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传统文化的德育精髓及小学德育教育创新

2019-09-10 01:03石巧苑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27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

石巧苑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传统文化当中的德育精髓与小学德育之间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意志品格的形成,使其肩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关键词】传统文化;德育精髓;小学德育

传统文化在经历了几千年发展的状态下,仍然历久弥新,不仅在技能、艺术、学识等方面发挥其积极作用,也是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就当前情况来讲,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教师改革有效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也对学生的德育越来越重视,加强了德育的实际开展力度。传统文化当中德育精髓与德育之间的结合,能够使其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进而使学生在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实现思想认识和道德品格的提升。

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育精髓内容

(一)价值取向

在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着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这是在小学阶段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德育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使学生逐渐具备高尚的道德和情操,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处理好诚信和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自我修养

在传统文化当中,蕴含较多和道德修养相关的内容,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起到培养学生自我修养的积极作用,如“三人行,必有我师”以及“吾日三省吾身”等,均说明了一些做人的道理。通过对相关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监督与反省,进而实现思想境界的提升,人格的建立和健全。

(三)爱国精神

在传统文化当中,蕴含了强烈的爱国精神与民族精神,能够使学生在此熏染下,逐渐形成相应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而实现民族凝聚力的不断增强。

(四)人伦原理

在传统文化当中,十分注重尊老爱幼和孝敬父母,将这部分内容与德育教学之间相互融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比较正确的人伦原理,进而使其学会谦恭、礼让、宽容等优秀思想品质,并且能够了解怎样和他人和谐相处。

二、传统文化的德育精髓及小学德育创新策略

(一)注重文化继承弘扬

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是德育当中的重点,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将其与学科之间相互融合,这是实现传统观文化弘扬的重要途径。如,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学习乐曲和古典诗词,进而使学生情操在此情况下得到陶冶,艺术修养得到熏染,同时在此过程中向学生渗透相关德育内容。不仅如此,学校也可以组织和德育内容相关的比赛,让学生朗读一些与德育主题相关的内容,如《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通过对这些经典内容的阅读,能够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传统文化当中内涵。又如,在书法和美术课当中,教师可以对传统文化当中蕴含的神韵进行讲授,然后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实施相应的德育教育。

(二)构建良好德育氛围

德育的实施,需要德育氛围的创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创建相应的德育氛围,将《论语》《大学》等书籍当中的内容进行改变,然后将其转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其中小品或者是情境短剧都是较好的选择。同时在改编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进行阅读,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当中的内涵。除此之外,学校可以积极组织和德育相关的活动,如走进敬老院或者是孤儿院,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尊老爱幼的意识,进而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弘扬。

(三)实现思想认知统一

小学生承载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使命,是国家的接班人。但是就当前情况来讲,很多家庭都是“421”模式,一个孩子有多人照顾,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胆怯、骄纵等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对学生的发展比较不利。而为了使学生获得更为全面的发展,学校应该注重德育的实施,并且将其与传统文化之间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在此过程中需要组织教职工对此项内容进行学习,在学习时可以成立相应的德育小组,进而为德育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将德育积极落到实处,进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

(四)注重学生教育管理

在新课程改革中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在工作中的重要基础,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心智发展不够完善,缺乏对是非善恶的判断标准,如果不对其在思想上进行正确引导,很容易使学生在三观树立上有所偏差。因此,在进行德育时,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正确引导下逐渐树立正确三观。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传统美德运用其中,如,“孔融让梨”的故事。进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在思想认识上也获得较大程度的提升。同时在进行德育时,需要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的行为、习惯作为依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变化,这样才能制定较为合理德育方案,使学生获得较好发展。

(五)实例渗透德育内涵

在德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实例作为教学内容,进而对学生在思想上进行渗透。例如,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爱护动物的思想理念,也能使学生从其称象方法上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重创新。同时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新的称象方法进行探讨,进而促进其思想认识和道德素质的提升,也能使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传统美德有更深刻的认知。

三、结束语

总之,在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讲授知识,培养其智力,也需要促进其良好思想认识和道德品行的形成。因此,在此过程中学校应该注意德育教育的实施。而德育和传统文化中德育精髓的结合,能够使德育效果更为明显,在实现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弘扬的同时,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进而更适应今后社会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谢应辉.传统文化的德育精髓及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

[2]邓向红.传统文化的德育精髓及小学德育教育创新[J].未来英才,2016(17):323.

[3]谢应辉.传统文化的德育精髓及小学德育教育创新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21):118-119.

[4]申丽娜.传统文化的德育精髓及小学德育教育创新[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36):125.

[5]叶艺瑄.基于本土文化传承传统美德[J].新课程·上旬,2019(8):230-231.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传统文化
生活即教育,体验即成长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