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里开出的花
——尚飞林歌词《大地芬芳》浅析

2019-08-27 11:49文|
岭南音乐 2019年4期
关键词:黄土地扎根芬芳

文|

“歌词,必须是言之有物,必须是要有生活,没有生活是不行。”尚飞林做客《艺术人生》“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推广活动的录制现场时如是说。《大地芬芳》由尚飞林作词、赵麟和赵季平作曲、雷佳演唱,入选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开展的第五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该作品以西北民歌为音乐创作素材,音乐特色鲜明,是一朵黄土地里开出的花。

据了解,《大地芬芳》最初是为陕西省延川县而作,原名叫《诉说》。延川位于陕西省北部,隶属于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的延安市,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孕育出以剪纸、布堆画、大秧歌、说书、道情等为特色的民间艺术。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延川梁家河村度过七年知青岁月,与当地群众有着深切情感。尚飞林以此作为创作着力点,将总书记与群众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体现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时代风尚。

艺术都是相通的。《大地芬芳》中第一句歌词,用描述性的文字为听众营造出强烈的画面感。“延河边的塔影难舍难忘,黄土地的父老总在心上”,我想,如果把歌曲换作影视艺术,应该有两个镜头:前者是描绘自然风光,不息的延河水缓缓流淌,塔影在水中影影绰绰;后半句则切换到另一个镜头,黄土地的儿子在,于深夜遥望窗外,思念黄土地上的父老乡亲,点点滴滴的往事和情愫涌上心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说“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尚飞林先生通过艺术性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多少牵挂,多么温暖,沐浴春风,大地一片芬芳。情相依,心相通,为百姓谋幸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词作家正是用“牵挂”“温暖”“春风”“芬芳”“幸福”等美好字眼,表达出党对人民群众的关怀与牵挂。

如果说,第一段歌词阐释的是“不忘初心”,那么接下来歌词表达的则是“继续前进”。尚飞林在《大地芬芳》中写道:“把复兴的重任担在肩上,用梦想来聚起中国力量。不怕山高不怕水长,走向未来大地一片芬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需要凝聚民力,所以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号召我们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方面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用实际行动去追逐梦想。筑梦路上定然不会一帆风顺,崎岖坎坷必会有之,所以我们更要坚定信念,做好吃苦受难的心理准备,不能面对“雄关漫道真如铁”就举步维艰,而是应该发扬“而今迈步从头越”的精神。俗语有云:不怕山高水长,就怕人穷志短。将此言用在追梦路上亦是如此,“不怕山高,不怕水长”,因为事物发展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经历山高水长之后,迎接我们的是“大地芬芳”。

在歌曲的副歌部分,尚飞林先生写道:“树高千尺,扎根泥土,沐浴春风,大地芬芳。鲜红旗帜,引领方向,走向未来,大地芬芳。”此时,歌词已经表达出对未来的铮铮誓言。一棵大树虽然高千尺,可根系却还是深深扎在泥土中,就好比共产党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群众,原因在于“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最坚强有力的靠山,共产党人一刻也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一刻也不能忘记服务人民群众”。在筑梦路上,我们要用旗帜指引前进的方向,因为旗帜引领方向,道路决定命运。

青年作曲家赵麟在《艺术人生》录制现场时表示,《大地芬芳》是以陕北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一首时代大歌。歌曲以信天游的引子,奠定基调,具有浓郁的陕北风情,而且歌曲从“延河边的塔影难舍难忘”到“把复兴的重任担在肩上”,再到“树高千尺,扎根泥土……走向未来 大地芬芳”,表现出共产党人一路走来,不忘初心、敢于追梦的过程,与时代大潮相呼应,所以是一首“时代大歌”。

正如尚飞林先生所说,创作歌词,每句话都得有东西。从《大地芬芳》中不难看出,其歌词精炼,寓意深刻,扎根黄土地,不恰似是从其中绽放的一朵鲜花,正在吐露芬芳吗?

附:《大地芬芳》

延河边的塔影难舍难忘

黄土地的父老总在心上

多少牵挂 多么温暖

沐浴春风 大地一片芬芳

情相依 心相通

为百姓谋幸福

情相依 心相通

根深叶茂

为百姓谋幸福 大路宽广

把复兴的重任担在肩上

用梦想来聚起中国力量

不怕山高 不怕水长

走向未来 大地一片芬芳

中国梦 我的梦

老百姓享太平

中国梦 我的梦 共同圆梦

老百姓享太平 地久天长

树高千尺 扎根泥土

沐浴春风 大地芬芳

鲜红旗帜 引领方向

走向未来 大地芬芳

猜你喜欢
黄土地扎根芬芳
大爱芬芳
10 Facts You Should Know About Nanjing
《黄土地》画报
韩珠卿 扎根乡村,助农增收
一路芬芳
不忘黄土地
从黄土地走来
山陕:追溯黄土地上的年味
花园里的芬芳
别样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