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困生解决问题能力

2019-09-10 12:20何少凡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8期
关键词:练习自信心兴趣

何少凡

【摘要】解决问题是数学教育的重要问题,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数学理解和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注重练习的策略四方面,对如何提高学困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兴趣;自信心;方法;练习

小学数学的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别在高年级中,题目条件更隐蔽,解题的步骤一般需要两步、三步,甚至四步。正确解决问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这对于班里的学困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困生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好动、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较差,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学习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系统知识断层,无法联系旧知识解决新知识。如何提高学困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就有学习的动力,兴趣来源于自身的存在感。学困生的知识基础薄弱,语言表达能力差,但他们的动手能力可以和班里的优等生相当,甚至还更好。所以尽可能让学困生在操作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对学习产生新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的生活情境、组织实践操作活动,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甚至安排班里的学困生作为操作活动的小组长,让他们刷刷存在感。例如,在教学《确定起跑线》时,我把全班分成7个小组,让学困生担任小组长,让他们组织自己小组的操作活动,学困生与组员到运动场亲自量一下每条跑道直道、半径、宽度,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学困生的优点。通过实地量一量,找出了200米跑道各跑道的起跑线相差3.925米,400米跑道各跑道的起跑线相差7.85米的规律。这种走出课室实践式的教学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用数学知识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自己的身边处处有数学知识,数学科有无穷的魅力,从而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二、增强学习自信心

正所谓:“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课堂上,给学困生特别的关爱,对他们成绩提高起重要的作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成绩没有拉开距离,主要是低年级的解决问题比较简单,但到三年级下学期就出现“分水岭”,到六年级更严重。解决问题内容成为学困生的短板,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自信心,甚至放弃学习,在课堂上精神不集中,经常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出现。这时,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和加倍鼓励。如果置之不理、放任不管,就会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越来越差,学习成绩也会越来越低。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课堂上,我会把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在专项作业或者专项的检测哪怕只对一、两道题,也会及时表扬他们。让他们在点滴的进步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一定要把数学科学好的动力,不断增强学习自信心。

三、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1.引导学困生认真审题,圈出关键词

当我任教新的六年级学生时,我总会跟学生们说:“六年级的解决问题是在整个小学阶段最容易学的。”学生总带着迷惑的表情看着我,其实我说的不假,六年级解决问题基本上被分数的乘除法“垄断“了。而分数的乘除法要么是乘,要么是除,它们的乘除由单位“1”来决定。例如,第十一册第38页例5:小明的体重是35kg,他的体重比爸爸轻    。小明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让学困生圈出单位“1”——“爸爸”,还有问题中的“爸爸”,确定求单位“1”后,学困生就很快列式解答了。

2.引导学困生列表、画图找出数量关系

表、图直观形象的特点,让学困生简洁、明了、正确地理解问题,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用比例的知识解决正反比例的问题时,学困生往往不清楚量与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图表来帮助理解。例如:我国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要10.6小时。运行15周要用多少时间?

四、注重练习的策略

一堂课“三分讲,七分练”,每节数学课不能缺少练习,练习是全面完成數学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精心设计练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富有变化的练习情境,使学困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

1.层次性的类型练习

对于学困生的练习设计既要分类,又要在要同类问题知识中进行分层编排,由易到难。在六年级的解决问题中,分数工程解决问题和行程解决问题比较难,是一个难点。由于数量用分数表示,不是整数和小数,学生一时拐不过弯,所以有必要给学生编排分层次的练习训练。

例如:(1)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6天完成,乙队单独做8天完成,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2)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6天完成,乙队单独做8天完成,甲队先做

,剩下的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3)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6天完成,乙队单独做8天完成,甲队先做3天,剩下的两队合作,多少天完成?

通过层次性编排,由两部的计算,变三步、甚至四步,学生可以知道最后还是用要做的工作总量除以甲乙两队的效率和求出工作时间。这样的练习编排大大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同时也培养学困生的解题能力。

2.对比练习

学困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易受旧知识的干扰,所以在设计练习时,对学困生容易混淆的知识,应设计一些对比性习题,让他们辨别判断,防止负迁移。

学困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除了老师的特别关爱外,还需要老师的耐心辅导,教给他们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让他们掌握解题的技巧,多鼓励、多表扬、多关心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成绩。

【注: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规划小课题“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研究”成果(课题编号:GDXKT19580)】

参考文献:

[1]廖香梅.如何让数学课堂活起来[J].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8.

[2]周小山,雷开泉,严先元编著.新课程视野中的数学教育[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练习自信心兴趣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培养初中学生自信心与英语教学的相关性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