试力体验,可使后背中线部位、两侧肌群与臂部肌群力量达到高度的统一。

在摇辘轳的动作中,当两拳处于腹前约30厘米距离位置时,随着两拳向后、向上的提拉,整个背部的肌群有向上拔起的收缩之感,当两拳抬至胸前、并稍作前移之际,后背中线部位和两侧部位的肌群达到高度收缩;在两拳继续向前、向下摇动的过程中,背部收缩的紧实之力缓缓向两臂传导,当两拳运行至先前的腹前位置时,两臂的收缩效果亦非常明显。此时背部和臂部的肌肉坚硬程度和连通效果如若一体。此后,在两臂稍向后回拉之际,臂部和背部的肌群得以休整性放松,待两拳继续上抬时,背部肌群再度收缩;此动不停,在两拳不断向前下方摇动的同时,依然完成力量由背部向两臂的传导作用。如此反复练习。

最后,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以上三种检验性试力,在其将后背肌群收缩之力向臂部传导的瞬间,若能使动作的速度骤然加快,即是极好的发力过程;此外,根据左右螺旋、挤压弹簧或摇辘轳的动作特征,这些动作又可作为极强的技击性招法。

猜你喜欢
右臂两臂后背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常练呼吸保健操
汽车后背门开关设计要素分析
让人瑟瑟发抖的奇葩标语
我的右臂开着淤青的花朵
画中有话
晒晒后背补肾气
少林反擒拿法
预防肌肉萎缩健身法
擦颈甩臂来降压
女人的后背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