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

2019-09-10 07:22戚春燕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8期
关键词:中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戚春燕

【摘要】教学形式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技巧与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并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课堂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而要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要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对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求及现状,然后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如何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旨在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最为基础的数学知识学习,能为学生将来更高阶层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夯实这一基础,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所以,探讨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有效课堂教学形式,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求及现状

第一,发展要求。当下我国的课程改革步入了更加深入的阶段,而怎样才能做好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课堂教学改革,是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思考的问题。数学是促进人类创新与发展的关键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应当要从小抓起。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兴趣发展与学习能力培养的核心阶段,所以开展小学数学中高年级的教学工作时,必须要注重如下两个方面:一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应当要找到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来处理自己所碰到的各种问题;二是要对教学措施进行革新,要确保师生之间能建立起融洽和谐的关系,并把学生始终放在主要地位,教师则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和组织作用。

第二,教学现状。目前,我国教学改革仍然在持续深入,呈现出新观念与旧观念、新方法和旧方法相互转换的状态。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也导致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重教而轻学的问题。在我国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只是配角,整个过程大多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这样一来,师生之间无法进行良好的互动,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限。其次是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具备了抽象性的特征,而有的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只关注结果与公式定理的应用,却忽略了小学生自身的特殊情况,此时的小学生还不具备较强的抽象能力,若是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和练习题进行形象化处理,就会导致学生学起来感到比较吃力。另外,部分教师还存在有过于重视学生主动性的问题。虽然当前教学改革提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小学生的自控能力通常不足,若只是片面地强调学生主动性,却忽略了教师引导的作用,也会导致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二、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有效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

第一,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形式。数学和其他一些学科比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此教师就应当把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为学生构建出相应的生活化情境,并确立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尽快融入到生活情境中,并掌握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方法。例如,教师在讲到《多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就可以列举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多边形,如电视机屏幕、五角星、课桌的面等。并通过图片展示的方法,让学生产生直观的感受,开展潜移默化的生活式教学。当学生初步了解了多边形的特点之后,教师再引入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此时学生就会更加容易掌握。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把问题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地留给学生,让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思维发散。这样,即便学生得出了错误的结论,也是其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一,教师只要进行引导和纠正即可,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被全面激发出来。

第二,选择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要给学生营造出理想的课堂学习氛围,确保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融入到课堂學习之中,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都得到同步提升。而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严肃的教学形式,采用教学激励等方法,凭借手势、表情及语言暗示等技巧,将课堂气氛全面调动起来,让学生能够积极和教师开展沟通与互动。例如,在教学《倍数与因数》这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刚开始接触这两个概念,难以切实掌握其含义及应用方法,教师应当先让学生对整数乘法算式进行整合,让学生初步理解倍数与因数的含义,并要求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找到一个能求出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这一过程可能比较困难,教师可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并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当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后,教师就要及时进行鼓励,比如对学生说:“你回答得很好”“你真棒”等,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一步提升。

第三,选择情境创设的教学形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创设的方法,采用讲故事等方式给学生构建出适宜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趣味化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集中,同时也能长时间维持理想的学习状态。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教师可以将佩奇的故事作为情境导入。教师先询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老师今天邀请谁来课堂上吗?”然后给学生展示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看到佩奇向大家问好:“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佩奇,今天我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好吗?”看到这样的画面,学生的兴趣都会被激发起来。之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在寻宝的过程中碰到一只兔子给大家分饼干,从而引起了矛盾,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如何分配才能确保两人所得的饼干数目相同呢?”这时学生就会展开激烈的讨论,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数学中,高年级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观念更新不足、重教轻学、教学形式不够丰富等。对此,教师就应当运用最为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生活化教学、互动式教学以及情境创设等多种方法,让小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马鹏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实效性构建高效课堂[J].青海教育,2019(09):47.

[2]王和平.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J].学周刊,2019(30):45.

[3]马飞,王丽娟.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如何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形式[J].课程教育研究,2018(06):137.

猜你喜欢
中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探究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程中对“自主阅读”教学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