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校园合作,助力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2019-09-10 07:22高思强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2期

高思强

摘要:安徽省自2016年11月开始教师资格证“国考”,其更加倾向于考查应试者的实践能力。因此,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应探索迎考过程中如何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地适应“国考”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以本校为例指出深化校园合作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应对“国考”的一个有效举措。

关键词:教师资格证考试 校园合作 亳州幼师

一、亳州幼师教师资格证考试迎考过程及现状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安徽省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师范生将不能直接认定具有教师资格,必须通过考试获得。笔试在每年3月和11月各举行一次,面试在每年5月和12月各举行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以下简称国考)只有考试大纲,没有指定的考试教材,教师准入门槛逐步提高,考试难度加大,师范院校传统教学面临着严峻挑战。

这对于已经办了30年幼儿师范教育的亳州幼儿师范学校也是一个高难度的新挑战。但亳州幼师人不惧挑战,敢于探索,走出去,请进来,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继2017年3月份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2014级中专班毕业生取得了80.32%的笔试高通过率后,2018年3月全国教师资格证考试中2015级中专班毕业生取得了92.17%的笔试高通过率,在全国同类师范院校中遥遥领先,得到了学生、家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笔者分管负责此项工作,深知成绩来之不易,更知道目前仍有部分师范院校并没有真正重视这项工作,故在此把本校应考措施和过程做一简介,与教育界同仁共同学习交流,反思提升。

面对国考的压力,学校上下经历了从迷茫、焦虑到淡定、自信的一个心理过程。这期间,“走出去,请进来”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去”就是学校领导带着相关科室负责人和骨干班主任、教师参加国内外幼教年会,获得相关考试信息,及时到参加过国考的外省师范院校学习考试经验,逐渐提高了对考试的认识,明确了考试要求与外地经验做法,帮助学校班主任和教师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信。同时,这期间,开展“请进来”活动,学校不但邀请外省幼教考试专家进校对教师进行思想动员和考试辅导,而且大力加强校园合作,邀请幼儿园园长来校开展座谈,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资格证考试大纲要求(二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和具体考点,进一步明晰了幼儿园教师国考的目标所在,对幼儿园教师培养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更加注重对具体实践能力的考查,要求考试者对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教学现象有针对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这也正是部分师范毕业生进入幼儿园后遇到的问题。

根据外出学习的经验和幼儿园园长座谈得出的结论,学校领导结合学校实际,以教务处作为核心负责科室,学生处大力协同,决定首先解决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的危机和责任等思想意识问题,然后开展课堂教学及课程改革,这期间聘请优秀幼儿园园长为课程指导专家,全程参与打造一支肯奉献、善思考的教师团队,以此为教学核心力量,向课堂要质量,编写校本教材,增加练习和考试频度,营造浓厚的迎考氛围,坚持不懈地“全程抓,抓全程”,其间不敢有丝毫懈怠,终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二、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校园合作发挥作用的启示

回顾整个迎考过程,笔者深深地感到有三点值得继承和发扬。一是备课组长负责人制度,目标导向是成功的保障,为了做到事半功倍,围绕目标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学校实行备课组长负责人制度,即一个考试模块内容由一个负责人(备课组长)牵头,开展集体备课,研读考试大纲,提炼出考点,然后细化到每个学科,提高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二是加强考试训练和课外辅导,原来晚自习的说话课改成笔试自习课。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加强笔试训练。尤其班主任要抓好日常管理和心理疏导,在班级学习群体形成和迎考氛围营造上功不可没。其中一个2014级中专班笔试通过率达到96%,可见管理出效益。三是深化校园合作,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调整,主要表现为增加文化素养课的学习内容,更加重视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学校将原有的文化通识课程调整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同时加大实训课程的教学力度。学校从附属幼儿园等优秀幼儿园聘请一线骨干教师进行授课,并要求学生编写幼儿园真实的教学活动设计进行讲课,教师进行评课,多次反复实践,从而加强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与此同时,为了适应幼儿园教学的需要,学校仍然重视艺术课程的开设,夯实学生的艺术专业基本功,以应对面试。

通过对考试结果的反思,笔者认识到开展校园合作在学校迎考初期对考试目标的清晰认识上、在应考过程中逐渐进行的课程调整上,包括笔试之后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的面试上都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所以深化校园合作必将进一步推动教师资格证改革。亳州幼师一向注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在亳州三县两区和阜阳三区五县总共建设了63个教育实践基地幼儿园,学校经常性地安排各年级的学生到教育实践基地进行见习和实习活动;定期举办园长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选派学校优秀教师到幼儿园对实习生进行教学指导,并且开展专业课教师到幼儿园进行针对性地实践锻炼,丰富教师的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这些日常性的校园合作交流对于专业教师的应考素养提升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而以教师资格证考试作为抓手,双方教师的密切交流将进一步深化校园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下一步深化校园合作的思考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第三大项是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其中第(九)条中深化“引企入教”改革,这样表述: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由此可见,如果专业教师教学以讲授法为主,缺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就很难培养學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很难适应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要求。而幼儿园每天在大量地发生着真实的教学案例,校园合作最需要在教学这一环节上更加深度地融合。通过模拟或创设实际教学情境,由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面对这个考试的倒逼要求,专业教师的教学研能力需要不断地提升。

可见,学校应该更多地组织专业课教师包括艺术课教师到幼儿园去,做到既仰望星空,明晰国考的要求,又脚踩大地,知道幼儿园对教师各方面的真实需求,避免闭门造车,做一名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不同学期开展的见习和实习质量和效果,指导学生关注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身心特点,学习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智慧,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面对教师资格证背景下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现状,中等师范学校需要积极面对这种挑战,一定要在深化校园合作的基础上加强“课证融合”的研究,努力把日常课程设置和笔试、面试要求有机融合。幼儿园可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校本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尤其是强化见习、实习跟踪,提升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幼儿园需要的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同时学校要提高学生“三学五大领域”知识、能力等国考基础知识,还要提高与幼儿园教学相结合的艺术类课程质量。

总之,国家教师资格证迎考是指挥棒,它的变化和要求将引导学校教的变化,同时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要求也是人才培养方向,它指导和倒逼师范学校要深入研究。但万变不离其宗,学校只有开展符合规律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深化校园合作,才能逐步提高教书育人质量,最终实现教考合一的“裸考”,从而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平的幼儿教师,办好人民满意的幼儿师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