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工工艺类课程工学结合的改革与实践

2019-09-09 01:13穆远庆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改革与实践工学结合

穆远庆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化工行业发展的越来越好,随之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学校中,想要实现化工工艺类课程的工学结合,需要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把教学做结合起来,进而使学生可以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下文针对化工工艺类课程工学结合的改革与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化工工艺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化工工艺课程;工学结合;改革与实践

学校利用工学结合的模式,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培养具有较高素养和技能人才的客观需求,并且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工学结合,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使学生可以在进入到社会以后具备一定的经验与经历,进而具备初步上岗的能力,以便于学生更好、更快的对职业岗位与社会进行适应。随着化工行业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升,在化工工艺类课程中,实施工学结合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使学生成为行业和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化工工艺类课程工学结合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结合化工工艺类课程培养目标的需求,根据化工企业中实际岗位对能力的需求,把工学结合模式作为基础,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挑选,把学生作为中心,把任务驱动和项目引领的教学手段作为基础,指引学生对化工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技能进行训练,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学习能力[1]。通过对化工工艺类课程的改革,对教学内容、手段、方法、考核形式进行整合,进而使理论和实践、上课和操作、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效融合,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在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时,需要把专业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技能应用能力等作为基础,根据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课程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进行考虑,并根据校企合作单位的实际生产过程,把真实工作任务当作是载体,来对学生进行课程教学和实施课程改革。

二、化工工艺类课程工学结合改革方案和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化工工艺类课程需要学生对相关原理和设备的构造进行掌握,加强应用,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4]。把工学结合的理论教学和实践实训进行有效融合,指引学生把课程知识和技能进行充分融合,进而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尽可能把课堂和车间、教学内容和岗位技能等进行有效衔接。结合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对相关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整合,把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技术进行融合,实现工学结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确定以后,需要把课程教学转变成为项目式教学和模块教学,把实践技能的培训作为中心内容,把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主要动力,把各项课程中的单元操作进行分解,转变成为较为独立的教学模块,并把教学模块转变成为教学任务。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把模块实践内容进行分解,指引学生通过实训实践对任务进行完成。在对教学模块的操作进行完成以后,需要根据化工企业实际生产工艺,把所学内容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生产工艺中,使学生可以了解大各个单元的操作之间的联系和各自单元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以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为了可以保证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适用性和针对性,为学生未来工作中可以更好的进行操作应用,教师可以把化工工艺类课程的教学过程,根据化工生产工艺的技术特点,根据工学结合理念,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构建。例如,在“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中,教师可以把该课程分解成为以下6个单元,详见表1。

三、化工工艺类课程工学结合改革的实施策略

下文针对“化工原理”课程,对实施工学结合策略进行详细阐述。

(一)“化工原理”工学结合模式具体实施的原则

首先,需要根据化工原理的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把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融入“化工原理”课程教学中[5]。其次,为了可以有效突出教、学、做的一体互动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基础,把上课的场所转移到实训车间与多功能教室中,并保证全程开放。在实训车间中,全部都是整体设备,在多功能教室中,可以把各种管、件、化工常用设备的内部世界与工作原理展示给学生。在该种情境中,教师需要对实践任务进行布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任务中对职业岗位需求进行分工,并且自主完成全部过程,其中涉及到知识获取、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控制过程、评估过程、结果评定等,使学生可以对一整

套的知识学习与应用机制进行认识。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以往的三角形教学模式被打破,师生之间的角色实现呼唤,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可以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学习到相应知识,提升了应用能力与职业上岗能力。

(二)“化工原理”工学结合模式具体实施的案例

例如,在讲解“传热技术”这一模块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并完成以下设计。第一,对目的进行明确。对化工单元操作中的传热知识进行学习,并应用相关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解决,通过现场设备,对列管式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进行测定,把热流体转变成为空气-水蒸气,在该过程中要求学生自主完成。第二,对资料进行查阅。对教材和图书资料进行充分利用,对工业换热目的与应用进行了解,对传热基礎知识进行学习,对工业换热的认识总结进行撰写,教师进行评点,在合格以后学生可以进行下一步实践[6]。第三,知识积累。认知列管式的换热设备,根据理论系统性

的进行讲解,讲透主要知识点,并进行分组讨论,通过流程图,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进行模拟,教师进行点评。第四,方案制定。对详细操作方案进行制定,各个小组之间对操作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评定,并进行点评报告,最后教师进行综合点评。第五,静态模拟。针对制定操作方案合格的小组,可以在现场设备上,通过流程示意牌,进行静态模拟演示,若演示过关,可以进行下一步实践。第六,实际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对操作方案的可行性济宁验证,利用摸索,对完整的操作方案进行确定,进而实施正常操作。第七,报告撰写。对传热技术模块的技术资料进行整理,处理和分析相关数据,进行详细报告。第八,结合过程,对评判标准进行讨论,评定和评比实践结果,并进行经验和交流。

四、化工工艺类课程工学结合改革考核形式

在化工工艺类课程中,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情况和操作能力情况进行检验,考核的内容主要为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内容,还需要对职业技能的能力需求进行保证,而以往的考核形式已经无法满足工学结合教学模式[7]。在对化工工艺课程进行改革以后,考核的内容更加倾向于任务完成的过程,根据结果进行评定,创建把能力作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在考核内容中,主要涉及到基本技能、出勤率、职业素养、实踐操作、团队精神等等。考核的形式,可以利用项目考核的形式,也可以是阶段考核,或者是可以进行知识问题等等。在考核中,过程考核的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之六十,结果的分数占总分数的百分之四十。过程考核内容主要有岗位纪律、学习态度、任务完成进度、岗位职责认知、知识综合运用、协作精神等等;结果评定内容主要是根据项目完成的情况和实训报告。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化工工艺类课程教学中,实施工学结合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技能。工学结合模式,可以实现教学做的结合,进而使学生可以不断的提升专业能力和素养。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专业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通过合理有效的手段,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对学生实施工学结合的模式,使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提升专业技能和素养,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彭德萍.化工工艺类课程工学结合的改革与实践[J].化工管理,2017(35).

[2]孙娜,邸青,张志华.化工工艺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创新[J].当代化工研究, 2017(5):186-188.

[3]汪萍,曹媛媛,殷伟芬,等.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化工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18,v.31;No.113(02):95-97.

[4]林志伟.浅谈工学结合课程的教学过程管理[J].科教导刊,2017(24).

[5]曹国锋.优化工学结合课程体系,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研究[J].才智,2018(36):80.

[6]黄彦莉.关于职业学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开发的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7(1):115-116.

[7]孙焕花.化工单元操作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以“吸收解吸”单元操作为例[J].山东化工,2017(12):171-172.

猜你喜欢
改革与实践工学结合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农业院校《食品分离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面向区域产业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谈高校琵琶演奏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
通识教育背景下行政文秘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实践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