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朵“迟开的花”都能美丽绽放

2019-09-06 07:53毛秀英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转化后进生策略

毛秀英

[摘   要]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技术活,在转化过程中,教师既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又要掌握有的放矢的技巧。教师应让后进生感受到被爱与信任,尊重与理解;善于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赞赏和鼓励;有耐心,给后进生反复、改正的机会;恰当使用表扬与批评;对后进生有合理的期待。这样,这些“迟开的花”一定都能美丽绽放。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21-0082-02

常言道:“十根手指有长短,荷花出水有高低。”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个性差异等不尽相同,每个班级中总有一些所谓的后进生。后进生是指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作为教师,该如何转化后进生,让他们能享有平等发展的机会,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让后进生感受到被爱与信任

爱是教育的起点。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关心和爱护的需要,特别是从小学开始就伴随着呵斥、嘲笑和处罚的后进生,他们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关心和认同。教师对他们真心实意地关心、爱护和信任,能打开其心扉,激发其向上的动力。有经验的教师还会把对后进生的爱不露痕迹地转化为集体的行动和关爱。

如在班级中进行“全民选举”,每周评选进步最大的两名学生,请班级代表宣读他们的进步获奖词,请这些学生上台发表“获奖感言”,并由教师亲自给这些学生的家长打电话报喜等。通过这类活动,一方面让他们感受到同学和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支持和肯定,找到集体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增强家长对孩子的信心,给孩子更多的鼓励和信任。

无数事实证明,当学生得到集体和周围环境的接纳和肯定时,他们会更容易认可自己、相信自己,并因此产生强烈的上进愿望和信念,从而以更好的表现来证明自己。所以,让后进生感受到被爱与信任,唤醒其内在动力,是转化后进生的灵丹妙药。

二、让后进生感受到尊重与理解

被尊重和理解是人的内在需求。如果说“爱”是转变学生的关键,那么“尊重和理解”则是推动学生前进的动力。后进生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备受批评、打压,大多自卑心重、自尊心强,唯恐别人看不起自己,时常如斗鸡般竖起全身的羽毛,随时准备与全世界战斗。教师如果不能掌握这些学生的心理,就容易刺伤他们那过于敏感的自尊,致使他们“破罐子破摔”,给教育工作带来难题。

教育工作中,教师最头疼的就是那些将违纪当成家常便饭的“顽固分子”,他们的家长要么不管,要么管不了,将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这类学生我行我素,常常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阵势,对班级建设的破坏性很强,教师简单的批评、处罚根本起不了作用。教师要理解这类学生的内在需要,体谅他们的苦衷,站在他们的角度去与其沟通,如:“虽说很多人都说你的种种不是,但老师特别理解你,其实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你都顶着巨大的压力,甚至要看很多人的脸色,很多时候,大家只看到你表面的闹事和不好的成绩,却没有看到你背后的着急和压力。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渴望变好,老师相信,你只是暂时没有找到适合的方法。你愿意和老师说说内心的真实想法吗?”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绝大多数的后进生都愿意向理解自己的人敞开心扉,并为之而努力,当他们真心改变时,进步是非常惊人的。

工作中,教师不难发现,很多时候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并不代表他品质有多恶劣,品德有多败坏,他们这样做只是为了寻求大人的关注与理解罢了。教师如果能看到他们的深层心理需求,做到“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三、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赞赏和鼓励

经调查发现,后进生由于自卑心理作怪,看不起自己,也觉得周围人对自己不满意,进而感到孤独无助,看不到希望。他们常常放大自己的缺点而忽视自己的优点,不少人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教师若能通过启发或是用“放大镜”让后进生去寻找那些自己原先不曾意识到的优点,并在众人面前“高调地”肯定和赞赏他们,很容易便能唤醒他们的决心和勇气,他们会猛然觉醒:原来我也可以做得很好。从而产生进步、向上的信念。

对一个调皮捣蛋,但精力充沛、有体育天赋的学生,教师通过让其带领全班同学进行体育锻炼,参加校运会为班争光等方式引导其向体育方面发展,扬长避短。对一个爱好表现、有文艺细胞的学生,让其组织文艺会演,尽其所长……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激励人,当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便没有人能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笔者曾遇到过一个自卑内向、成绩比较差、盲目艳羡其他外向小伙伴的女学生。为了让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笔者专门跟她分析她性格形成的原因、性格的特点及优劣等等,与她探讨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性格的外向与否,而在于努力和扬长避短;告诉她很多如甘地、爱因斯坦、乔布斯、奥黛丽·赫本这样的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在强大光鲜的外在形象下都隐藏着一颗内向的心,让她意识到自己虽然内向,但拥有温和安静、好学上进的优点,只要愿意努力,也能开启美好的人生之路。在筆者的帮助和鼓励下,她变得自信、阳光起来,成绩步步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每个后进生都有闪光点,关键在于教师的发现和引导。当学生坚信自身拥有“美好的一面”时,其一定能得到发展。

四、有耐心,给后进生反复、改正的机会

教师要明确,后进生的转变和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一下子就想把学生教好,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教育规律。不少教师很心急,恨铁不成钢,看到学生老是犯同样的错误就忍不住数落:“你不是说要改正吗?怎么今天又犯了?你上次写的检讨还在我这儿呢!”这样便会将学生好不容易点燃的奋进火苗扑灭。

每个学生的觉醒都有一个过程。对于一些违纪严重的后进生,教师可以先与他们约好改变恶习的时间期限,同他们一起制订出具体的改变计划,细化目标,并给予真诚的帮助,注意给其反复的机会。当后进生出现反复时,教师要认识到螺旋式上升、在曲折中前进是生命的常态,针对这样的情况,更要拿出足够的耐心和信任来等待。这既体现了教师对生命差异的尊重,也是一种教育智慧。教育是慢的艺术,只有教师拥有静待花开的豁达与从容心态,后进生的转化才能有缓冲的空间,也才能真正实现。

五、恰当使用表扬与批评

恰当的表扬如春风拂面,令人精神百倍,能鼓起学生前进的风帆。教师应如何把握表扬的“度”呢?

其一,要具体。一味用“干得好”“你正棒”这种笼统的夸赞,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到底好在哪里?教师要具体、准确地指出来,如:“這个问题,你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回答很完整!”“这个观点很有新意!”等,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实事求是的肯定他,从而更加努力。

其二,要发自内心。例如教师可说:“今天的劳动课你将地拖得很干净,谢谢你!”“你这次作业全对了,字也写得很工整,真为你高兴!”

其三,要暗含鼓励。教师对学生的表扬要给他们指明努力的方向,激发其斗志。如面对有进步的后进生,教师可说:“这次你成绩进步了,真为你高兴。期待你下次更出色哦!”面对热心助人的学生,教师可夸奖:“我最佩服那些正直善良、热心助人的人!”等。

“良药苦口利于病”,及时的批评如清醒剂,让学生少走弯路。在批评学生时,教师要注意几个细节:

首先,用暗示法,给其改正的机会。如看到后进生违纪,不要急于批评,可以用眼神进行暗示提醒或摇头表示否定。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所以通过“温馨提示”的方式,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其次,采用“三明治”法。即先肯定,然后指出不足,再提出希望。如学生上课开小差,教师可以说:“你是一个聪明、肯动脑筋的孩子,如果你能更认真听课些,就更好了,你愿意努力吗?”通过“包装”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

再次,因人而异、机智处理。在批评性格内向、脸皮薄的学生时要注意措辞委婉含蓄。在批评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时,可以通过学生私下讨论的方式,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实质,并允许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当学生有强烈的抵触心理或情绪激动时,要先安抚学生情绪,尽量避免矛盾升级。可以用以下的话语,如:“你怎么啦?你是不是觉得很委屈、愤怒?”“他这样对你,你当时很生气,对吗?”

最后,就事论事,不翻“旧账”。批评的目的是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是制造冲突。对过去的错误喋喋不休只会令学生厌恶和不耐,着眼于学生的现在和未来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教师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离不开表扬与批评。如果说表扬是加油站,能让学生再接再厉,那么批评就是防疫站和急诊室,能避免错误的延续。恰当的表扬与批评,会让教育事半功倍。

六、合理的期待

无论是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成绩,教师对后进生所抱有的期待要合理。过低的要求没有价值,过高的要求容易让学生丧失信心,产生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达到目标的感觉,从而放弃努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稍高一点的要求,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下桃子”。这样会令其斗志昂扬,跃跃欲试,努力进步。

转化后进生的方法有很多,需要教师不断去摸索、尝试、总结。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明确: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技术活,既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又要掌握有的放矢的策略。面对后进生这一朵朵“迟开的花”,教师要做技艺高超且聪明的“园丁”,因地制宜地用爱心、信任、尊重、理解和耐心等来施肥、浇灌,让每一朵“迟开的花”都能迎风成长、美丽绽放。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转化后进生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转化后进生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如何对待后进生
“后进生”逆袭成第一
Passage Four
后进生也有真知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