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 一唱三叹”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19-08-27 08:19李丽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8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李丽

[摘 要]“一唱三叹”是诗歌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构建一唱三叹的教学模式,以期通过艺术地反复达成不断升华主题的目标。一唱三叹的阅读教学既要解决为谁教、怎么教、教什么的问题,又要抓住教的策略——通过主线训练、主要课文、主题阅读等,引领学生回环往复、层层深入的阅读,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一唱三叹;教学模式;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2-0015-02

“一唱三叹”,源于远古民歌,指一个人歌唱,三个人附和重唱,后来逐渐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一唱三叹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既突出了主题,又加重了感情,蕴含深刻而又余味无穷,其核心价值是回旋反复、层层递进、螺旋上升。其实,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回旋反复、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其理既通,何不延引一唱三叹的艺术表现形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期通过艺术地反复达成不断升华主题的目标。基于此,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多年的一唱三叹教学实践,构建出一唱三叹的阅读教学模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一唱三叹教学模式概念简析

一唱三叹在阅读教学中的“一”指的是一篇精读课文、一个主题思想、一个阅读训练点、一个兴趣探究处,“三”指的是围绕这篇重点课文、主题思想、阅读训练点等渐进阅读多篇短文或整本书,“唱”是指教师抓住文章中最值得欣赏和品味的语言文字、最有价值的主题思想、最重要的阅读方法和能力等进行艺术的引导,“叹”则是指学生艺术的反复、层递式的运用。在阅读课堂上,学生通过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的练习,由主线向全篇、由单篇向多篇、由一篇向整本书、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拓展,循序渐进,在步步深入、回环往复地感悟文字之美、主题思想的同时,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一唱三叹教学模式为谁教

一唱三叹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强调为学生而教,为学生发展而设计。小学生活泼好动,无意注意、机械识记、形象思维占优势,虽然到了高年级有意注意、意义识记和抽象思维能力会得到发展,但是其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需要反复,需要多看、多听、多讲、多读、多写,多思,经历一个回环往复、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一唱三叹的阅读教学是遵循儿童学习规律的,把学生当作语文课堂主动求知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艺术地导学、导读、导看、导思、导行,给予学生更多自读、自练的机会,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反复地进行听、说、读、写、思,获得更多的语言、情感和生命发展的空间。

 三、一唱三叹教学模式教什么

一唱三叹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教学生学语文、用语文。因为,阅读教学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运用,重在运用,所以一唱三叹的阅读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反复钻研教材,走进文本,抓住语用的核心价值,进行取舍。在课堂上,教师以语言为抓手,通过层递、复现这些语文的关键知识点、能力训练点让学生入境、品味、悟情、内化、表达,深入体会语言的内涵,发现语文的魅力,触摸其丰富的人文性,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感图式,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四、 一唱三叹教学模式怎么教

下面结合案例具体阐述一唱三叹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主线训练,掌握方法,强化运用

教学主线是教师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形成的教学思路,它能起到提纲挈领、辐射全文、提高效率的作用。训练主线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掌握的能力训练关键项,能起到举一反三、强化运用、提高学生能力的作用。一唱三叹的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深耕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要内容,从文本中提炼出一个适宜探究的教学主线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主线,串起整篇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在由浅至深地交流讨论、表达朗读、情感碰撞中沉浸文本,获得发展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如,教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穷人》第二课,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引出课文的中心,探究穷人的“富”有。让学生用“他们虽穷,但很……  ”这个句式来谈感受,并上台板书。教师先让学生默读课文3~11自然段;然后勾画出体现桑娜善良、淳朴、乐于助人的重点词句,看课文是如何描写的;最后,在书上进行批注。

2.在独立思考后,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分享彼此的阅读体会。

全班交流汇报,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通过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了桑娜虽然穷,但善良、淳朴、乐于助人的品质。这是一叹课文主题。

3.再引导学生自主去发现心理活动的描写密码,教师点拨提升。学生可以选择恰当的词或短语来揭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4.激情导读,走进桑娜的内心。

导语:“桑娜急切地盼望着丈夫回来,她是那么担心,但她又怕丈夫不同意收养这两个孩子。他们的生活已经够艰难了,桑娜自责起来。丈夫为了这个家够累的了,可现在要养活七个孩子,这是闹着玩的吗?桑娜矛盾极了。但桑娜还是下定了决心,不怕付出任何代价。请大家读出桑娜的坚定。”在音乐的伴奏下,学生朗读心理描写部分。这是二叹升华主题

5.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部分的对话,试着运用心理活动的写法进行练笔,写一写渔夫的心理。学生汇报渔夫心理活动描写。这是三叹文章主题。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抓住了“穷人家境虽穷,但精神很富有”这一教学主线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这一语用核心能力训练点,引导学生展开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不断加强学生感悟运用写法的同时,使学生无痕地接受心灵的洗礼,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效统一的目的。

(二)主要课文,学用结合,多篇渐进

现行语文教材都是以单元主題的形式编排课文。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充满着情趣,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同时,每一个单元又有自己的训练目标,并围绕这一训练目标安排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一唱三叹的教学模式主张把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当作“唱”的主旋律,把阅读训练点、关键项、学用结合点教透;然后挖掘整组教材的内在联系,将它们落实在其他三篇课文中,并不断强化,逐步推进提升。这样,以递进循环的形式来保障阅读训练点、关键项、学用结合知识点的落实,融会贯通,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

如,教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秀美的山川”,笔者这样设计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找出这个单元四篇写景课文——《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走进丽江》《五彩池》的阅读核心训练点、学用结合点以及关键项。这是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感受山水之秀、语言之美的主要途径。 其次,把《桂林山水》作为主要课文重点教,引导学生掌握作者抓住桂林的水和山的特点,并按总—分—总安排文章结构的写作方法。其三,利用《古诗三首》中的三首不同风格的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动静结合、时间变化、情景结合的角度描绘了不同地方春天的景象,理解诗人当时不同的心情。其四,教师用《走进丽江》这篇课文去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怎样抓住丽江古城、自然景观的奇特风貌来写出了它的神奇而美丽的。最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感悟《五彩池》的写作内容和艺术方法。通过这样一唱三叹、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不仅逐步掌握了语文知识,学会观察景物的角度,而且还慢慢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文能力,教学效果显著。

(三)主题阅读,丰富深化,大量拓展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仅仅靠课内的20多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所以一唱三叹的教学模式主张向学生推荐多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展开阅读,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这样,能不断丰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能不断强化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表达技巧,能不断深化学生的文体意识,从而改变阅读教学“课文平行、主题并列、知识无序”的格局,出现多元拓展的递进式阅读教学的新局面。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能促进学生将知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如,教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教者可以以思想内容为主题,采用一唱三叹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组表现母爱、父爱的文章,如《慈母情深》《学会看病》《纸船》《父爱在拐角处》《背影》等。这样,能逐步深化学生对爱的主题的理解和感受。如果教者以阅读方法为主题,一唱三叹拓展阅读就可以推荐一组抓重点词句来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文章来让学生阅读,以提高學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如,教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莲叶青青》一课,教师以表达方式为主题进行一唱三叹的阅读拓展训练,推荐学生阅读一组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文章,如《爬山虎的脚》《小桥流水人家》《桃花心木》《白杨》等,以强化学生对借景抒情、借物喻人写作方法的理解掌握。

(四)主角探究,核心话题,整书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明确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此,一唱三叹的教学主张以课文为主线,通过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探究、对兴趣话题的讨论、对整本书中最精彩片段的朗读、对整本书中最能吸引人的情节进行讲述等,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例如,在教完《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后,笔者激情朗诵了下面一段话:“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已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它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后,笔者适时向学生推荐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课文好比一个窗口,让学生窥到整书特色的一斑;而整本书的阅读好似长廊,让学生充分领略到萧红的写作特色。

总之,一唱三叹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需求,体现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理念,能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