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进课堂,英雄人物入我心

2019-08-28 01:04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中心小学何志芳
辅导员 2019年11期
关键词:沙家浜少先队京剧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中心小学 何志芳

【案例】

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中心小学结合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内外教学与少先队活动之中,引导队员们在活动中了解红色历史,学习英雄精神,培养爱国之情。

学校少先队大队邀请了校外辅导员——《沙家浜镇志》编纂人、原教育馆馆长徐耀良来校,在品德与生活课上带领队员们阅读《早年英雄石楚才》《武工队员钱阿坤》《激战八字桥》等沙家浜英雄故事。队员们围绕英雄事迹、历史故事开展了演讲活动,还排练了《智救伤病员》《两个玉米饼》等反映军民鱼水情的情景剧。在这些活动中,队员们记住了革命先辈艰苦奋斗、顽强拼博、不怕牺牲的崇高品德,立志传承这些红色基因。

队员们倾情演绎《军民鱼水情》

了解到儿童文学家金曾豪撰写的《沙家浜小英雄》一书出版后,沙家浜中心小学把这本红色少儿读物引进课堂,作为队员们的必读书目,帮助他们在阅读中了解家乡的革命先辈在战争年代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学校还举行了新书品读会,由辅导员和队员代表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该书中的精彩章节。

沙家浜具有丰富的革命历史资源。为了搜集第一手资料,学校少先队大队带领队员们走出校门,走进芦苇荡,寻访了东进桥、“雕柱”、历史纪念馆、“后方医院”、春来茶馆、“水上印刷厂”等历史遗迹。在讲解员的讲述中,队员们仿佛看到了当年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团结在一起,辗转芦苇荡,同日伪军浴血奋战的场景。寻访活动结束后,队员们纷纷把寻访到的内容记录下来,有的还画成了连环画。队员们的每一段文字、每一幅画面,都体现了他们对革命先辈勇斗敌人的精神和军民鱼水情意深的理解和感悟。学校把这些内容又编成校本教材引入课堂,让更多人一起进行红色阅读,还把它们作为学校的红色档案保存了下来。

队员们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听徐耀良爷爷讲红色故事

师生一起朗读《沙家浜小英雄》

大队长李博皓说:“读了红色故事,我要向沙家浜的革命英雄致敬!是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作为沙家浜人,我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建设更加美丽的沙家浜作出贡献!”

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需要在阅读中知晓,还要通过体验来理解,并在实践中传播。为了加强队员们对家乡红色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学校少先队又开展了“争当‘红色小导游’”活动。队员们通过组建小导游队—编写导游词—基本功比赛—正式上岗,这一系列的考验后成为“红色小导游”,将家乡的红色历史、革命故事等,向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生动地讲述。与此同时,他们在活动中树立了自信,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也明显增强。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这一人们耳熟能详的现代京剧《沙家浜》选段,反映的是沙家浜革命历史文化,是对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沙家浜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在引导队员们进行相关材料阅读的基础上,将学习、表演现代京剧《沙家浜》作为特色课程引入校园,还成立了“红领巾京剧小社团”。辅导员们根据队员们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表演京剧《沙家浜》选段《智斗》《泰山顶上一青松》《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军民鱼水情》及沪剧《芦苇疗养院》等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英雄人物所处的环境,感悟他们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与敌人浴血奋战的英雄情怀;了解他们在敌人面前临危不惧的机智勇敢,感悟军爱民、民拥军的深厚情感。

队员王祖豪参加“红领巾京剧社团”活动后这样说:“在红领巾京剧社团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不仅学会了《泰山顶上一青松》《祖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等京剧选段,还对沙家浜革命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近距离接触了国粹戏曲艺术。通过学习《智斗》,我了解了“阿庆嫂”的机智果敢、刁德一的阴险毒辣,更深刻地理解了抗日战争时期革命前辈为了家乡和祖国不畏牺牲、不怕艰苦的革命精神以及老百姓与新四军的鱼水深情。在扮演英雄人物郭建光的过程中,我懂得了什么是一身正气,立下了成长目标——当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

沙家浜是红色教育基地,它的一草一木都记载着红色历史,述说着红色故事。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挖掘地方红色资源的教育内涵,并使之成为队员们鲜活的阅读教材,让红色的种子留在队员们的心中。

猜你喜欢
沙家浜少先队京剧
我和康爷爷学京剧
沙家浜、蕈油面:传承常熟精神与文化
沙家浜、荤油面:传承常熟精神与文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Shajiabang: 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沙家浜:风景如画的天堂水乡
京剧表演开始了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