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宰后检疫中肺脏常见病理变化及鉴别

2019-08-20 12:06周小霞李晓明
甘肃畜牧兽医 2019年7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质地肺脏

李 璇,周小霞,李晓明*

(1.兰州市城关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 兰州 730000;2.陇南市武都区江南街道办事处,甘肃 陇南 746000;3.甘肃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食品安全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加强生猪宰后同步检疫和屠宰产品的品质检验,对保障肉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肺脏因其与外界相通,很容易受到外界病原和有害物质的侵袭,因此,一直是宰后检疫的重点[1-4]。为此,笔者于2018年对兰州市某生猪定点屠宰企业496例屠宰生猪肺脏常见的病理变化进行了统计和观察,并对其鉴别要点进行了比较和总结。

1 材料和方法

1.1 生猪来源

被检的育肥生猪共计496头,来自会宁、靖远、榆中和皋兰县,均为个体养殖户饲养。入场查验合格,宰前检验未见明显异常。

1.2 病理解剖学观察

在屠宰同步检疫过程中,分批次共检查了496例生猪的肺脏,重点观察肺脏的形状、大小、质地、颜色、病灶和胸膜。

1.3 病理组织学检查

在眼观检查过程中,对病变典型的肺组织(肺气肿、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进行取材,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2周,常规流程进行组织块的修整、梯度酒精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6 μm),苏木素-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

2 结果

2.1 肺脏不同病理变化的统计

从表1可见,通过对496头屠宰生猪肺脏的病理学检查,共发现肺气肿213例,约占屠宰总数的42.9%;肺出血164例,约占屠宰总数的33%;肺淤血18例,占3.6%;肺水肿13例,占2.6%;支气管肺炎7例,占1.4%;肺脓肿3例,占0.6%;肺萎陷2例,占0.4%。

2.2 肺脏常见的病理变化及鉴别

健康猪的肺脏呈粉红色,质轻而柔软,富有弹性,切面较干燥。左肺分为尖叶、心叶和膈叶;右肺分为尖叶、心叶、膈叶和内侧的副叶。

2.2.1 肺气肿 肺泡性肺气肿多呈灶状,以单个或邻近的数个小叶为单位,也可呈弥漫性气肿;气肿区常凸出于肺表面,颜色苍白;由于气肿的肺组织缺乏弹性,所以指压后留有压痕;切面干燥、平滑,呈海绵状或蜂窝状。间质性肺气肿时小叶间质增宽,在肺胸膜下方和小叶间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气泡,严重者气体可沿着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或沿着肺根部进入纵隔、胸腔入口或肩背部皮下,造成皮下气肿。镜检,肺泡极度扩张,肺泡壁变薄,毛细血管闭锁,有的肺泡破裂后融合成大囊腔。

2.2.2 肺淤血 急性肺淤血者,肺脏呈紫红色,手压时可褪色,体积膨大,重量增加,质地稍变韧,被膜紧张而光亮,切面流出大量混有泡沫的血样液体。镜检,肺内小静脉和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扩张,充满红细胞。个别慢性淤血的肺脏呈褐色,质地实质柔韧。

2.2.3 肺出血 各种原因引起血液进入肺间质、肺泡腔、甚至小气道内所致的变化。肺出血可表现为点状或灶状,大小不等,质地实质,黑红色,与周围肺组织的界限清晰,手压不褪色,切面湿润,颜色深红,小气道腔内或见血样液体。镜检,肺间质、肺泡腔、甚至气道内有多量红细胞。

2.2.4 肺水肿 肺脏体积明显变大,重量增加,质地实质,被膜湿润、光亮,小叶间质增宽呈半透明状,切面有带泡沫的液体流出。镜检,常见肺组织不同程度的淤血,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的水肿液,其间有少量细胞成分;小叶间质增宽,结构疏松,淋巴管扩张,充满水肿液。

2.2.5 支气管肺炎 病变多位于肺的心叶、尖叶或膈叶前下部,病灶数量不等,呈岛屿状散在分布,严重者病灶可融合成片;病变部位肿胀、质地实在、颜色灰红或灰黄,切面略突出,颜色质地似胰腺(胰样变);挤压病灶时,从小支气管内流出少量黏脓性渗出物。病灶周围常见肺气肿或肺萎陷的小叶。

2.2.6 肺脓肿 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局部肺组织肿胀,略凸出,触摸可及结节状病灶,质地实在。剖开病灶可见中心为脓液,色灰黄或灰白,黏稠,脓肿外围常有结缔组织包囊,与周围组织的界限清晰。

2.2.7 肺萎陷 宰后检验中发现的肺萎陷病变多为阻塞性肺萎陷,且主要位于肺炎病灶周围。萎陷区多呈小叶状,较周围正常组织稍凹陷,质地实质,颜色暗红,界限清楚,切面较致密。

表1 肺脏不同病理变化的检出情况

2.3 屠宰引起的变化

在生猪屠宰过程中,由于剧烈嘶叫、严重的应激、电麻、烫毛和不恰当的放血,常导致肺脏出现一些继发性变化,常见的有急性肺气肿,肺呛血、肺呛水、肺呛食和电麻出血等。

2.3.1 肺呛血和肺呛食 在放血处死时,由于下刀位置不够准确,切断了三管(血管、食管和气管),流出的血液和胃内容物随着吸气进入肺脏,造成肺呛血和肺呛食。肺呛血主要出现在膈叶的背缘,向下逐渐减轻,呛血的局部肺组织外观形状不规则,颜色鲜红,稍实质,呈弥漫性放射状小红点或片状,切面色鲜红,小气道内可见鲜红的血液。肺呛食的位置分布和外观形态与呛血灶相似,不同之处是颜色改变不明显,切面可见小气道内有多少不等的食糜。

2.3.2 肺呛水 未完全死亡的猪入池烫毛时,池水通过鼻孔和口腔被吸入肺脏,引起肺呛水变化。其眼观特征是呛水的肺脏明显膨胀,呈污黄色或黄褐色,质地实质,富有弹性,切面流出较多温热、混浊的液体。

2.3.3 电麻出血 采用电麻后放血的猪,大多可见肺脏的电麻出血变化,其特征是主要以点状出血为主,且多呈散在分布。

3 讨论与小结

生猪的宰后检疫由官方兽医实施,与屠宰操作相对应,对同一头猪的不同部位统一编号进行的同步检疫,包括头蹄部检查、体表检查、内脏检查、胴体检查和旋毛虫检查。根据农业农村部2019年颁布的《生猪屠宰检疫规程》,生猪宰后同步检疫对象主要涉及口蹄疫、猪瘟、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丝虫病、猪囊尾蚴病、旋毛虫病等14种疫病[4],其中有多种疫病均会导致肺脏的病理变化。在宰后检疫中,对相关疫病的确诊必须建立在特征病理变化的基础上;同时,在生猪屠宰产品品质检验过程中,不同的病理变化也是正确检验的基础。因此,掌握肺脏常见的病理变化特征,无论对宰后检疫还是品质检验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中,通过对496头屠宰生猪肺脏的病理学检查,共观察到肺气肿、肺出血、肺淤血、肺水肿、支气管肺炎、肺脓肿和肺萎陷等7种变化。其中,肺气肿最常见,约占屠宰总数的42.9%;肺出血次之,占33%。肺气肿的多发,除与某些疾病有关外,主要原因是屠宰时剧烈嘶叫,使肺脏过度充气,大量肺泡破裂所致。生猪在放血屠宰后,由于体内存留的血液很少,所以肺淤血较为少见,宰后检疫时所见的肺淤血常与肺水肿和支气管肺炎相伴发生,大多为生前肺脏的炎性疾病所致。

正确鉴别生前肺脏病变与屠宰引起的异常变化,对宰后检疫过程中疾病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肺出血也是宰后检疫过程中常见的变化,其原因较多,如生前患有相关疾病、屠宰时呛血、过分的应激和电麻等[5]。不同原因引起的肺出血灶在形态上各有特点,由传染病引起的肺出血往往与其他病变(如充血、水肿、坏死等)混杂;肺呛血在外观检查时与肺出血相似,但主要出现在膈叶背缘,局部肺组织颜色鲜红,形状不规则,小气道内可见鲜红的血液;电麻引起的出血以点状出血为主,且多呈散在分布,同时,其他组织如皮肤也常见出血点。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质地肺脏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肺脏介入医学》已出版
论耳与肺脏的相关性
跟踪导练(四)4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
天然印花与飘逸质地抒发海滩度假风的魅力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