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2019-09-09 01:13谢耀楚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转化策略学困生小学数学

谢耀楚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科目之一,目前,数学教学强调“以学为本”,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只是一味地强调学习,却没有给学困生更多的“获得感”,从效果上分析,如果学生缺少“获得感”,那就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致和学习期望,继而影响学困生转化成效。据此,本文从增强学生的“获得感”角度,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希望能对各位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小学数学课本知识的学习对于数学思维尚未成熟的学困生来讲还是比较困难的,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缺乏一定的方式。从“人本教学”角度考虑,正是因为教师没有认识到学困生的学习需求,没有及时鼓励他们,从而使他们自暴自弃,甚至放弃数学学习。

为帮助学困生快速走出数学学习困境,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秉持“人本教学”理念,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同时渗透赏析教育,从而给予学生充足的“获得感”,增强其学习能力和信心,最终摆脱学困生身份。本文拟根据上述思路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学困生转化策略之总体思路和策略

(一)以学生为本,发挥其自主提问能力

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过程即是增强其“获得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要能主动提问,就可以主动思考和学习知识,就容易提升数学学习能力。所以在现代教育视角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秉持“人本教学”理念,提升学困生的课堂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这样才能激发其求知、探寻的欲望,继而通过问题丰富其学习收获,增强“获得感”。

(二)以教师为课堂引导者,渗透激励教育

数学教学中,教师也是重要的教育角色,学生有任何不懂的问题都可以请教老师,老师实际上也控制着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过程。所以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和启发者,需要积极发挥课堂引导作用,积极拉近师生关系,从而渗透激励教育,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使其愿意主动同教师交流不会的问题,继而通过交流丰富其学习收获,增强“获得感”。

二、学困生转化策略之培养主动提问能力

为更加具体的分析培养途径,本文以小学数学中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为例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一)培养兴趣

1.激發学生好奇心

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数学现象激发学生好奇心,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拿两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让学生分别测量每个内角的角度并计算内角和,学生会发现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完全一样的。这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始终是180°?

2.设置多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研究

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教师可以提问:“三角形两边的和为什么大于第三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复习线段、点线的位置关系等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然后继续深化问题:“三角形两边的差是不是永远小于第三边?”在新问题的引导下,教师就可以以定理引出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问题,从而使其收获更多的知识。

(二)想象联想

根据教学内容展开想象是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想象并主动思考和分析,继而发现问题,主动提问。

仍以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为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相反角度想象三角形,即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的三角形,当然,因为这样的三角形不存在,所以学生会发现,无论三角形多么细长或多么矮胖,三角形的两边总归会形成一定的夹角,而正因为有这个夹角的存在,所以三角形两边的和始终会大于第三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始终是同步的,而且学生能够像工程师一样进行多角度、分条件思考和想象,这会让他们会主动提出很多的疑问,同样也会收获很多的知识。

三、学困生转化策略之渗透激励教育

成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那是体现自身价值的最好“名片”。对于小学生来说,漫漫人生路才刚刚开始,需要数学教师对其进行系统的激励教育,使其明白成功的真谛,能够以激励自己为起点,从而收获强大的学习信心。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必须要正确认识激励教育的重要意义,将之融入教育工作之中,此处承接上例,继续分析。

1.以鼓励的态度维护学生的学习信心

学困生因为数学知识基础较差,所以有时会提出一些缺乏技术含量的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就会问:“为什么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是不是普通的三角形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客观上来说是有点“蠢”的,但从学困生角度考虑,实则是他们经过思考而提出的问题,是一个很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而教师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应该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千万不能因为问题简单就打击他们,要维护好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2.通过交流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和学生深入的交流共同,一起对三角形的其他定理定律进行更加深入而细致的讨论,例如什么是全等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以朋友的姿态和学生共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偶尔表现出自己的疑惑,给学生某种暗示:万事都没有绝对,以此来逐渐鼓励学生交流学习,而一旦他们形成了交流学习的习惯,就很容易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快乐和满足,从而收获满满的学习信心。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困生的“获得感”是帮助他们走出数学学习困境的根本方式,而根据目前小学数学教学情况,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提问能力和渗透激励教育两个方面优化数学教学,是最佳的教学途径。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不足之处还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秦丽华.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22):60-61.

[2]李涛.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2017:78-80.

[3]季晓霞, 张静.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6(18):152-155.

[4]孟飞. 浅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策略[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2):28-30.

[5]舒国喜. 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7(24):92-94.

猜你喜欢
转化策略学困生小学数学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转化”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
大学“学困生”成因及其转化策略浅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