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教育创立与发展之三分天下
——站在广东省艺术高职院校流行音乐专业教育的视角

2019-08-27 11:49文|
岭南音乐 2019年4期
关键词:流行音乐广东音乐

文|

流行音乐亦称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现代中国流行音乐主要包括了节奏布鲁斯(R&B)、嘻哈乐(Hip-Hop)、摇滚乐(Rock & Roll)、爵士乐(Jazz)和说唱乐(Rap)等主要类型。如今,流行音乐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电影、电视、广播、广告、唱片、各种各样的比赛,以流行时尚、节奏明快、多姿多彩的风格赢得了人们的喜爱,牵动着大众的生活,其欣赏群体规模之大,人数之多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带动了巨大而广泛的文化产业消费市场。

一、中国流行音乐现状及流行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今中国要确立文化自信离不开现代流行音乐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同时,伴随中国流行音乐协会的成立、“金钟奖”设立通俗演唱奖项等众多利好消息,越来越多的人也志愿投身到建设中国流行音乐事业的大潮中。而且无论是每年举办的央视春节、中秋、元旦晚会,还是“一带一路”晚会、G20晚会、奥运会、亚运会开闭幕式等,几乎所有的中国主流的文艺类节目都涉及到了当代流行音乐的元素。据2018年中国有关部门统计,在大众传播媒介领域,尤其是广播、电视等主要传媒中,现代大众音乐所包含的诸多乐种(爵士及流行歌曲、现代音乐的作曲、伴奏和演奏、广告音乐、环境音乐、商业音乐、歌厅文化等)占全部音乐形式的90%以上。而在全国各文化管理部门注册的10余万家歌舞厅中,从事现代大众音乐配器、演奏、演唱、制作以及音响设计与调控的人数,大约在300万左右。尽管国内流行音乐发展势头迅猛,但流行音乐高等教育状况仍然堪忧。我国音乐院校多以民族音乐和西方音乐为教育主体,这无形中造成一些人“流行音乐有啥可学”的困惑。正如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秘书长金兆钧在2010国际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上致辞中所说:“怎样去寻找更好的出路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著名作曲家付林也说,作为音乐艺术的三大体系——严肃音乐、民族音乐和现代音乐,早已被文化主管部门和广大群众认可。前两种音乐学科已在全国各类艺术院校开办多年,形成了较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而全国大约50所与音乐教育有关的大、中专院校中,全国涉及现代音乐教育的却是空白,开办一、两个专业的院校仅有一两所,以“流行音乐”为主要专业作为一个系的几乎没有。相较而言,在国外的20多所音乐院校中,几乎每所学校都开设爵士及流行音乐专业,也有专门培养流行音乐人才的流行音乐学院多所。而我国的很多流行音乐从业人员有的没进过音乐学校的门,属自学成才;有的由于教学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出现跟不上时代发展的尴尬处境,国内的音乐学院以严肃音乐为专业的大学生为了谋职又不得不重新投入到流行音乐中去学习、深造,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

早在2007年,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主席陈小奇和笔者有幸共同参加了中国流行音乐教育盛会——中国高等艺术院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从2005年到2010年一共举办了3次)。会议上各路流行音乐巨头云集,共谋流行音乐教育与发展,并提出了要打造以中国现代流行音乐教育为特色的艺术院校,实力与地位可以分别与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三分天下的愿景,而这项艰巨的任务理应由流行音乐的发源地——广东流行音乐人来承担,具体而言,广东省需要打造一所体现流行音乐教育特色的专业院校(系)。

二、广东流行音乐现状及流行音乐教育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后,广东省流行音乐作为全国流行音乐的领头羊,推出了数以百计、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创下了许多的第一,还率先引进了歌手签约制度,培养了陈汝佳、陈明、毛宁、杨钰莹、李春波、麦子杰、张咪、林萍、高林生等众多知名歌手,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原创流行音乐的发展,也有力地带动了流行音乐产业的崛起。以杨钰莹为例,1991年是内地流行音乐毫无争议的“杨钰莹年”,当年新时代影音的利润比上年增加了30%,仅杨钰莹一人的盒带销售就占了全公司利润的五分之二。为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生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高峰之后广东乐坛辉煌不再,只剩下少数一些音乐人在苦苦支撑。广东电视台从1995年开始便没有关于流行音乐的专题节目,平面杂志虽然对流行歌曲宣传较多,但娱乐性过重,对作曲者、作品、歌手的评论太少,内容偏向于港台的流行音乐,全然忽视了本地原创音乐的成长。可见,广东流行音乐文化发展不断跌落且与经济发展严重不协调的现象亟需引起我们的重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大量人才流失,盗版猖獗、缺乏大型媒体支持之外,最根本的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训机制。

广东是流行音乐人才辈出、藏龙卧虎的一块宝地,很多著名词曲作家都来自广东。同时,以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为组织核心和以陈小奇等为代表的广东音乐人,作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先行者,具有极其雄厚的流行音乐文化资源、人脉资源以及多元强大的传播媒体作为后盾,在全国发展流行音乐大潮的今天,广东流行音乐仍具有深厚的土壤和先天的优势。可惜,近年来因为没有专门培训歌手的学院或学系,优秀的歌手出现断层,好的歌曲没有好的歌手来演唱也出不来。前几年,星海音乐学院成立了社会音乐系,成立之时就面临着许多流言蜚语和别人怀疑的眼光,认为社会音乐系不能登大雅之堂,不能与严肃音乐相提并论,除了该系与流行音乐有点沾边外,便没有一所专门从事流行音乐人才培训的专业音乐学院或真正以流行音乐为专业建立的流行音乐系。

如今,随着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深入实施,广东经济又将迎来突飞猛进的好时机,广东流行音乐也将由低谷渐渐复苏。而且,广东有非常优秀的流行音乐培养师资,有一群坚守在广东流行音乐前沿阵地并富有经验的音乐制作人。我们不仅要把握住全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大趋势,更要加强校、行、企之间的合作,及时利用行业协会、流行文化产业和企业发展为流行音乐教育所提供的资源及平台,深度开展流行音乐的产教融合,打造出一个或者一批富有时代气息、与社会接轨、能够培养后继流行音乐人才并且特色鲜明的艺术高职院校(系)和专业。这对于广东流行音乐的发展显得尤为紧迫,对广东流行音乐专业教育的发展将更具现实意义。

三、广东流行音乐教育要走专业化和规范化道路

虽然流行音乐的特点是多元化和个性化,但从2005年(南京)到2010年(成都)的3次全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的基调来看,流行音乐要走向专业教育已成共识。大家都意识到,现在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流行音乐教育,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专业设置、教材选用、目标培养方面均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流行音乐要朝向专业教育,要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流行音乐专业拥有一套理论体系固然是好事,但不能仅限于象牙塔里的理论,要与实际创作密切结合才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全国高校流行音乐教育论坛的召开,不仅拓宽了广东流行音乐人的视野,也使我们明白了广东流行音乐教育要走专业化和规范化道路,以此更好地开展流行音乐理论研究和活动,促进高等院校音乐艺术和教育的交流、繁荣创作,提高高等院校流行音乐教育水平,从而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音乐人才。

著名词曲作家付林说:“近年来,流行音乐人的成长缓慢曲折,很多人想投入流行音乐却苦于无专业引导。”流行音乐学院瞅准的就是这样的机会。例如,目前学院开设流行声乐、流行器乐、十二乐坊新民乐、流行音乐创作与制作等5大类别23个专业,目的就是打破传统音乐教育的单一化、程式化,为流行音乐产业培养实用型人才。传统的艺术教育很注重表演人才的培养,但是周边、上下游行业所涉及到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却长期被忽视。比如,歌手身后的歌曲制作、录音、包装、营销、艺人管理,及至彩铃、动漫、游戏等行业亟须对口专业教育支撑。毕业生可以分布在音乐传媒、影视娱乐、新闻媒体和影视动画界已经成为颇有建树的演员、乐手、导演、编辑、设计、摄影、制片人、制作人、经纪人、经理人、主持人以及网管、无限增值、音乐版权等新型文化人才,为广东乃至全国的音乐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人才支援。

同时,广东流行音乐教育在专业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中还必须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要注重探索解决流行音乐多元性与鲜明个性与系统化规范化的矛盾但凡成功的流行音乐都不拘泥于传统,讲求鲜明个性,因此,教育理念独到创新,教学方法呈现多元化,学院固定的模式与强调多种思维方式并存。第二,要避免重理论轻实践,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要注重探索理论研究与实际创作与舞台实践的结合问题。要为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为音乐产业提供可用、有用、好用的人才,要作为学院的办学方向。要注重全方位开放办学,坚持艺术教育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与时代接轨的办学理念。在开设流行演唱、音乐剧、爵士乐、民族民间舞、现代舞、国际标准舞、影视表演、播音主持等专业的同时,还要开设音乐制作、录音艺术、影视制作、音乐教育、影视动画、电视摄像、艺术设计、艺术管理等专业。下面,笔者就以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流行音乐系的创办与突破为例。

四、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流行音乐系创办思路及突破

1.成立流行音乐院系的重要性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流行音乐系自2004年起就率先创办了广东省第一个流行音乐专业,把流行音乐教育带进大学课堂,开创演唱、器乐及音乐制作三大教学体系。广东文艺职业学院流行音乐系的建设着眼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实用型、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巨大缺口,通过拓宽思路、融合资源以及对现代艺术教育的综合性思考,逐步建立起以职业教育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现代艺术教育体系。流行音乐作曲家付林也曾就高校把流行音乐词曲创作单独设立为一个系,进行了解释: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或军旅歌曲有区别,流行歌词一定是年轻人的时尚语言,翻印了都市人的心态。我们的老师大都是在一线创作的音乐人,他们把多年的创作与研究成果再交给学生。这些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决不放弃实践,一方面将国际知名乐队与组合请进来,另一方面成立带有示范性的自己的乐队与组合走向市场。因此,流行音乐要“与社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同样地,流行音乐教育更要与社会、市场和国际相接轨。

流行音乐院系所提出的产学研合作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资金联合办学。学院与行业协会或企业,一个是资金,一个是实力,资金的投入与实力的投入越到位,办出来的成效才能越大。同时,行业协会或企业是以专家智囊型的身份加盟,并利用流行音乐学会与整个流行音乐界丰富的人脉资源来协助学校把流行音乐系做强、做大。学院要加大资金投入与设备投资,以适应在学会的专业指引下流行音乐系的教学需求与发展需要。

2.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从流行音乐系自身来说,广东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与其自身的专业发展理念严重不协调,没有处理好规范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著名作曲家付林、谷建芬等大力呼吁应在我国创办具有中国流行音乐特色的且与社会接轨、时代接轨、国际接轨的特色化流行音乐机构。从当下流行音乐发展的大势出发,结合流行音乐自身的特点,具备时代感和紧迫感以及与时俱进的精神,放开思路,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要紧跟社会步伐,决不能用闭门造车的方式来管理该系,或用传统模式来束缚该系。没有充足的外界信息养料,本系只能运用传统音乐院系那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上课,这将毫无生机,也与整个社会流行音乐脱节。

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好政府的资金支持和办学资格的优势,通过省流行音乐协会这条广阔的渠道、这个交流互动的平台、这座架通流行音乐产业各个方面的桥梁与社会紧密结合,打开一个走向社会走向外面的世界的窗口,办出应有的特色与专业水准,培养出优秀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流行音乐人才。

五、结语:办最好的流行音乐教育,使其地位与实力可三分天下

广东的高职院校要办全国最好的流行音乐教育,对资金、人才、物质等的投入是必须的,但办学的理念与思路也十分重要。我们一定要以流行音乐教育为重点和特色,坚持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牵手,国内教育与国外教育合作,艺术教育与科技教育融会,职业教育与精英教育互补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就广东省艺术高职院校流行音乐院系自身发展来说,与省流行音乐协会共同打造“广艺流行音乐系”这个广东省所独有的唯一的流行音乐品牌,将有着突破性的至关重要的历史意义——牌子有特色、生源数量充足、毕业生就业质量高,时机成熟后还可进一步做大、做强,把流行音乐系升级为二级学院,办出具有艺术高职自身特色的流行音乐教育事业。我们也希望通过流行音乐专业的特色课程、时尚的教学理念、与社会接轨的新颖的教学模式能吸引住那些可望接触现代流行音乐的广东年轻人,圆他们一个流行音乐的梦,让他们引领广东现代行音乐真正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流行音乐广东音乐
Gardening is popular in schools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音乐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