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是门技术活

2019-08-27 03:57管建刚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应试文采考试

管建刚

她是个普通的一线老师,这辈子当过的唯一的官叫班主任,她这辈子当过的唯一的带“长”的官叫家长,她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师。可我非常佩服她,因为她教书24年,不管怎样的班到了她的手里,考试成绩从来没有掉出过前三名。一个全校公认的、没人肯接的班,她中途接上去,第一个学期进入前三,第二个学期就是第一。我从来没有听过她上公开课,每一次她要在教研组内上一次公开课,就会头疼三天,她不知道怎么上公开课。但是她带的班的考试成绩,让全校所有的老师、校长都不得不服。她在我心目当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我一点也没有骗你,因为她就是我亲爱的老婆。

仔细回顾这24年,我在她面前很抬不起头来,我唯一能够在她面前抬起头来的就是她来听我的公开课,然后做出了这样一个评价——你的课挺好看的。我还挺高兴,后来终于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潜台词,叫中看不中用。我敢说,如果你回去教学生,每一堂课都像上公开课那样上,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你会死得很惨。考试就是有考试的技术,这是你不能不承认的。都说一线老师痛苦,其实真正的一线老师是不痛苦的,我的老婆一点也不痛苦,她觉得教书挺好,为什么?学生成绩搞上去就可以了。做教研的人也不痛苦。为什么?他不带班,没有成绩的压力,他在他的理想主义下进行他的理想生活。最痛苦的就是他既是一线老师,还带着一点理想主义,就是你们在座的各位啦。你索性老老实实地应试,非常干净,一点也不痛苦的。怕的就是你既想下厨房,还要上厅堂,这类人痛苦。我也是这类人。我研究作文20年,说实话,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敢说我学生的考试作文成绩一定比平行班好。后来我发现做作文教学研究和考好作文是有区别的,考试你就必须把考试的东西做好。后来我就总结出了考试作文的四个提分点,当我进行这样的训练时,我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我觉得我可以跟老婆比一比了。

作文想要得好的分数,你一定要在四个方面做好:第一叫文采,第二叫意义,第三叫生动,第四叫具体。在座的各位马上就会说,这四个东西做好了得分一定高,然而各位一定又会说这个怎么弄啊?文采怎么弄法啊?意义怎么弄啊?什么叫生动啊?什么是具体呢?每一次写作文都讲写生动写具体,讲了那么多次了,生动了吗?具体的吗?没有啊!那是你没有找到技术活儿,没有找到四两拨千斤的窍门。我能让我的学生都有文采,每一个阅卷老师一看,哇,这个孩子的语言功底不错,看了很多书,很有文采,怎么做的呢?非常简单,我要求学生一篇作文里,有六七个文绉绉的词,就这么简单。什么叫“文绉绉的词”?请看——

“吴逸妍,我们一起去问成绩吧。”数学考试后,我甚是不安,只等成绩出来。

我熬了那么长时间,老师应该批好试卷了,真是急煞我也。我们走到俞老师的办公桌旁:“老师,我考了几分呀?”

……

“嗯,还有呀,你好像错了画图题。”俞老师想了想,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嘶……”,闻言,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什么叫“甚是不安”,就是非常不安,作文写“非常不安”,一点水平都没有,写“甚是不安”,阅卷老师一看,呀,小家伙有点水平。一篇400字的作文,一会儿“甚是不安”,一会儿“急煞我也”,一会再来一个“眷顾”,一会再来一个“果不其然”。一篇400字的作文中有六七个这样文绉绉的词,不断地刺激阅卷老师的神经,读完,他的印象就是这个孩子功底深厚。那在座的各位一定会问,你是如何做到让全班学生都能在考场作文上表现出“功底深厚”呢?非常简单,你把学生经常要用到的一百个文绉绉的词整理出来,让他们背熟了用,就这么简单。

比如说“大家”这个词,作文不要用“大家”,写完了改成“诸位”“众人”,水平一下子就有了。“惊倒了大家”改成“惊倒众人”,“什么原因”改成“何故”,“我们”不要说“我们”,换成“我等”,“难道”换成“岂”,“不是”换成“非也”……学生作文用前面的那些词,一点文采也没有。考场作文用后面的词语,阅卷老师马上被迷倒,好有文采哦!学生写好作文,我让他圈一下有几个文绉绉的词,只有三个,我说再改,再改出三个来。怎么改?我把常用的词告诉他,给我记住了。常用的词还有,“跟你什么关系”改为“与你何干”,“剩下的日子”改为“余生”,“暗暗的高兴”改为“窃喜”……很多学生脑子里都有的,他跟着大人一起看宫廷剧,宫廷剧里面有啊,他只是不知道这些话原来可以派大用场。“众人很愤怒”改为“众怒”;“眼睛”改为“眸”;那个“脚”不要说脚,叫“足”;“屁股”不要说“屁股”,叫“臀”。你一说“臀”就不一样了,屁股就带点“臭”味,“臀”就诱人多了。“再见”不要说“再见”,叫“告辞”;“说完”不要说“说完”,叫“语毕”……這些词一用,就能抓住阅卷老师。语文老师就是吃这一套。

学生经常使用的一百个词总结出来,学生记住了,每次写好作文,画出作文里文绉绉的词,没有六七个的,再换几个,换得通顺就可以了。这是应试的技巧,但我觉得这个应试也挺好。学生至少记了大量的文绉绉的词。平时我要求学生看课外书的时候,找出文绉绉的词,每天记一个,一个星期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一个月之后,四人小组把自己积累的文绉绉的词写出来,贴到黑板报上去。

刚开始的时候学生问我,管老师,怎么界定“文绉绉”的词?我跟学生说,文绉绉的词就是你平时说话不说的,只有在书里才用的,你平时会不会说“唉,你看你的眸”,不会的,平时只会说你看你的眼睛,那“眸”就是文绉绉的词。你妈妈会不会说“我打你的臀”,不会的,妈妈只会说打你的屁股,“屁股”就是口头语言,“臀”就是文绉绉的词。

文采有一百种、一万种,最理想的教学是什么?任其发展,长出自己的文采,那是理想。应试是什么?就是长成我要的那个模样,我要的那一种文采。我会推荐学生看看小古文,背背小古文,看看青少版的《西游记》,这里面文绉绉的词多。训练三个月,学生的一篇作文里有了六七个、七八个文绉绉的词,阅卷老师一定吃这一套。一个学期训练三个月,光文采上,我不说多,三十分的作文,能多拿一分多。

我们做的第二个提分点是“意义”。小孩子的作文要有意义。讲“意义”前,我们来做一个选择题。你认为小孩子写作文应该写“有意义”还是“有意思”?那么多老师喊出了“有意思”。我们中国的学生和老师都很善于回答正确答案。很多答案只是说说而已、喊喊而已。请问什么叫“有意思”呢?有人说,儿童作文就是有意思,有趣好玩的就是有意思。这些都没错,却都没有说得一针见血。我敢说全中国95%的老师都没把“有意思”想清楚。请问各位,抽烟有意思吗?抽烟的人觉得有意思,不抽烟的人认为讨厌死了。那喝酒有意思吗?答案一样,爱喝酒的人觉得有意思,不喝酒的觉得没意思。最后请问在座的女老师,逛街有意思吗?礼拜天如果在家,老婆就说,老公,你已经一个月没有在家里了,你陪我去逛街吧!那我就陪老婆去逛街,逛了三个小时,结果她什么都没买,然后心满意足地挽着我的手说,老公,我们回家吧。你说有什么意思?可她觉得有意思。现在你有没有明白“有意思”的意思?“有意思”是不是个人化的?他觉得有意思,你觉得没意思。同样一件事情,有人觉得有意思,有人觉得没意思。第二,有意思没意思,它是情绪化的。我不喜欢喝酒,但是春节兄弟姐妹们聚在一起,说建刚你也喝一点,大家今天都喝一点,你说我会不会喝?我当然喝,而且喝得很高兴。我和老婆一起逛街,逛了三个小时的街,逛到2小时58分的时候,我们吵了一架,你说我老婆还会觉得逛街有意思吗?有意思没有跟情绪有关,心情好,没意思的事情也会有意思;心情不好,有意思的事情也会变得没意思。

最关键的一点是第三点,有意思没意思是淡化对错的。如果讲“是非”的话,请问各位抽烟有意思吗?抽烟一定是没意思的,抽烟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但爱抽烟的人就是觉得抽烟有意思。我经常乘高铁,发现那些爱抽烟的人在列车停靠前,已经一手拿着打火机,烟叼在嘴上,等在门口了。车门徐徐打开的一刹那,快速点燃,猛地吸了口。我很担心他这口烟吐在车里,触发了烟雾报警器。结果没事,这个时候车门打开了一半,他把头探出去,吐了一口烟。他就会觉得抽烟好有意思。

所以,什么是有意思的作文? 第一,它是个人化的。第二它是情绪化的。第三,它是淡化是非的,甚至不讲是非的。那什么是有意义?正好相对,它是理智的,它是公共的,它是强化是非的。如果你要研究儿童作文,我建议你好好琢磨“有意思”,如果你就想老老实实带班,学生的作文能得好成绩,你要琢磨“有意义”。

一篇有意思的作文,你也许很爱看,看着会发笑,但考试也许所得的分数并不好。举个例子來说,这一篇作文获得了冰心作文奖的一等奖,题目叫《妈妈回来了》,三年级的孩子写的——

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了,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很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很好,真心不错,很温暖,很有爱。那我们再来看一篇作文,也是个三年级的孩子写的。作文的题目叫《妈妈整容了》——

我的妈妈以前很美丽,现在变老了,但是她有办法,她现在打了玻尿酸,还抽脂,看起来真的苗条了很多,但是我觉得她有点像一个假人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她要对自己下这么狠的手,妈妈整容只是单纯为了好看,因为爸爸喜欢漂亮的女人,所以妈妈必须在他面前维持这份美丽。我的妈妈实在不容易,每天往美容院跑,虽然变美丽了,但是却不是真实的自己了。她变了,每天早晨都不停地问我,妈妈好看吗?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她了,我不想骗她。

你认为这篇作文能获得冰心作文奖一等奖吗?我看到不少老师在摇头。我认同你的摇头。你再想想,两篇作文同时发到网上,哪一篇的点击率、点赞率高? 对,后面一篇的点击率、点赞率高,但如果是考场好文、获奖作文则是前面一篇。因为考场作文、获奖作文它只有一个特定的读者,叫老师,叫语文老师,叫当了很多年班主任的语文老师。语文老师当了很多年的班主任以后,他就得了一个病,叫“道德洁癖症”。一篇很有意思的作文,在考场上他往往比不过一篇有意义的作文,这是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

有意义的作文,最关键的是你要让学生写出那个“有意义”的句子,也就是经常看到的小孩子作文里写的“通过这件事情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这是典型的有意义。因为这个道理一定是公共的、理智的、正确的。如果你的学生经常这样写,或者你有意无意要求学生写过,那么你就是在教“有意义”的作文,我发现,无数语文老师喊着“有意思”的儿童作文的旗号,背地里全干着“有意义”的“勾当”。

关于“有意义”,它有一个悖论。你没办法教给学生立意能力。立意是教不出来的,立意就是思考力,一个人的思考力很难教出来。我通过多年的观察和研究发现,六年级下学期,小学生才会越来越独立,才会出现属于自己的思考。因为他开始发育,他开始叛逆,只有进入发育和叛逆,他的思考力才会产生一个质变。很多时候,人力是无法胜天的。三、四年级的小屁孩训练他的思考力,在目前的语境和背景下,几乎做不到。小学生的立意,无非就是那么几句,老师经常讲的那几句,什么“我们要向他学习”“坚持就是胜利”“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一个小孩子的作文里,“立”出一个阅卷老师都想不到的一个“意”,这太稀有了,而考试窍门要的是90%以上的学生都能做到。怎么办?我想到了一招,叫“新瓶装老酒”。

小学生那点“立意”好不了,多不了,但是可以把它装在一个新瓶里,给批卷老师一种强烈的陌生感,那就可以了。我们来看两个课文的案例,苏教版的教材有一篇课文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里面讲的是谈迁经历了磨难,最后又重新写了《国榷》。那这篇课文讲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一个人只要坚持、不放弃,一定能取得成功”。如果这样去点题,阅卷老师说是老一套。来看课文的结尾:“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有些崎岖和坎坷,但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那个阅卷老师一看,哇!希望之光驱散绝望之云,太厉害了!肯定加分。其实酒还是那个酒,只是换了个瓶而已。

再来看一篇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讲的是青海高原有一株高大的柳树,这个柳树怎么可能在海拔这么高的高原上活下来呢?作者得出一个感慨,只要有顽强不屈的精神,就可以创造奇迹。你要是这样写,老一套。看看作者陈忠实是怎么写的:“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你会觉得这句话很陌生,具有一种陌生的新鲜感。但是你仔细再回想一下,上一句和下一句的意思一模一样。你要让学生发掘一个全新的意义很难,我们可以训练学生一种本领,一个老意思换一个“新瓶”来装。“说谎是不好的,请不要说谎”,这就是老一套。学生把它改为“谎言是套在自己脖子上的一把枷锁”,这话一写,阅卷老师马上被制伏,太有才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但自从那首歌一唱就烂掉了,那你不要用这个烂掉的话,“装新瓶”啊,我们的学生把它改成“只有月亮的夜空不美丽,只有成功的人生不精彩”,意思一模一样。

我们要做的是训练“换新瓶”,“换新瓶”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作为老师要去收集小孩子经常写的是哪几句有意义的话。小学生经常用来点题的,无非就是那十来句话,收集下来进行训练。每次训练两句,比如“同学们之间要互相帮助”,我们的学生改成“不懂得帮助别人的人,不配得到别人的帮助”,把话反着说。“读书会改变人的命运”,我们的学生改成“粮食酿成酒,智慧酿成书”,还有个学生改成“人与人的差距,只是举一本书的差距”,这个学生我还记得,现在成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她专门来找我说,管老师我做小学语文老师就是你害的。“爱是美好的”,这个很老一套,对吧?我们的学生改成“爱是世界上治疗各种杂症的万能药,拥有权力和金钱不等于拥有世界,拥有爱才是拥有世界”。再比如“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的学生改成“如果有一百条道路,当你走了九十九条失败的路,那么剩下的那一条就是成功”,还有“失败是一位母亲,她在痛苦中孕育出一个名叫成功的孩子”,我真的不夸张地讲,如果学生最后的点题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非但不会加分,阅卷老师原来扣你五分,看到这句老一套的话说不定扣你六分!但是看到“失败是一位母亲,她在痛苦中孕育出一个名叫成功的孩子”,他原来准备扣你五分,看到这句话,最多扣你四分。这句点题的话,一上一下浮动的分数,差两分。各位,一篇作文差两分,你辛辛苦苦教一个学期都做不到的。但是你把“意义”“装上新瓶”,他就可以收到两分的奇效。

那么这样子是不是纯粹的应试呢?不是,这教给了学生一个东西:一个意思有多种表达的形式。他在这样的训练当中可以得到提升,这样的应试叫正道的应试。那什么是邪道的应试?邪道的应试就是开头写“童年是什么?童年是天上的星星,我摘下一颗给你”,什么作文都能套这样的开头!这个叫邪道的应试。写人作文背一篇,写事作文背一篇,写动物的作文背一篇,考试的时候套用,那叫缺德鬼,那叫缺德的应试。

我们要应试,我们可以走正道的应试。怎样让学生掌握这种“新瓶装老酒”的法子呢?你要给学生看“新瓶”的样子,优等生会自己造“新瓶”,中后等学生不会。中后等学生要让他依葫芦画瓢,你要给他“瓶子”的样子。你不给中后等学生“瓶子”的样子,他什么也画不出来。我给中后等学生提供三个新瓶的样子。

第一个瓶叫对称式。最后点题的那句话用对称式的语言写出来,比如说“粮食酿成酒,智慧酿成书”,“小人是大方,大人是大度”,“一口吃不成胖子,一夜读不成学霸”。你能用“对称”来写,阅卷老师一定吃这一套。

第二个瓶叫反问式。一反问,力度就出来了,反问不就是表达强烈的一种方式吗?比如写“你不弯腰,别人怎么骑上你的背呢?”“人人都会主动学,怎么就不能主动点呢?”

第三个瓶叫否定式。多用几个“不”,多用几个“没有”,多用几个“无”。否定式的句子也很有杀伤力,“管不住自己的人,不可能管得住别人”,“经常对天发誓的人往往是最没有诚信的”,“事情不要老推给别人,你不愿意干的时候,别人也不会愿意的”。中后等的学生不要教太多,要教的少。你教给他十个东西,他可能一个都掌握不了,我甚至认为,后进生只教两个就可以了。学困生教一个就可以了,比如说否定,他就练一个否定式就可以。

第四个瓶子叫对比式。如“过硬只会招来灾祸,过软只能招来欺凌”,“一句话可以成一件事情,一句话也可以败一件事情”,“手机增多了远处的交流,手机减少了近处的交流”。

那优等生我也教,第一是教寓意式。“如果鞋漏的话,打着雨伞也没用”,它有寓意。再比如说我们学生写“懒猫捉不到老鼠,除非是只死老鼠”,“味道鲜美的鲥鱼刺很多,而刺很少的龙利鱼却不那么鲜美”,“走在平坦的路上不会留下脚印,走在泥泞的路上,一步留下一个脚印”,这个学生的话我这辈子都记得,每次走到泥泞的路上我就想,我终于留下脚印了。第二是数字式。多用数字來表达也很有意思。

新瓶装好了老酒,还有一件事情你要做,“意义”和前面那个故事怎么连接呢?好多学生都是这么连接的,“这件事情告诉我”“我由此深深地懂得了”“我从中明白了”,一看就是很没有水平的学生。

这个东西要攻破。为什么学生只会这么衔接?我们没有教。我教给学生八种衔接方法,很有文学范。第一个叫“确实”,第二个“看来”,第三个“是啊”,第四个“不光”,第五个“唉”。如果写的是教训,从教训中得来的一个道理,一定要用“唉”;如果获得了一个成功的经验,从成功的经验里得出来的一个道理,那应该用“耶”。小孩子一教就会明白的,那还可以用“嗯”,表示认同,认同这个故事中的一个道理。最高水平的就是什么字都没有,“嗯”也没有,“唉”也没有,直接来一个破折号往下写。

用这八个衔接方法衔接故事和意义,阅卷老师一看,这个人语言那么干净,故事和道理的处理那么有文学范儿。

来看看我们班学生写的案例。

案例一: 

“收卷啦,没做好的也收。”这句话就犹如一根针似的扎进了我的胸膛。最后一大题还没有做呢,分值可是相当高啊。又能怎么办呢?

是啊,不要总认为时间很充分,做什么事都应该又快又好。当你发现时间不够的时候,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案例二:

“手机壳帮你买好了。”洗好澡,妈妈面带微笑,刚刚那副生气的样子完全不见了。我又是惊讶,又是兴奋,看来,敢于试一下是不错的——

有些事情,试了起码有50%的希望,不试,就只有0%的希望。

考试作文为什么最后一定要“有意义”?为什么一定要点出“意义”?因为阅卷老师看作文不会超过50秒的,你希望一个阅卷老师50秒的时间看了作文,还要回过头来,再看一遍,品味品味,不可能的,很少有阅卷老师会去品味。平时的作文可以像苏州菜那样,淡淡的,品一品,味道很不错。考试作文撞上“品”的阅卷老师,那几率等于买彩票,肯定有人中奖,却绝对不是你我。考试作文必须下猛料,必须放重庆火锅料,阅卷老师吃一口忘不了。

我再讲两个关于“有意义”的辅助措施。第一个辅助措施叫“读”,读什么?读《伊索寓言》。大家马上想起来了吧?《伊索寓言》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故事,一部分是意义。你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开展各种有意思的活动,老师先讲一个故事,让学生猜道理。或者你讲一个道理,让学生回答是哪一个故事,等等。

第二个辅助措施是“练”。我们有一张纸,叫“我的每周名言”,每个星期学生至少写两句“我的名言”,所谓名言,就是很有道理的话,很有看法的话。每个星期两句,我都会批,星期一我批第一组的,星期二我批第二组的,星期三我批第三组的,星期四我批第四组的,第一组批下来几句很不错的“我的名言”,打上五角星,学生就知道录用了,可以写到班级黑板报上,大家一起读一读,特别精彩的,大家一起来背一背。每周两句“我的名言”,加上课上的“新瓶装老酒”,加上《伊索寓言》故事和道理,一个学期其他什么事都不要干,大作文该写什么写什么,小作文该写什么写什么,就加一个让学生把作文的意义用“新瓶”来装,期末考试你班学生的作文成绩肯定比平行班高,高就高在“立意”上,30分的作文,立意能高出2分。

我说过了,我问心无愧,这是正道的应试,不是邪道。时间关系我就讲这两个,有机会跟大家分享后面的两个,谢谢《新作文》,谢谢全国小学作文名师工作室联盟活动。

猜你喜欢
应试文采考试
翻译家的文采观
翻译家的文采观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错别字先生
应试良方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