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歌是走出来的(连载4)
——《当代岭南文化名家·郑南》

2019-08-27 11:49文|
岭南音乐 2019年4期
关键词:天涯海角流行音乐广东

文|

7.请到天涯海角来

“来吧,来美丽的海南吧!——”站在“天涯海角”那块大石头边,对着大海喊一嗓子,这是郑南的夙愿。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让开放前沿的广东充满蓬勃生机。郑南迎来了他创作的春天,尤其是进入八十年代,他的歌词写作进入喷涌期。郑南特别喜欢海南岛,为海南写出一首响遍全国的歌的念头,一直埋他在心里。当年去西沙慰问,经过三亚(那时叫崖县)的短暂的逗留,曾给郑南留下深刻印象:海南很美,美的是自然风景——挺拔的椰子树,四季不断的花果,大东海、鹿回头,都让他难以忘怀。但那里的经济建设比较落后,很多的地方甚至有些荒凉。海南是块宝,有太多的资源没有得到利用。一定要为海南写歌!

1982年,机会终于来了。郑南与作曲家刘长安、张盛金,还有风华正茂的青年词人杨湘粤,受邀前往三亚采访创作。

时隔八年,再次踏上三亚这块土地,郑南又看到了各种各色的花果,又闻到了仿佛能咀嚼的甜甜的空气,更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海南带来的发展渴望和正在悄然变化的气息,蓄积多年、梦回萦绕的画面与情感,一时间全都交织在一起,迸发出一种孕妇临盆的急迫——在“鹿回头”招待所,《请到天涯海角来》降生。

请到天涯海角来,

这里四季春常在。

海南岛上春风暖,

好花叫你喜心怀。

三月来了花正红,

五月来了花正开。

八月来了花正香,

十月来了花不败。

请到天涯海角来,

这里花果遍地栽。

百种花果百样甜,

随你甜到千里外。

柑桔红了叫人乐,

芒果黄了叫人爱。

芭蕉熟了任你摘,

菠萝大了任你采。

每一首成功歌曲的诞生,都有着许多的必然和偶然。《请到天涯海角来》歌词的第一稿写得比较长,回到广州后,歌词也没急着让谁谱曲,当时刘长安手头也正有一堆歌词等着他谱曲。于是这首词在某个偶然的时间,遇上了徐东蔚。在广东省群艺馆任职的作曲家徐东蔚一拿到这首歌词,就像小伙子看见心仪已久的姑娘,恨不得一下子揽入怀中,他把这种感觉融进歌词,加入“来呀来呀来呀”的衬词,让歌曲立即变得欢快活泼起来,新鲜、时尚而动感。

当时,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正在包装歌手沈小岑,准备为她出一张专辑,沈小岑漂亮的外形、甜美的声音和时尚的气质,非常适合唱这首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就这样进入了沈小岑的专辑。第二年,歌曲被央视春晚选用之后,更是“火得一塌糊涂”!

1984年,在由《新民晚报》与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分公司联合举办的“群众最喜爱的唱片、盒带歌曲”评选中,十五首优秀歌曲名次排序前三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希望的田野上》《请到天涯海角来》。

郑南、海南,冥冥之中,两个“南”字终是要连在一起的。郑南对海南情有独钟,他最具影响力的歌曲作品《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和《请到天涯海角来》都是为海南而写。他觉得海南岛是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把最美的歌献给海南,把宝岛的美丽风光写进歌词,通过歌声介绍到世界各地,是他的所爱所愿。

“与其说是这首小歌创作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海南风光的魅力所在。”郑南无法抗拒这种魅力,他几乎跑遍了海南的每一个角落,每到一处,都有抑制不住的创作冲动:在白马井,写下《海风轻轻》;在通什,写下《小河弯弯》;在鹿回头,写下《天涯展示的骄傲》;在南海舰船上,写下《手风琴响起来》……

“你的《请到天涯海角来》为我们引来了无数的开发者。你名字里的‘南’是我们海南的‘南’啊!”海南人这样对郑南说。

“三亚最普通的一块石头成了最赚钱的大宝石!”有人这样说。《请到天涯海角来》为海南、为三亚带来了多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谁能估算得出来呢?

为了感谢郑南,三亚特意将“三亚市名誉市民”的称号授予郑南。那一把象征着成就、荣誉与尊敬的金色大钥匙,郑南一直珍藏着。

8.流行歌坛“词库”

广东流行音乐始于“翻版”,广东流行歌曲始于填词。

1977年,内地第一支当代流行乐队——广州“紫萝兰”轻音乐队的成立的时候几无原创音乐演奏。1980年,广州东方宾馆办起改革开放后内地第一家“音乐茶座”时,才开始出现“猪肚包鸡”式的“半创作”——把日本、台湾、香港等外地的流行歌曲“掏空”,重新填词。之后开始模仿,之后生发原创。

当年,广东流行音乐的迅猛发展出乎所有人预料,市场的大胃口催生原创。1982年,广州市文化局向流行音乐人发出“原创”要求,希望音乐人写出“自己的歌曲”。

这一年的12月7日,广东省歌词研究会首届年会在广州召开,写出“自己的歌曲”“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这一届年会的共识。主持这次年会开闭幕式的两位重要人物,正是当年西沙海岛一起高声朗诵诗歌的哥俩:西彤(会长)、郑南(副会长)。当时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歌词作家、音乐理论家、院校教授以及二十多家报纸期刊的编辑记者近百人汇聚广州,时任中国音协副主席的李焕之、北京歌词研究会会长的乔羽也前来参会,盛况空前。“翻版+原创”成为这一阶段广东流行乐坛的两股洪流,前所未有、后无再现!

一方面,音乐茶座如雨后春笋,一家接一家地开起来,高峰时,仅广州就达七十多家。去音乐茶座听歌成为时尚开放的“高大上”标志,几元甚至二十多元一张的门票仍场场顾客盈门,歌手一晚上、音乐人一首歌,就能挣人家半月一月的工资。当年的广州文艺服务公司曾专门以音乐茶座为素材,邀请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录制了一出电视剧《女歌星》,剧中女一号就是音乐茶座当红歌手、有着“广州苏芮”之称的张燕妮扮演,剧中插曲《吹吧,风》由张燕妮自己演唱,词曲作者是郑南、徐东蔚。

另一方面,是市场更大,动辄单张专辑就能有上百万销量的卡带生产(当年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被戏称为“印钞机”)。市场对歌曲的大量需求,催生了一大批从半懂不懂到行家里手的流行歌曲创作人。

“填词、写词高手”的郑南成为众多音乐制作人和曲作者们争相约稿的对象,他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各种歌曲,几乎都能根据音乐的特点填出很贴切的词,一张专辑中的大多数歌词、甚至整张专辑的歌词由郑南一人包办的情况比比皆是,“应接不暇”的郑南为此用过一连串的笔名:艾同、方雨、振远……

现在不要说,

不要说你爱我,

我心里还不懂得爱情是什么。

别怪我天真不知道人间事,

我们俩青梅竹马,

我也知道这是缘分多。

你带我采山花,

编成一串花环真快乐。

风雨天你张伞,

领我踏着水花去上课。

我生日你祝贺,

给我送来蛋糕红苹果。

我像是小妹妹,

你就像哥哥。

你我都珍惜,

童年情少年情,

这情谊不会失落,

现在不要说你爱我。

——《不要说》

别说我少年疯狂,

别说我太多幻想。

生在当今世界上,

怎能不搏怎能不闯?

我不怕风风浪浪,

我不喜欢平平常常。

生活正在大变迁,

怎能不去向前闯。

人生一世青春最辉煌,

不该低头庸庸碌碌,

空过好时光。

……

——《闯闯闯》

填这类歌“口水词”,对于大诗人、大词家郑南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咖啡吻》《再恋》《夜歌》《扭跳碰》《郊外的恋情》《金牌狂热》《88现代狂歌》……郑南填写的大量流行歌曲被制作成盒带,很多的盒带整张歌词都是“作词:郑南”。这一时期,是郑南歌词创作最密集、数量也最多的时期。

看大海天天看不厌,

总是那么蓝;

看天空时时看不倦,

也是那么蓝。

心界多么宽阔,

蓝色无限开阔,

你我留恋在蓝色宫殿。

如果说你是大海,

我愿是白浪花飞卷;

如果你是天空,

我愿是白云朵缠绵。

就这样相伴,

就这样眷恋。

天蓝蓝海蓝蓝两情不变,

直到永远。

——《天蓝蓝,海蓝蓝》

最是难忘告别的时刻,

蓓蕾初放,新花朵朵,

染红了桃花坡。

我在树下默默地听,

你的话那么多。

最是痛苦分手的时刻,

你的双手轻轻一握,

就走过桃花河。

我心底留着多少话,

想说的没有说。

……

——《桃花路》

这些都是郑南与何建东(作曲,移居美国)合作的获奖作品,那时候,爱情题材的歌曲能拿全国的奖很不容易,在这个题材上拿奖,郑南是“之最”。

广东流行歌坛可以列数一串长长的创作名家,但现有的著述中却鲜有郑南之于广东流行音乐关系的记录。事实上,作为1971年就创作出《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大词家来说,郑南为广东流行乐坛填写和创作的歌词数量之多无人可及。郑南,是广东流行音乐自诞生伊始就不可或缺的、名副其实的“词库”。郑南的流行歌曲(歌词)对于广东流行音乐词人的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天涯海角流行音乐广东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岁月静好伴你遍迹天涯海角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远方
捉迷藏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