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09-09 01:13刘程晨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问题及建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刘程晨

摘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出现是源于我国技工院校等职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该模式是建立在校企双方合作的前提下,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就业能力。由于我国当前缺乏该模式全面推行的必要条件,“现代学徒制”无法在广大职业学校普及。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内涵谈起,具体讨论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几个案例,针对阻碍该模式运行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希望促进“现代学徒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推行。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问题及建议

现代学徒制是当今比较受到技工院校等职校欢迎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更强,比单纯接受学校理论教育的学生实际工作能力更强,比较受到用人单位和人才市场的欢迎。尽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诸多优点,但是在我国技工院校或职校的应用实践中有较多的阻碍,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本文便是探讨我国技工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情况,根据实际案例来分析当前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

一、简介现代学徒制

所谓现代学徒制,指的是技工院校或职校的学生在学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双重教导的教学模式。在该种教学模式中,学校教师主要负责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企业师傅则主要帮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学生同时具有学徒的双重身份。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教学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做到了能够跟未来的岗位要求高度切合,能够培养出比较符合企业需要且能很快上岗的人才[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确定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把现代职业教育跟传统学徒教育两种方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提升。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有诸多优点:第一,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他们发展成与企业需求高度匹配并且受到市场欢迎的人才;第二,对于职校建设来说,有利于促进其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职校教育模式的发展的完善。

二、技工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 订单培养式

“订单式”培养指的是在校企合作的前提下,企业和学校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的方向、目标和具体的培养方案,企业直接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跟学校一起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相关企业就业[2]。

十堰技师学院是国家重点高级技工学校,学校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到现在为止有服装、电子、汽车、数控等主要专业。为了培养更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十堰技师学院与湖北十堰先锋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确定“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十堰技师学院在该校管理系试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从学校来说,该模式大获成功,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学生入学率大幅度提升;从学生来说,该校订单班的学生在正式入学之前已经得到了很多企业的提前预定,在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到企业入职工作,而且在就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企业提供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对于企业来说,能够及时得到企业成长所需要的人才。十堰技师学院推出的“人才订单培养”模式得到学校、师生、合作企业的多方认可,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实习基地式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分两步实现对学生的培养计划:学生入学前两年在学校跟随学校老师学习基础的理论知识,最后一年或半年由学校组织学生统一到企业进行实习。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学校和企业分工合作,前者负责其理论知识,后者负责提供实习岗位,这是当前中国技工院校等职校中最常见的一种人才培养方式[3]。

当前按照这种方式培养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是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该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在多家企业内部均设立了专门用于该校学生实习的基地,能够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岗位。相对来说,这种方式实施起来比较简便,缺点是校企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岗位也不稳定,受到企业经营周期的影响较大。对于学校来说,在这种模式中处于合作的被动方,对于学生的培养力度也欠缺。

(三)企业办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企业出资办学,并且参与到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 企业作为学校的出资者和实际管理者之一,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包括确定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提供教学设施、确定课程安排,配备专业的教师等。而且,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立即进入企业工作,真正达到了招生和招工的高度契合[4]。

当前这种模式比较成功的是南海技师学校。该校与欧司朗佛山照明公司共同办学,双方共同参与到学校招生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包括校企双方一起招生,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确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与企业需要匹配的课程等,最终实现学校人才向企业的及时输送。这种模式能够为企业提前储备专业人才,对于学生来说在学到技能的同时还解决了就业问题,对于学校来说作为企业办学的辅助存在,减少了很多负担。上述都是此中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但是由于企业为此要承担的过多,资本耗费较大,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实力。

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当前现代学徒制在我国部分技工院校进行试点,有些学校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是却没有在更多的职校推行开来。其原因在于,现代学徒制取得成功的保障是校企双方之间能够深层合作,但在我国当前的环境下,有很多问题阻碍着校企双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欠缺政策和法律的保障

没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现代学徒制当前只是作为试点在我国部分职校展开,并没有从国家政策层面对其进行落实,也没有从立法上加以规定,导致参与各方一旦出现了利益纠纷,没有法律依据来加以处理,各方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这导致很多企业缺少参与的主动性[5]。

(二)企业参与热情和力度不够

中国当前大部分的企业成熟度不够,大多数企业的关注点在于谋取当前的利益,能够未雨绸缪培养企业未来人才的企业很少,这就导致大多数企业缺乏参与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基本动机。此外,企业一旦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中,为此需要承担相当的人、才、物成本,这些都加大了企业的负担。但是当前由于国家缺乏有力的政策和法律保障,不能确保学生毕业以后企业的利益,很多学生毕业以后很快跳槽,这些风险都减少了企业的参与热情和力度。

(三)学校管理制度漏洞较多

当前我国技工院校等职业学校在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比如课程安排不合理,理论性过强,实用性不够;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理论知识丰富,专业实践技能缺乏;教学设备落后;教材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管理混乱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职业院校教学水平的提高,对广泛推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也很不利[6]。

(四)缺乏财政支持,办学资金匮乏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技能培训,也需要学生真正参与到技术实践中来,这些需要企业为学生提供师傅加以实际技能教导,为他们提供可以操作的各种机器设备,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岗位进行实习,并为学生发放应得的工资等。因此,现代学徒制要想做好,必须得到企业的大力支持,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但是企业因此要付出的成本太高,需要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但是当前我国政府一方面在技工院校等职业院校的财政投入本来就很少,另一方面也没有向参与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补助或其他优惠,导致企业参与办学资金压力太大,因而不愿意与学校进行深度合作。

四、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针对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行过程中的诸多阻力和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改进的建议:

(一)明确优惠或支持政策,给予立法支持

政府明确出台相关支持或优惠政策,并且对参与方加以立法保障,提高各方尤其是企业的参与积极性。针对当前很多企业由于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不愿参与办学的情况,政府应该明确出台可以实行的政策,为参与企业予以资金上的支持,或者给予必要的优惠,减少他们的负担。另外,应该进行相关的立法,能够保障参与各方的利益,或在出现纠纷的时候,能够有具体明确的法律作为处理或审判的依据。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出台政策还是立法,都要具体可行,不能只是做表面文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障参与方尤其是企业的利益,使其免除了后顾之忧,才愿意积极参与到办学中来[7]。

(二)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完善院校内部管理制度

由于“现代学徒制”在我国出现时间较短,所以在推行的过程中,需要多参考借鉴国外和国内成功办学的先进经验,跟学校自身的办学目标和特色相结合,找到适合院校自身目标和要求的办学思路和方法。也要参考学习成功案例,完善院校内部的管理制度,解决当前我国技工院校等职业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为推行现代学徒制铺平道路。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一定要结合院校自身和当地企业需求的实际情况,避免因为照搬造成的水土不服的问题。

(三)給予财政支持,减少校企双方资本负担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全面实行需要校企双方合作,尤其对于企业来说,一旦全面参与进去,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负担。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于职业学校的财政支持,尤其是给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专项财政资助,或者给予参与办学的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或资金补助,在减轻办学校企双方资金压力的同时,提高了其参与办学的积极性,能够有利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成功和更大范围推广[8]。

五、结论

我国技工院校等职业学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严重不符的问题,学生的理论知识过多,没有具备企业所需求的实务操作技能,毕业之后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因此就业难度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技工院校等职校逐步开始试点,目前出现的模式主要有订单培养式、实习基地式和企业培养式。总的来说,这些模式各有优缺点,但是由于当前我国整体环境的限制,“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无法在我国得到全面推广,本文根据当前该教育模式的诸多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希望促进该模式在我国的顺利推行。

参考文献:

[1]陈宏图.我国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3,(3):69-70.

[2]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3]刘晓.我国学徒制发展的历史考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1.9.

[4]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猜你喜欢
问题及建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特征的复杂工件数控加工关键技术研究
煤炭行业工伤保险存在问题的研究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煤矿岩巷机械化作业线在新安煤矿的推广与应用
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防雷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