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分析及策略

2019-09-10 04:53刘少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5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刘少文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课内和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内阅读是基础,课外阅读是拓展,后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换言之,课外阅读俨然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将针对课外阅读兴趣激发着手,从九年级学生教学出发提出几点实践经验,以期提升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学习效益。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心智发展和思想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实现广泛且有效的课外阅读,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发挥课外阅读素材的品德教育价值,对学生成长和成才意义重大。现阶段,很多初中生对课外阅读提不起兴趣,需要语文老师这一引导者从中发挥作用,激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兴趣,做好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升课外阅读的价值。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分析

青春期的初中生正处于人格快速发展、习惯快速养成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是有重要价值的。

(1)有利于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语文课外阅读的丰富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感受不同作者构建的文章情境。阅读和写作是人类文化活动中两个关键环节,阅读是将知识输入的过程,写作则是将输入知识融合个人思维和看法进行输出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相生相伴。创作时的词汇需要以丰富的课外阅读来支撑,创作主题的构建更需要丰富的课外阅读,阅读量的提升会逐渐从量变到质变,读者也就不由自主地成了作者,学生的写作也就迎刃有余。

(2)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语文学科是包罗万象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其他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有辅助作用。课外阅读的内容不仅局限于文学类作品,科技、历史、奇幻、生活、哲理、艺术、情感、幽默等各领域的书籍都可阅读。阅读种类丰富的书籍,犹如在和不同领域的专家对话,能够获取很多课内学习中涉及不到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全面提升对各个领域、各个学科的兴趣。

(3)有利于学生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的发展

一本好书,是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借助语文课外阅读,学生们在内心树立英雄形象或学习榜样,在阅读中潜意识将个人思想和行为与书中人物形象进行对比,在实践中学习和模仿,无形之中提升了个人思想素质和道德素养,有利于初中生们人格的健全。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策略

兴趣是初中生们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需要老师以课内文本资源为引导,为他们推荐合适的课外书籍,提升他们课外阅读的技能,优化家庭课外阅读的环境。

(1)借助文本资源激发学生课外阅读欲望

课外阅读兴趣的激发有赖于课内文本作用的发挥,初中语文老师要让学生投入到语文阅读课堂当中,学生在产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后,自然会積极主动阅读相关书籍,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文本资源的教学在教学大纲中是主要的教学内容,老师在完成授课时要做好课外阅读的延伸,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在阅读九年级上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课时,学生读完林徽因的诗歌总有意犹未尽之感,对生命、对新生事物油然而生的强烈赞美之情,引导学生下课后阅读林徽因的其他作品集,查阅林徽因的相关资料,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出来,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自然也会大大提升。

(2)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阅读书籍

新课程教育体系下,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也要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课外阅读是新课程改革中重视度大大提升的一环,这一环中语文老师依然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不能完全放任学生随意阅读书籍,也不能对学生过多地控制。为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书籍,能够以兴趣为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有清晰的指示,九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大约为四百万字,为有效实现这一课外阅读目标,语文老师要向学生推荐好书,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推荐学生愿意阅读的书。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的《出师表》一课时,学生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好奇心大大增强,为全面了解三国风云,老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三国志》一书,学生在课余时间细细品味,了解三国时代的历史。语文老师的课外阅读书籍推荐要遵循以下两原则。首先,课外书籍的推荐要充分考虑九年级学生们的阅读水平,以这一年龄阶段适合阅读的书籍刊物为基础整理书目列表,供学生自主选择和阅读。其次,选择课外读物应该遵循内容健康、思想端正的前提,合适的书籍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为学生“品德、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传授课外阅读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

初中生心理素质和生理条件都处于青春期这一成长关键阶段,阅读过程中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课外阅读中缺乏语文老师的实时指引,往往会缺乏思考。基于此,要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有兴趣并实施有效课外阅读,就要注重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阅读、会阅读。“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也就是说,初中语文老师要通过课外阅读方法教学防止学生盲目阅读。阅读九年级下册的《孔乙己》一文时,语文老师可以做出阅读方法步骤的引导,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步:首先,略读文章,了解文章大致情节,理解关键字词;其次,细读文章,标记文章中的优美字、词、句或段落,标注出阅读理解中的疑惑之处;另外,重点阅读文章中的关键部分,深化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最后,将阅读中的问题通过查阅资料、与人讨论的形式解决,并及时写下个人的阅读收获,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语文老师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后,为长久地保持这种阅读积极性,可以通过课外阅读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及时奖励那些课外阅读中有一定进步的学生,强化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为学生未来成长提供良好条件。

(4)赢得家长支持,改善家庭课外阅读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发个体对某一事物的兴趣除主观因素影响外,客观环境因素也会受到影响。在校期间学生的阅读环境基本得到保障,老师需要和家长沟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课外阅读环境。学生对课外阅读真正的兴趣形成有赖于父母、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初中语文老师在倡导课外阅读教学时,注重个人文学素养的提升是前提,同时还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一方面要及时转变家长唯课内学习和阅读至上的理念,在九年级学生升学压力大、学习时间紧张的现实中,能够认可和接受适量课外阅读的正面价值,另一方面还要让家长参与到课外阅读当中,尽自己所能多抽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这种家庭阅读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让家长从心底以及行动上配合教师的课外阅读教学工作,督促孩子多读好书,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课外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享用人类文化财富的一条必经之路。因此,为有效地提高课外阅读教学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语文教育工作者需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思想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为其未来的正向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蓝凤云.中学生课外阅读物状况分析[J].中小学管理,2018(11):131-133.

[2]王冬云.优化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策略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7(2).

[3]陈大兵.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策略的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6).

[4]朱丽萍.做好初中生书海中的导航员——谈谈如何引导初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J].教研视点,2012(11):57-59.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