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随笔

2019-08-27 04:13刘振林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临帖笔墨古人

刘振林

自有意识开始临帖习书至今已不知不觉近十个年头了。从课业繁重的中学时代到潇洒肆意的大学生活,再到现在早九晚五的“社会青年”的日子,无论忙碌抑或清闲,书法一直伴随着我。我总喜欢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自己简陋的书桌上,亮起台灯,拿起熟悉的笔,凝神静气,在纸上挥洒驰骋。无论是硬笔雕琢,还是毛笔挥洒,随着笔尖的跌宕前行,情感也在笔间流淌,不知不觉沉醉其中……

与书法的结缘始于父亲的督促,农民出身的父亲一直对知识分子有一种朴素的向往。他并没有学过书法,因此对于书法学习也没有多少概念,甚至不知道临帖为何物,只知道给我买了笔墨纸砚,让我自己信笔为体、聚墨成型。童年的我居然也不以为烦,每天涂鸦,自得其乐。这种学习方式虽然收效甚微,但却从小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书法的种子。

书法兴趣种子的萌芽始于高中时代。因为加入了学校书法社团的缘故,对于书法兴趣大增,校图书馆书法艺术类书籍摆放区成了我时常流连之地。通过看书,我从懵懂开始慢慢进入书法的世界,初识欧颜柳赵诸位名家,始观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后来上了大学,时间更加充裕和自由了。我开始通过网络了解更多的书坛信息,欣赏全国各地高手的佳作,拓宽自己的眼界;也慢慢开始与朋友组织一些校园展览,尝试参加一些全国性的赛事,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并认识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彳亍在书法学习的路上……慢慢的,书法融入了我的生活。

生活总是有喜有乐,有时也会感到寂寞,但我从不觉得孤独。每当神游于千年不朽的碑帖之间,与古人的笔墨文字思想相交流时,便感觉思想得到升华,身心得到另一种洗礼与慰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或许也都可以在古人那里找到痕迹,只是时间、地点、主体相异而已。沉吟笔墨间,与古为友,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康有为说:“书虽小技,其精者亦通于道焉。”技近乎道离我还过于遥远,在书法的道路上我还在蹒跚学步。然而向道之心不改,因書法艺术已融化在我的生命中,成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支柱。学习书法,感悟书法,涵濡至厚,其气自华。

猜你喜欢
临帖笔墨古人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时尚文化秀
古人的过年诗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