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学到用,让传统文化学习更深入

2019-09-09 01:13谢红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写作教学文言文高中语文

谢红

摘要:在高中语文的诸多教育内容中,“文言文”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众多高中语文教师所公认的高中语文两大教学难点。笔者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理念中所提出的“创生性课程”原则,胆大地进行了“文言文”写作教学的尝试。通过“文言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使我们的学生们在协同发展“文言文”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自身对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从而展现出了教学内容创生与创新所带来的积极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写作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入纵深阶段,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创生与教学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教学趋势。依据“新课程”理念中“开放性”、“创生性”的原则,我们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大胆地展开了“文言文”写作教学的尝试,通过“仿写”、“翻译”、“因材施教”等教学手段与过程,帮助学生们在有效提升了“文言文”能力与写作能力基础上,更好地认识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促使学生们获得了更加良好的语文素养发展。以下结合具体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写作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介绍。

一、利用仿写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基础

在当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领域,学生们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已经成为了广大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共同关注的教育重点问题。为了协调发展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与写作能力,我们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新课程”理念中的“创生性”课程原则,开展了“文言文”写作教学。为了帮助学生们打下更为扎实的“文言文”写作能力基础,我们在“文言文”写作教学的起步阶段,通过仿写教学的形式,引导学生们在阅读学习我国历史上不同阶段“文言文名篇”的基础上,掌握它们不同的文章体裁特点与文章思想内涵,并依据其文章体裁开展“文言文仿写”。利用这样的教学过程,帮助我们的学生们更加快速、有效地构建起了“文言文”写作能力的雏形,从而为之后的“文言文”写作教学延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例如我们开展针对《大学》首章仿写的“文言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为学生介绍了《大学》以及《四书》的成书过程以及历史地位,并为学生们依次列出与分析了《大学》首章中“三纲领”、“八条目”内容与《大学》首章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们模仿《大学》首章的文章体裁与思想内容,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合理的写作内容,创作出一篇与《大学》首章中从“大学之道”至“未之有也”格式与字数完全一样的“文言文”文章。在学生们针对《大学》首章開展“文言文”仿写过程中,我走入学生中间,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们写作内容的不同展开分别的指导,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引导全体学生完成了对《大学》首章的仿写任务,使他们掌握了初步的“文言文”写作能力基础。

二、通过对现代文进行“文言文”翻译的教学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我们在利用“文言文”仿写教学,帮助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文言文”写作能力基础之后,通过对现代文进行“文言文”翻译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们在将现代文课文翻译成为“文言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了“文言文”学习能力与写作能力。

例如我们在针对课文《荷塘月色》第二段(即“沿着荷塘”至“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一段),开展“文言文”翻译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文言文”能力以及对于课文《荷塘月色》的理解,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自主“文言文”翻译写作,具体由学习小组的每一名成员分别对课文《荷塘月色》第二段进行“文言文”翻译,并在完成翻译之后开展小组讨论,继而由学习小组的全体成员将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以供作为最后的“组间互动”素材。如A组学生陈某将《荷塘月色》第二段中“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一句,翻译成为“昼则人稀,夜益寂寥”;将“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一句,翻译成为“无月之夜,路愈阴森,使人心骇”,等等。A组全体学生针对陈某的这种简洁的“文言文”翻译方法展开了讨论,认为其具有“概括性”的翻译手法能够更好地描绘《荷塘月色》课文中的意境。我在A组学生的讨论过程中参与到了他们的讨论之中,与他们进行了有效的“师生互动”讨论,并为他们指出我国“文言文”的“简洁”特点,对学生陈某的翻译风格进行肯定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鼓励。

三、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文言文”写作教学中开展“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

在“文言文”写作教学的发展与提升阶段,我们基于学生此前的学习效果,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与“行文特点”,帮助他们选择各自所不同的“文言文体裁”写作方向,从而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显著地提升了学生们的“文言文”写作能力,帮助他们逐渐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文言文”写作风格。

例如学生王某对“文言文”诗词一直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我则利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帮助学生王某进行更加深入有效的“文言文”诗词教学,从而使他掌握了一定的“文言文”诗词创作能力。在帮助王某进行“文言文”诗词写作的辅导过程中,我首先为他明确了“文言文”诗词需要“有感而发”,并且需要“言之有物”的基础。并从“五绝”、“七绝”开始,帮助王某对“文言文”诗词的体裁与韵律产生了初步的认识。此后王某在一次考试获得良好成绩过后,创作出了作品《七绝—试后》以表达自身的喜悦之情,并交与我进行品评。《七绝—试后》内容如下:“学而时习赴应试,胸有成竹自不失。他日还需尽全力,更待进帮题名时。”我对学生王某的《七绝—试后》作品首先进行了肯定,表示其中的“试”、“失”、“时”三字合乎七绝的韵法。针对王某《七绝—试后》中“他日还需尽全力”一句,我表示这一句却有表达自身“再接再厉”决心的作用,但是还可以更加精巧,可以改成“他日务必尽全力”,这样可以使他对于学习“再接再厉”决心的表达更为突出。

四、高中语文“文言文”写作教学的效果分析

通过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言文”写作教学的开展与尝试,最为突出的作用是帮助学生们利用写作的形式加深了自身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使学生们认识到了祖国“文言文”的特点。此外,通过“文言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创新,有效促进学生接触、了解与掌握祖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养成了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使我们的学生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自觉成为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与弘扬者。

总而言之,我们在“文言文”写作教学的开展与尝试过程中,首先利用“仿写”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们打下了良好的“文言文”写作基础;再利用现代文与“文言文”翻译的过程,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最后通过针对不同学生特点进行不同“文章体裁”的“因材施教”过程,使学生们能够将自身的优势与特长与“文言文”写作学习的过程相互促进,从而让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真正实现了自身的“文言文”写作能力突破。基于我们在高中语文“文言文”写作教学的种种尝试,帮助我们的高中学子们在有效提升自身语文学力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到了祖国传统语言文字文化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们有效养成了“文化自信”的态度。

参考文献:

[1]杜越华.文言文写作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作用初探[J].《课外语文》,2018,19:118-120.

[2]左延慧.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建构高中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7,1:80-84.

[3]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2015,1:59-60.

猜你喜欢
写作教学文言文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民族预科生写作教学的对策探究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架设作文桥梁,探寻写作源泉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