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实践意义和作用

2019-09-09 01:13汪德友
赢未来 2019年4期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意义

汪德友

摘要:在教学改革实践新常态下,教学方法随之增多,客观上为教学体系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创造有利条件,其中问题教学法作为新型育人模式之一,主要是指师生以问题为载体进行交流互动,教师可面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亦可根据学习需求自主提问,在分析、解答與提问进程中消化吸收所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综合质量,问题教学法应用价值可见一斑。本文以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为例,探析高中物理问题教学实践意义及作用,以期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教学法;意义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教学难点、重点之一,教师需通过教学实践确保学生可以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内涵,质量、力、加速度之间的关系。掌握控制变量法应用方式,可利用图像分析法解析物理量,掌握该定律、公式应用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进行实验,探索发现物理规律,形成科学观念、创新观念、实验探索等观念,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素养,在学习进程中体会物理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物理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基于此,为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探析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意义及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探析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一)预习与复习。为保障学生可以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应运用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预习、复习物理知识,确保其知识体系融汇贯通,为学生科学开展物理学习与实验活动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可面向学生提出如下复习问题,如何理解加速度,加速度公式是什么,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因素有哪些,牛顿第一定律是什么等,指引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奠定牛顿第二定律学习基础,助力学生建立良好的物理学习体系,通过运用问题教学法为教学实践铺平道路。教师在针对学生问题回答情况进行点评、补充前提下,提出如下预习问题,如加速度、质量、力有哪些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内涵是什么,其公式表示什么意思等,使学生在问题指引下自主学习,在预习本节课内容过程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其中学生自学、解决问题、总结分析、探讨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过程[1]。

(二)知识讲解。在知识讲解前教师可提问道:“牛顿第一定律带给你哪些启示?”有些学生回答道:“若物体不受力则呈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学习状态前提下继续提问道:“若物体受力不等于零其运动状态是怎样的?”而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探寻影响物体运动状态相关因素,为此教师可鼓励学生群体带着问题进行实验,选择两个质量不等的物体,对其施加一定的力,观察物体运动情况,使学生明晰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即在m不变情况下,F↑,加速度↑,在F不变时,m↑,加速度↓,同时引导学生思考a、F、m定量关系,在该问题加持下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鼓励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物理实验,用纸带、小木块、小车、打点计时器、木板等材料进行实验,使学生在实验进程中得以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相关基础知识。

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树立科学探索意识,教师可鼓励学生运用身边的工具及素材进行实验创新,如有的小组将两枚扣子中间黏贴一定厚度的纸板制作成齿轮,将小车一端连上线并与桌腿方向一致,在线的另一端悬挂橡皮,且不断增加橡皮数量,观察小车运动情况,记录F与m,在组内分析数据,得出学习结论,继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创新实践等能力,契合新时代立德树人内涵,基于学生在合作实验进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进程中将深入掌握物理知识,提高问题教学法应用质量。

(三)例题解析。例题是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重要手段之一,以例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如题:在应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质量、加速度、力的关系时,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平衡时,用细绳悬挂重物,在小车上系定滑轮B、在改变小车质量进程中无需关注平衡摩擦力C、在实验进程中先放开小车而后开电源D、“小车质量大于重物质量”若无法被满足则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学生通过解答该例题明晰平衡摩擦力对实验不会产生影响,其与小车质量的变化无关,达到帮助学生夯实物理基础知识的目的,体现问题教学法实践意义。为保障例题解析科学高效,学生可在思考问题进程中有所收获,教师应灵活调整物理问题,科学设计例题,确保例题内容契合学生学习诉求与教学需求,为体现问题教学法实践意义奠定基础[2]。

二、探析发挥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作用的方略

(一)树立问题教学意识。教师需明晰提问主体、设问意义等教育目标,树立问题教学法实践意识,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时,可鼓励学生提出学习问题,明晰学生自学成果,以学生所提问题为导向调整物理教学方案,拓展问题教学法应用途径,使学生得以充分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知识。

(二)创新问题教学法实践模式。例如,教师在进行例题解析教学时,可采用微课教学法,在层级教育思想指引下,运用网络整合物理例题教学资源,根据学生牛顿第二定律知识掌握情况合理设计例题,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使问题设计更加多元,学生在解析例题进程中掌握物理知识,提升其核心素养,同时可以网络为依托在线提问,建立线上、线下问题教学联动体系,继而发挥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积极作用。

(三)做好教学总结。在教师结束牛顿第二定律教学后应提出若干问题,如“什么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质量、外合力、加速度关系是什么”、“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是什么”、“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哪些特点”等,用以检验学生学习实况,以问题为载体梳理其物理学习思路,弥补课堂教学缺陷,做好物理教学总结,使问题教学体系更加完善,为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奠定基础[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提高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教师应科学运用问题教学法,树立问题教学意识,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创新问题教学法实践模式,做好教学总结,体现问题教学法实践意义及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晓华.浅议如何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实施问题教学[C].//2016年4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 宋文久.对高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的一点小见解[C].//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十一卷..

[3] 左广虎.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J].魅力中国,2019(7):53-54.

猜你喜欢
问题教学法高中物理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生之意义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激发思维灵感在高中语文问题教学法应用分析
问题教学法在思修教学中的实践
基于卓越电气工程师培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改革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