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升小学五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策略

2019-09-09 01:13李丽娜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学五年级阅读策略

李丽娜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培养文学素养的基础。而小学启蒙教育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发挥一切力量加强学生的阅读教育,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可以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然而当下由于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在落实阅读教学时依然执行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体验和学习感受,导致部分学生把愉悦身心的语文阅读当作是一项枯燥的学习任务。本文将选取小学五年级学生为例,结合当前的阅读教学现状,探索出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语文;小学五年级;策略

在新课改革下,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不但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还应该要重视学生情感和道德的塑造,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由此可知,在教学改革后,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重心应该投放在素质教育上。小学语文教学不应该只培养学生们听、说、读、写和认字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感悟到我国传统语文文化的魅力和特色,而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当学生具备一定阅读素养之后,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主动地挖掘和剖析文章情感和表现方式,从而积累一定的阅读经验,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对于当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而言,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一、小学五年级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发展尚好,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理解和感受阅读材料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但是对文章的表现方式、隐藏的情感及阅读创造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阅读学习失去兴趣,产生抵触心理。同时研究表明,五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素养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女生在语言、记忆及文章联想方面要略优于男生,而且女生對文章的感情把握也较为准确和细腻,但是在小学五年级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差异,对男女生的教学模式都是一样的。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学习自觉性也在逐步提高,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已经能够自发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语文阅读素养也与一年级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五年级学生年龄还是比较小,认知也有限,在阅读学习时依然还是需要语文教师的帮助、指导和监督。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语文教师的教学都是极具功利性的,只注重学生阅读成绩的提升,在阅读教学中也是以考试题型和范围为主,并没有过多关注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感受和体验,从而也就导致学生对阅读学习的自觉性越来越低。

二、研究提升小学五年级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策略

(一)营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据相关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时,将会爆发出极强的求职欲和探索欲来驱使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而且当人体处于积极状态时,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掌握能力也比消极状态时要好。鉴于此,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当有意识地挖掘教材内容中的趣味化元素,并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学生学习感受和课堂体验,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今后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要在现有教材基础上不断创新和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而言,很多教材文章都是比较晦涩难懂的,而且与实际联系也并不密切,同时再加上教师平铺直叙的教法,更是难以培养学生对阅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为了打破传统语文阅读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语文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元素,同时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地引入一些教材之外的阅读材料,开拓学生视野。例如,语文教师在讲解记叙文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亲身感受人物语言对于故事情节的推动性;而对于那些情感比较难以琢磨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多媒体形式深入剖析文章主旨,从而让学生可以生动直观地感受到文章传递的真情实感,明白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韵味。

(二)制造情境,开拓思维

五年级学生正值青春时期,对周边的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五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并结合教材内容,制造特定的故事情境,鼓励学生已学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帮助五年级学生开拓思维,丰富想象,提高阅读素养。例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文章中就写了沙滩上颜色不一、形状百态的贝壳。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仅凭这句描述是很难想象到那样一副画面的。所以,语文教师在授课前可以先收集一些贝壳照片或者实物让学生对贝壳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然后再询问他们贝壳有哪些颜色,学生就会根据贝壳的照片或者实物回答出来,有淡绿的、黑色的、浅黄色的等,随后再接着询问这些贝壳都像什么形状,同时并暗示学生可以朝着贝壳形状像什么东西进行延伸,并不是回答像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学生在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想象后会觉得有的贝壳像香蕉、有的贝壳像甲虫等。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贝壳的颜色和形状,更好地理解文章中对沙滩贝壳千奇百怪的描写和惊叹,还能够丰富学生的想象,提高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构建榜样,树立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仅凭小学教材中的几篇阅读材料就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是不切实际的,阅读素养的提高是需要日积月累的不断阅读才能得以实现的。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萌芽阶段,教师应该要鼓励和动员学生摆脱课堂教学的束缚,多阅读一些课外的书籍材料。而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学生的阅读学习事半功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做读书笔记,对于那些语句优美的词句要及时摘录下来。读书笔记能够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提高阅读素养。当学生已经具备文章赏析能力时,除了摘录语句之外,还可以对文章进行深入剖析,挖掘文章的独特之处和优势在哪里,甚至还可以撰写对这篇文章的读后感,让每次阅读都能够有所收获和体验。教师对于读书笔记做的好的同学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其他学生以其为榜样,不断进步和学习。

(四)授予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不能够再以“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授予学生知识和方法,即使在短期内学会了某一种类型的解题方法或者是某一种类型文章的赏析思路,但是却不能够举一反三,一旦题型或者文章类型发生变化时,学生们往往会手足无措,这种教学方式并不适合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自学方法的指导和培养,让他们能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鉴赏文章和分析文章,从而为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一是长期指导。阅读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个短期的工程,而是长时间的积累。所以语文教师在各个时期各个文章讲解时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穿插适宜的指导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上《飞夺泸定桥》这课时,就可以直接从标题看出文章的中心词语“飞夺”,然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中心词进行整篇文章的学习。通过找寻文章关键词或者中心词能够更快速地理解和感知文章情感和内容。二是随机指导。即当课堂教学时遇到一些特殊的文章,或者特殊语段,又具有某种意义时,教师要进行指导和点拨,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拨云见日,明白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寓意。同时,教师在指导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遵照先易后难的顺序为学生授予正确的阅读方法。

三、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学生不断努力和积累,教师不断训练和指导才得以逐步形成的。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的树立,而这些与学生的阅读素养又有着一定的关联。所以,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要重点发展阅读教学,教师也需要不断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梁丹.小学生阅读素养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57.

[2]姚洁. 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主阅读素养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3]豆云芳.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对策思考[J].学周刊,2012(23):118-119.

猜你喜欢
小学五年级阅读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小学五年级阅读迁移式练笔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小学五年级英语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对小学五年级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