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民歌的音乐风格特点和演唱体会
——以《十二月灯笼歌》为例

2019-08-27 11:49文|
岭南音乐 2019年4期
关键词:潮汕地区潮汕灯笼

文|

引言

民歌指的是地方语言和地方音调综合体的音乐方言,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是通过广泛的群众性即兴编作、口传心授的演变开展而来,是一方水土、一方风情、一方民性及其心声的载体。在浩瀚的潮汕音乐文化中,有一首众口传唱的潮汕民歌小曲《十二月灯笼歌》,这首潮汕民歌具有典型的潮汕乡土气息和有章可循的曲调旋律,同时也反映着潮汕地区人民诙谐的生活情趣。

作为一名根生土长的潮汕姑娘,从小对潮汕民歌有着浓厚的情感。笔者很荣幸曾随老师到潮州地区采风,在这次采风过程中也获益良多,因此将结合自身所学的民族声乐及采风活动的收获,对潮汕民歌《十二月灯笼歌》的典型特征及其演唱体会进行一个浅析,从而更好地了解潮汕音乐文化,以及呼吁更多的潮汕人民一起传承和发扬优秀的潮汕音乐文化。

一、潮汕民歌的背景

潮汕地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其地理位置优越。潮汕文化是潮汕人民的根,是海内外潮汕人的魂,它将海内外潮汕人民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潮汕音乐文化历史厚重,源远流长,音乐作品浩如烟海。潮汕民歌是以潮汕方言演唱的地方性民歌,主要是指流行于广东省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以及海丰中部一带,以潮汕方言为体裁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由于潮汕文化的继承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优良传统,加上潮汕人民的思想观念较为传统,因此潮汕民歌也就没有其他地方性民歌高亢嘹亮、激情四射的特点,但它却有着自身独特的含蓄之美。

潮汕民歌是潮汕文化的主要内容,是潮汕地区优秀文化的瑰宝,它具有潮汕地区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蕴。潮汕民歌主要来源于潮汕人民的社会生活,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触景生情、随编随唱而产生的,是通过广泛的群众即兴编作、口传心授而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潮汕地区的民歌体裁大致可分为七大类,分别为:潮州歌仔、渔歌、号子、礼仪歌、儿歌、歌舞小曲及生活音调。它的内容和形式吸收了海内外各个历史时期优秀的文化传统,也受到一些民间老艺人创作的影响。

《十二月灯笼歌》是潮汕地区最流行的小调之一,这首民歌具有典型浓厚的潮汕乡土气息。歌曲描写的是恭祝父母和亲戚平安幸福、健康如意的民间故事,反映了当地的民间情景以及民间趣事,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十二月灯笼歌》被改编后,被插入潮剧《苏六娘》①中,是潮剧《桃花过渡》的片段,并很快被潮汕人民所接受。同时《十二月灯笼歌》在《桃花过渡》中,桃花和渡伯的对唱形式,充分地体现出了桃花冰雪聪慧的人物特点,以及渡伯幽默滑稽、乐于助人的性情特点,富有较强的人情趣味和潮汕地区的地域特色。

二、潮汕民歌《十二月灯笼歌》的典型特征及方言特点

1.典型特征

潮汕民歌作为时代的产物,其典型特征主要为句式较自由,较为口语化。

首先,在句式上,潮汕民歌大多句式较为自由,字数不统一,没有过于严密的限制。例如,这首潮汕民歌《十二月灯笼歌》中的歌词:“正月点灯笼,点呀点灯笼,上炉烧香下炉香,君今烧香娘插烛,保佑阿伯你大轻,呓了呓大轻松。”该民歌首先采用五字句的句式,搭配七字句、八字句、六字句的句式,这种写法基本是比较错落,较为随意的。其次,从整体上看,这首潮汕民歌《十二月灯笼歌》的奇字句多于偶字句,并以五字句、七字句为主,以八字句、六字句为辅。这种写法较为口语化,便于群众们所接受。再次,从旋律上看,大多采取的是do、re、mi、sol、la这几个音上,这具备着中国民族音乐五声调式的音阶(见谱例1)。最后,潮汕民歌的音域比较窄,旋律大多采用级进音程的写法,节奏也较为简单,曲调平缓,起伏不大。例如这首潮汕民歌《十二月灯笼歌》大多采用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为主,没有过于复杂的节奏类型,曲调也比较缓慢,没有较大的起伏性。

这首潮汕民歌基本上以do、mi、sol为主音,加上了re、la音,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旋律更具有趣味性、活泼性和丰富性,同时体现了歌曲欢快、喜庆的特点,这是属于一种叙事性较强的一种艺术形式。显然可见,潮汕民歌不仅仅采用的是五声调式,也会相应的加入fa(清角),si(变宫)音,例如该潮汕民歌也在do、re、mi、sol、la的基础上,加入了fa、si,这种具有特色的写作方式,表现出潮汕音乐的另一番特色。

谱例1:

(二)方言特点

潮汕方言是唐代以前遗存下来的语系,是中国最古老的官方语言之一,潮汕方言保留着许多古汉语的成分。

潮汕方言是广东三大方言之一,俗称“潮汕话”。潮汕民歌《十二月灯笼歌》便是采用潮汕方言演唱的,因此笔者认为,语言与旋律的关系也是极其重要的。

潮汕方言的八个音调,能够演变出多姿多彩的音乐语言,这也正是潮汕方言的个性和特点。广东省教育厅早在1960年9月,就公布了《潮州话拼音方案(国际音标对照)》,认定:“潮州音分八声,有声母17个,韵母61个,共有八个音调。”其音调分为上平四声和下平四声:(如表1)

例如,这首潮汕民歌歌词中的“大轻松”,因其潮汕方言口语化的典型特点,在其演唱的过程中,应将“松”字演唱为“san”,而不演唱为“song”,这便是潮汕民歌所具有的方言特点。因此,在其学习过程中,必须研究其方言特点再进行演唱。

潮汕方言的这八个声调,保留着南北朝以前无轻唇音、无舌上音、牙喉音相混等特点。这些对潮汕民歌语音的音准、音阶和音韵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出字引腔一直存在着“含、咬、吞、吐”的讲究。

三、潮汕民歌《十二月灯笼歌》的演唱体会

笔者在研究学习《十二月灯笼歌》的方言特点和典型特征之外,对其在演唱上也会一些自身的体会。

首先,潮汕方言注重以字行腔,在演唱时强调字头夸张。《十二月灯笼歌》中第一段歌词中的“正月”的“正”特别要注意其吐字,应该先发字头“ji”,再唱“ia”字尾。根据潮州方言特点,强调字头字尾,才更具备有潮州民间韵味(见谱例2)。

其次,这首潮汕民歌大多音区较低,在演唱过程中,应该采用真声的方法进行演唱,这也是正是潮汕民歌的特点。

表1:

谱例2:

谱例3:

最后,笔者在研究时发现,潮汕民歌的咬字位置及其演唱位置相对于其他地方性民歌来说,位置比较靠前。这样的演唱方式,音色会相对来说比较集中明亮,富有色彩性和灵动感。

在演唱“点啊点灯笼”“君呀君行舟”“君呀君行山”“簪啊簪花头”“扒呀扒龙船”等歌词的过程中,需要更加地跳动,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人物形象的娇俏活泼与诙谐的生活趣味,同时也更好地体现出这首作品轻松活跃的特点,以及生活形态和情趣。

笔者在反复演唱这首潮汕民歌的过程中发现,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呓了呓,大轻松”的旋律以及音域都较高,采用真声的方法很难唱出其韵味特点,而需采用混声的方法进行演唱,才能演唱出其特殊韵味。

同时在《十二月灯笼歌》中,每段歌词都加入了“呓了呓”的唱调,这是其具备有的典型特点,它保留了民谣一唱众和的特点和艺术形态,这也是属于一种典型的帮唱形式(见谱例3)。潮汕音乐中的这种帮唱的形式到清代后期达到了巅峰,并延续到至今。

四、潮汕音乐文化的传承

潮汕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民歌是潮汕人民自己的音乐文化记载,是潮汕人民共有的音乐文化财富,是岭南音乐文化、生活趣味、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档案。

每一首民歌都是历史的印记,是时代的产物,是文化的积淀。潮汕音乐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音乐风格,印在到潮汕人民的内心深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潮汕音乐文化传统渐渐离我们而去,许多老前辈也已离我们远去。因此我们新一代的潮汕儿女应该伸出我们的双手,尽我们的所能去保护与传播我们优秀的潮汕音乐文化。

潮汕文化有着深厚的根底和顽强的生命力,其发展道路是光明的。潮汕音乐遗产的保护、研究、继承和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应尽的历史责任。因此笔者也会在之后的学习中,继续了解与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希望我们每一个潮汕人都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去继承优秀的潮汕音乐文明,去传播优秀的潮汕音乐文化,使我们独具特色的潮汕音乐文化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结语

以《十二月灯笼歌》为代表的潮汕民歌是潮汕音乐文化发展特有的产物,这首民歌具备着浓厚的潮汕音乐风格。本文通过对潮汕民歌《十二月灯笼歌》进行一个浅析,对其潮汕民歌的方言特点以及演唱体会进行了一个研究,使人们愈加了解到潮汕音乐文化以及潮汕音乐的风格特点。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潮汕音乐文化还将继续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发挥着巨大的地位和作用,在传承发展中发扬光大。

注释:

①《苏六娘》:演绎了揭阳荔浦苏员外年轻貌美的女儿苏六娘与潮阳西胪表兄郭继春青梅竹马,情愫暗生,被父许婚饶平杨子良,弱女以死拒婚的爱情故事。

猜你喜欢
潮汕地区潮汕灯笼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
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糊灯笼
舌尖上的潮汕美食
鸟与灯笼
挂灯笼
挂灯笼
潮汕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