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09 01:13农绍柏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应用

农绍柏

摘要:为了着重培养学生学习,基于问题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问题。面对现在的教学方式,进行问题解决策略、问题所在、如何提高学生提问的概率、将问题解决策略与实际相结合进行分析。不断地摸索中,教师们采取互动、引导、将数学问题与实际举例引发学生思考的措施,进而教师做好引导者。学生们在课堂上更积极、思维更活跃、数学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全面素质进行发展的结果。

关键词:问题解决; 小学; 数学; 应用

小学阶段是培养的最佳期,在这个期间里,数学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能为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做铺垫,也是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重要阶段。目前小学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所以,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要想提高小学学生的数学水平,还需要用问题解决策略的教学方式进行解决。

一、问题解决的含义

问题解决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便使问题的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思维过程。个体对问题情境的适当的反应过程。心理学的解释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是通过在数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和解决方法的思维活动。教师应以学生的情况出发,针对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思考,教师再加以引导,从而可以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利用问题解决问题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习激情

由于教师在给学生进行授课时,总会有不同的影响来导致课堂环境的变换。小学生由于是启蒙阶段,对教学内容不能完全理解[1]。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材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里了解小学数学的学习部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新时代下,身为引导者的教师可以在学生了解之后,带学生解决教材与现实遇到的问题。

在课前也可以布置任务进行问题情境的模拟。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2《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中做一个问题情境预设,创设一个超市买东西的情境,拿出你要买的东西,但不能超过二十块钱,超过的话就需要把钱数退回到20以下。在课前可以先把任务布置下去,面对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们挑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饰演。学生饰演购买者以及被买的东西都可以,老师当超市收银员,来进行最后东西的清算。东西用卡片来代替,标好是什么和价钱,其中学生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不能超过二十元。在此情境里,不光可以锻炼学生的数学加减法,还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了解不如意。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量,还锻炼了学生的生活技能,让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发散学生思维,提出问题并解决

在数学教学中要想更快的获取知识,就要先敢于提出问题,找到自己真正不会的地方向老师请教并加以钻研,学生找到自己不擅长后就要去试着解决问题。这样就会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应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将所有知识点摊开讲解。为了让学生勤加思考,应注重养成学习数学的思想,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只顾埋头苦学。在教学中,采取“疑问”的方法进行教学,传统教学传授知识时都是在直接讲解,语言呆滞古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2]。利用“疑问”方法,在教学进程中适当的进行疑问,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道题要怎么做才能得到结果;有没有更优化的解题方式。

例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检验中有一个问题,小明用三周时间读完一本书,第一周读了全书的1/4多6页,第二周读了全书的13/24,第三周读的是第一周的3/4,这本书共有多少页?当学生看到这道题时候会觉得很困难,只给出了看全书的几分之几多多少页,却并不知道书的总页数。教師可以先引出每页和整体的关系,解题步骤为:由“第一周读了全书的1/4多6页”“第三周读的是第一周的3/4”两个条件,可以得知,第三个月读了全书的1/4×3/4=3/16,多6× 3/4=4.5页.因此三周一共读了1/4+13/24+3/16=47/48,且多6+4.5=10.5页,也就是说,10.5对...,由浅及深的进行讲解,引出学生对题的理解。注重教学方式,不是生搬硬套的将答案摆出来,引导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联合实际,解决问题多样化

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为了提高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融合在一起,将实际的教学情况与生活中的案例结合[3]。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了数学知识,也对生活中的事件发生有所了解。所以,教师应改变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在生活中对学到的数学知识加以运用。

例如:在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位置与方向一》中,教师通过教室物品摆放位置来让大家直观的感受这些物品所处的位置和方向。课后教师可以留作业,让学生找出五个学校常见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记录在自己的本上。再上课时学生可以自行展示,看看哪一位同学的方向感比较准,正确率较高。这样的话,再次上课学生会更加认真听,回家家长让学生放东西放对了的时候学生也会很开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成绩提。让学生拥有了良好思维同时爱上数学,对数学更加努力学习。

结束语

在新课改中,教师作为引导者,一定要为学生指引好方向,不要传授对学生无益的教育方式。由此可见,问题解决策略的教育方式是正确的。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可以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变得更爱思考,也让学生脱离了传统教学,敢于发言。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也会让学生受益匪浅,通过实践应用,解决数学问题。由此,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会越来越清晰,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头脑敏捷才会更快的解决问题。教师应在课堂上广泛应用问题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罗柱森.采用参与式教学 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堂中应用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03):115-116.

[2]刘纲. 渗透数学模型思想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3]庄景霞.问题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246.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小学应用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