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9-09-03 07:03■朱
初中生世界 2019年32期
关键词:本课长度测量

■朱 红

一、课堂教学流程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教师通过视频介绍港珠澳大桥,工程技术人员先要进行各种精确的测量,其中最基本的测量是长度的测量。让学生知道长度测量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自觉、愉悦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

2.活动体验,获得新知。

(1)进行开放活动,发现存在问题。

活动1 比一比:比较课桌的长、宽、高,证实自己目测的结果。

教师先请学生目测课桌的长、宽、高,并比较它们的长度,随后提出“不用尺子测量,如何验证自己的目测结果,并写出做法”。各小组讨论后动手实施。学生分别用书、手掌、笔袋等去测量,将测量数据记录在学案上。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将结果公布在黑板上。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后,自然会注意到由于选取的测量标准五花八门,比较起来很不方便。

教师由此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1,引入古埃及人常用腕尺作为长度测量的单位,但是由于腕尺的长度各人不一,带来了很多麻烦。为此,国际上制定了一套统一的度量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从而避免了这样的麻烦。

图1

【设计意图】本活动的开展具有开放性,由于学生的目测经验各异,目测的结果会呈现多样化,引出感官判断并不可靠。不用尺,证实自己目测结果的方法很多,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保护学生的奇思妙想。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认识到指定公认标准的必要性。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因实际需要产生了测量,是问题困惑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交流协作建立了国际标准。

(2)感悟长度单位,为测量做准备。

教师先介绍长度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让学生分别举例长度大约是1m、1dm、1cm和1mm的物体,并且经过全班讨论,形成口诀帮助记忆:“米尺长1米,拳宽1分米,一指1厘米,硬币1毫米。”

教师再介绍较小的长度“微米”和“纳米”。一张纸的厚度约70-80微米,1纳米的长度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得多。

活动2估一估:估测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并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室窗户的高度约2______;小华身高约1.6______;普通筷子长约24_____;乒乓球的直径为4_____。

【设计意图】先通过口诀帮助学生掌握几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从而变抽象为具体,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也使物理教学变得生动;再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丰富的感性认识,为接下来的长度测量活动做准备。

(3)掌握测量技能,培养探究能力。

活动3看一看:安排学生取出自带的刻度尺,仔细观察它的量程和刻度,以及零刻度线的位置。

活动4学一学:学生自学课本第104页的“信息快递”中的内容,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四个注意点:看对、放对、读对、记对。

活动5想一想:指出长度测量中发生的错误。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测量长度时的情景(图2、图3),请学生指出其中的错误。

图2

图3

【设计意图】通过示错、纠错、议错,帮助学生在使用刻度尺时尽量避免出错,让学生正确领会“紧贴”和“正视”的含义,牢固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科学方法。

3.想想做做,巩固新知。

活动6测一测:测量物理教材的宽度。

教师请各小组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量物理教材的宽度,并将实验数据实事求是地记录在学案上。各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刻度尺测量物理教材宽度的实验,教师检验学生所学的刻度尺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教师加强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学生公布测量结果,教师将部分测量结果用多媒体投影出来:

生1:18.4㎝。

生2:18.53㎝。

生3:18.52㎝。

生4:18.7㎝。

生5:18.51㎝。

……

活动7议一议:以上搜集到的实验数据,你认为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用同样的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为何有如此多的差异?与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价,从而引出“误差”概念。最后师生一起学习教材第104页的“信息快递”,了解有关误差的知识,知道实验中的“错误”和“误差”的区别。

【设计意图】对实验结果认真交流与评估,可以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对数据进行评估的过程是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动态生成和建构。

活动8做一做: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师:如何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行吗?与同学交流,确定自己的测量方案,把测量结果填入下表中。

实验序号一张纸的厚度/mm平均值/mm①②③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既巩固了刻度尺的使用,又为教授下一课时中的一些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铺垫。

4.课堂小结,升华新知。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交流: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困难?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深入思考中学会反思和总结。学生之间分享学习成果,学习困难互助解决。

三、教学反思

2015年江阴市教育局提出建设“三力”课堂的总目标,从而逐步形成具有江阴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品牌。“三力”指的是“学习有动力,课堂有活力,师生长能力”。本课教学围绕“三力”课堂的理念而设计。

“学习有动力”的前提是学生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也是学生能进行深度课堂学习的保证。本课从观看港珠澳大桥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愉快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从实际需要引出制定国际单位制的必要性,为学生顺利掌握长度测量的技能做准备,充分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器材探究长度测量,使学生对物理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始终表现出一种乐学、愿学的积极心理状态。

“课堂有活力”是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体现。本课安排的活动较多,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任务→问题→解决→反思→提升”的过程,对知识的掌握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堂始终彰显活力。在本课的设计活动中,有许多活动属于探究活动,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

“师生长能力”是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也是评价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应该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表达想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评价和反思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有效建构知识,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猜你喜欢
本课长度测量
绳子的长度怎么算
1米的长度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
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
爱的长度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长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