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现状、困境及出路研究

2019-09-09 02:22李晓静郭飞燕
决策探索 2019年16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精准

李晓静 郭飞燕

2015年,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贫困人口必须全部脱贫”,并制定了详细的扶贫工作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针对“怎么扶”的问题,国家将“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列为“五个一批”之首,提倡“扶贫先扶智”。 而在教育扶贫领域,教育部等部门在相继出台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中,将职业教育列为教育扶贫的重要举措。

作为我国众多教育类型之一的职业教育,具有基础教育水平要求低、劳动生产技能易掌握、培训期短、就业快等优势,与各级政府提出的精準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要求相契合,可以成为我国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路径之一。因此,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和助推精准扶贫的新形势下,分析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现状和困境,探寻具体实践路径,对精准扶贫的落实和职业教育改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现状

在对目前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措施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后发现,职业院校参与精准扶贫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职业院校对贫困地区适龄学生开展学历性教育和对贫困地区返乡人员、务农人员开展非学历性教育;一种是职业院校以“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形式到贫困地区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一)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学历性教育

相对于其他的扶贫形式,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学历性教育堪称“造血”性扶贫,可以有效地提高贫困家庭的受教育水平,阻断“代际贫困”。其效果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在经济收入方面,中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远远高于高中毕业生,且年收入会随着技能的逐步成熟而提升;其二,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经济收入方面也不逊色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生,高职院校少数拔尖的毕业生年收入甚至会超过本科毕业生;其三,不论是中职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经济收入增长的前景广阔,既可以通过就业提升家庭整体收入,也可以在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通过创业带动家庭成员乃至其他家庭的整体收入。《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高职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持续稳定在92%,毕业三年后月收入增幅达到76.2%,毕业生创业比例3.3%,成绩斐然。

(二)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非学历性教育

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非学历性教育主要途径是对农民工、返乡务工人员等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多是围绕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展诸如电工、电焊、育婴师、电子商务从业人员等培训工作,以此来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再就业能力,从而达到“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另外,对于农村从业人员,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开展农村旅游、农产品种植、畜牧业养殖等技术培训,以此提升农村个体经营户的生产水平和经营能力,打造有文化、有技能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

(三)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走出去”战略

“走出去”战略是职业教育为了实地掌握贫困地区的经济状况、致贫原因等而采取的一项举措,这一举措主要通过委派扶贫驻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党务工作者等形式,根据贫困地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

事实表明,“走出去”战略对于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来说是一项既直接又有效的举措。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几年来,先后委派5人到济源市贫困地区柳玉沟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们通过了解村民们的生活情况、主要经济来源以及种养殖情况等,整理建立民情民意档案,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先后制订了“三年帮扶计划”和《2018—2020年柳玉沟村集体经济增收三年工作方案》及《柳玉沟沟域经济综合项目实施项目》,成立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引导贫困户和农户种植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及经济类作物,养殖纯天然订单畜产品,集中收购、加工、包装、创建品牌,统一对外销售,让群众增产增收。

(四)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请进来”战略

“请进来”战略即贫困地区选拔一批人员到职业院校中再学习、再提高。这些人员可以是贫困地区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新党员等,也可以是贫困地区学校的任课教师、管理人员等。“请进来”战略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人员的思想觉悟、引导其工作方向,但受当地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给贫困地区人员带来直接的收益。相对于前面的几种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举措来说,“请进来”战略容易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精准扶贫成效。

二、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困境

目前,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发展水平与精准扶贫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存在着诸如扶贫“精准性”与职业教育招生体制之间的矛盾、待脱贫人员需求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等软硬件条件之间的矛盾等等。

(一)职业院校的招生体制制约了对扶贫对象帮扶的精准性

要从根本上阻断贫困地区的“代际相传”,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的“精准性”,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造血”“输氧”原动力。

就目前职业教育的招生体制来说,中职院校的招生规模正在逐年紧缩,2014—2018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机构)数量从9380所减少到8367所,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仅为559.41万,而同时期的初中毕业生人数达1454万,其中有792.71万进入普通高中进行学习,这就意味着有近100万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了社会,其中不乏出身于贫困家庭的学生,这部分人员受教育水平低、没有一技之长,过早走向社会势必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成效,也就无法实现对脱贫重点人群的“精准聚焦”。

相对于中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缩小,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人数在逐年增长,2019年,教育部提出高等职业院校扩招100万。但由于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导致职业院校生源质量不高。这就意味着有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无法在三年之后像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样,用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敲开就业单位的大门。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还需要从多方面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从而扩大贫困家庭孩子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机会。

(二)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等软硬件条件不足,无法满足待脱贫人员的实际需求

在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的软硬件条件为扶贫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而就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实验实训设备等软硬件条件而言,存在着教学条件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实训设备简陋等诸多问题。《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显示:全国已经建成1000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00所中等职业学校达到省级重点学校建设标准,覆盖了中职学校2/3的在读学生。但这部分优质的中职学校多集中在省会或二三线城市,而县级中职院校少之又少,更不要说贫困地区的中职院校了。

高职院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推动下,最近几年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办学条件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高达1:17.73的师生比,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个人发展,教师们在完成超额的教学任务之余,很难有精力完成学校开展的扶贫人员培训或扶贫项目开发等工作,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当前多数职业院校在对接精准扶贫工作中不主动出击、对扶贫项目参与不积极,在开设扶贫培训班的过程中,思想消极懈怠,抱着“不出事就好”的想法,影响了国家、省市各级部门扶贫项目的落实和扶贫资金效应的发挥。

(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与帮贫内容的多样性不匹配

“智慧扶贫”要求对贫困地区的帮扶工作不再是救济性扶贫,而要转变为开发性扶贫,其内容主要是让贫困人员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通过自身的智慧创造财富、摆脱贫困,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获得需要一定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积累。对于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非学历性教育来说,扶贫项目培训时间短、待脱贫人员能用于学习的时间有限,需要职业教育课程质量进一步提高,而目前职业教育在对接精准扶贫的工作中,存在课程开设多、精品课程少,热门课程多、实用课程少,普世性专业课程多、地域性特色课程少等问题,这些问题会在扶贫工作中逐步削弱待脱贫人员参与扶贫项目培训的积极性。目前,某些地域的扶贫项目培训班参加人数由开课时的近百人,到结课时不足半数的现象就印证了这些问题。

(四)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使扶贫效果的长效性难以得到保障

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就要确保“不返贫”“不增贫”,也就要求所开展的每项扶贫工作都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是长期的作用。但目前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因管理机制、协调机制不完善而导致的问题。

其一,职业教育机构类型繁多,其管理也是“多头领导”,比如中等职业院校、高等职业院校、职业高中等隶属于当地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或者行业部门,技工学校、社会培训机构则隶属于人社部门,而扶贫办归地方政府管理。这种分散性的管理机制制約了扶贫项目的精准性和长效性,使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资源整合率低下、制度性成本增长、扶贫重要事项难以协同开展,也就造成了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推进慢、落地难,扶贫培训项目“开展一期算一期”,影响培训内容在扶贫工作中的落实。

其二,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缺乏协同作战,特别是跨区域、跨院校之间的深度合作、联动效应明显不足,资源流动性差,在对接精准扶贫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互相推诿、各自为政的局面。贫困地区薄弱的职业教育力量,需要通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师资条件、教学设备等资源的流动加速发展,而目前优质的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进行支援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不足以满足其需要。贫困地区职业教育的规模不足,将严重影响当地人员的受教育水平,制约当地脱贫攻坚效果的持续性和长效性。

三、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出路

(一)优化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保障精准聚焦帮扶的广度

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大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的重要指示,要通过“傍身技能”脱贫致富典型案例宣传引导当地群众了解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从而转变他们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其一,大力宣传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关联性,使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重要性、个人职业技能提升与脱贫致富的关键性等观念深入民心,逐步改变这些地区群众重普教、轻职教的观念。其二,完善和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根据扶贫工作的实际需求合理调整职业教育结构,拓宽贫困地区学生学习技能、继续深造的渠道,并鼓励其他职业教育机构参与到扶贫工作中,以此来保障扶贫工作精准聚焦的广度。其三,以职业资格证书、劳动技能证书等具有吸引力的就业“敲门砖”吸引贫困地区人员主动参与到职业教育中。目前,我国各行各业都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了相应的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可以以待脱贫人员取得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者劳动技能证书作为标准之一,来衡量针对贫困家庭、个人“深度聚焦” 的成效。

(二)明确人才培养导向,保障课程内容符合精准扶贫的实际需求

要取得全面拔根脱贫的决定性胜利,就要确保每个阶段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性和长效性。因此,在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要以“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向,根据当地产业发展和地域特色开设专业,根据待脱贫人员就业或创业的实际需求构建课程体系。专业设置中要明确:专业配套基础设置是否完备,是否开设有服务“三农”相关专业,专业设置是否符合当地产业政策发展需要,专业校企合作是否能够为贫困人口就业提供便利等。课程建设中要明确的问题有:课程内容是否根据贫困人口类型进行精准分类,是否开设有特色农产品课程,是否开设有民族手工艺课程,是否开设有休闲观光相关课程等。人才培养中要明确:职业教育帮扶对象是否做到了精准识别和细分,职业院校与企业是否针对贫困人员开设有订单班,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是否能够顺利开展等。

除了中高职院校,其他的职业教育机构在招生体系和课程建设方面,可以更加开放和有针对性,对于贫困地区复杂的劳动力类型和学生群体来说,这些职业教育机构可以将短期集中技术技能培训与长期分散性技术技能培训结合起来,将学历性教育与非学历性教育结合起来,建立更加具有弹性的学制,开设个性化的培训项目和就业指导,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三)搭建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的平台,保障职业教育参与精准扶贫的力度和深度

随着“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兴起,传统的职业教育也在逐步发生变革,目前国家及各省市都建立有“慕课”“尔雅课程”等网络学习平台,以满足学生及社会人员自主学习的需求。那么对于扶贫工作来说,如果能够在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之间搭建起一个数字化教学平台,一方面可以降低职业院校软硬件资源不足对精准扶贫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贫困地区人员随时随地学习的要求,保障扶贫成效的持续性。

当前,影响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有效性的原因之一就是两者之间存在脱节现象,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或者平台对两者进行统筹运作。因此,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平台的建设可以利用大数据对贫困对象进行精準帮扶,使扶贫对象有选择性地参加“扶贫教育”、职业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教育”。通过该平台,扶贫对象可以自由选择并提交扶贫项目参与申请,职业院校也可以定期根据参与人数开展创业项目讲堂。该平台可以面向全省、全国,突破地域的限制,拓宽扶贫对象的可选择范围,使有特色的扶贫项目能够在当地落地生根。

(四)完善多部门统筹协作机制,保障精准扶贫有序推进

脱贫攻坚工作涉及部门较多,各部门在实际扶贫工作中存在过多干涉或者不关心的问题,使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受阻或流于形式。为了充分保障精准扶贫的成果,必须在相关部门之间建立协同工作的机制,界定好各个部门参与该项工作的职责和权力,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涉及的人力资源部门、教育管理部门、扶贫部门、农牧渔等部门之间建立起统筹协调、沟通的管理体系。其一,可以促进资源、信息的共享,多部门联动推进扶贫对象技能的培训和劳动力的输出;其二,可以进一步增强优势职业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职业院校增援的力度,加强职业教育跨区域、跨院校之间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其三,可以将当地特色产业、企业引入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利用当前职业院校有效的校企合作资源,广泛动员多方力量,根据扶贫对象需求开设“订单班”“定向班”等,形成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总之,在职业教育对接精准扶贫的工作中,既要做到“精准招生”“精准资助”,还要能够“精准培养”“精准培训”,实现“精准就业”。职业教育必须充分发挥其“能力扶贫”的优势,采取多样化手段和途径,真正做到“扶智”“扶志”“扶心”,通过扶贫对象精神层面、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达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全民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本文系2019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的模式构建研究”(19240041029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职业院校精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精准的打铁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