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视角下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探究

2019-09-10 04:49宋海娇
高考·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化理解教育生态高中音乐

宋海娇

摘 要:教育生态视角下的高中音乐教学工作强调学校和教师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和机制,在这个外界设定的模式中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自由的权利,多元的机会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具体而言,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课堂内外为其提供“知、情、意、行”四个维度的支持与保障,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育生态;文化理解

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世界共同的语言,良好的音乐素养可以为个体成长提供有力而持续的支持与保障。无论是文化的学习,还是技能的提升,亦或是情感的陶冶,包括意志的培养都可以从音乐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帮助。高中生学习音樂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毋庸赘言,然而,实践过程中,音乐教育面临的缺憾与不足也无需回避。在有限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如何改善高中音乐教育的生态环境,促进高中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得以稳步快速提升,成为音乐教师和相关人员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从某种角度分析,教育是“农业劳动”而不是“工业生产”,二者之间有着质的区别,开展高中音乐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遵循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构建科学发展机制。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积极传授音乐基础知识

高中音乐教学面临的一个基本难题就是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进行有效地的教学活动考验着教师的专业智慧和能力。根据“全面普及,重点讲述”的原则进行基础知识讲述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乐理的音乐教学的重点知识内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按照高、中、低三个阶段进行层次划分,以中间团队为重心,以学优生为上线,以学困生为基础,组建学习小组,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完成具体的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在进行音乐的和旋知识讲述时,则可以将学生分成5-7个小组,每个小组中按照层次水平进行统筹组建,教师根据教材的大纲对教学内容进行宏观概述,然后由小组进行探索活动。由于学习的知识相对较为基础,教师可以对学优生进行重点辅导和讲述,然后由其根据“贝尔兰卡斯特制度”进行二次知识传递,所以学优生则完全可以胜任引导同伴的任务,并且教师可以进行循环式小组指导与答疑,完成整体教学活动。这种分层教学,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较好的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较好的学习氛围。

二、督促学生坚持锻炼基本功

音乐学习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识记,还需要技能的锻炼,有时候技能的锻炼甚至更为重要。由于高中生的学业压力比较大,许多学生忙于各种学科的作业和考试,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音乐学习,教师则需要根据这种实际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补偿测策略。通过“劳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音乐技能基本功的锻炼。采取这种方式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提升学生的音乐技能,而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化整为零,迂回穿插”的“游击战”来完成音乐技能锻炼活动。比如,教师在进行节拍训练时,则可以要求学生在每天的文化课程学习之余,进行自由的创编活动。每天利用不同的节拍类型,进行各种律动练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强化学生对于节拍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又缓解学生的躯体疲惫,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在轻松自由的状态下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其次,通过技能锻炼也是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学习是一项辛苦的活动,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不管是音乐学习还是其他学科的学习,都需要良好的意志品质作为支撑。教师在监督学生的基本功锻炼时,可以采取课间律动和专项表演活动来进行。根据学校的教学作息安排,教师可以对每个班级进行抽查式的检查,利用某一个课间休息时间,代理学生们一起进行律动创编。

三、主动探索文化活动开展策略

音乐教学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教学一种形式,它应当是丰富多元,可以是机动灵活的。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多元的文化活动,以此来拓展教学的形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比如,各种节庆活动都可以由班级分别承担相应的表演活动和展示活动,增加校园的文化氛围,改善教学的方法。以端午节为例,教师则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典诵读吟咏活动。在纪念“一·二九运动”和“五四运动”时,都可以开展系列主音乐教育活动,让音乐和爱国主义有机结合。

此外,音乐教学还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通过学科渗透的方式来完成双赢的教学活动。比如,历史教学活动则可以与音乐教学活动进行融合,由音乐教师在自习课或者综合课,以及班会活动时,组织古典音乐赏析活动,了解唐朝琵琶的特点,了解汉朝胡笳的音色,了解元曲的背景音乐。再比如,教师和学校还应当利用运动会、元旦晚会等各种活动,进行音乐欣赏晚会等各种活动。

四、构建全领域音乐教育生态环境

学校是一个完整的微型教育生态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对存在于其中的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可以借助多种路径和方法。构建全领域的音乐教育生态环境,能够为学生的艺术修养提升提供助益。比如,教师可以在每天的学生入校时间进行各种经典音乐的播放,在有意与无意之间,陶冶着学生的情怀,培养着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在校园广播站,提供音乐赏析与解读活动,鼓励对音乐有着较为深刻理解的学生,利用这个平台对同学们进行各种经典流派和优秀作品的宣传推荐,拓展音乐教育的渠道,增加音乐教学的影响。

结语:音乐教育是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需要教师和学校以及相关各方面一同努力,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不断丰富教学形式,改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坚持“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情怀陶冶为主旨,以基本功训练为载体”的原则,可以取到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梁玲.高中音乐教学策略的优化探析[J].魅力中国,2018,(22).doi:10.3969/j.issn.1673-0992.2018.22.104.

[2]赵芳.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30).

[3]马晰炜.新课程下高中音乐教育浅析[J].音乐时空,2014,(5).

猜你喜欢
文化理解教育生态高中音乐
从“技术理性”到“文化理解”:当代音乐教学范式的转向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
翻译教学的“整合·融通·交互”
以生态管理评价方略推进教育和美发展
跨文化对话之条件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之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