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研学后教课堂问题情景创设和“思维发展与创新”素养融合的策略初探

2019-09-10 07:22陈伦艳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10期
关键词:问题情景素养教学策略

陈伦艳

摘 要:在广州市番禺区研学后教理念的引导下,面对丰富的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进行问题情景创设,搭建知识和思维的桥梁,提高思维发展与创新的能力?文章结合课堂实例、把握理论依据,提炼出对问题情景创设与“思维发展与创新”素养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情景;“思维发展与创新”素养;教学策略

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思维发展与创新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创设引起思考的问题情景,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有效地创设问题教学情景,可以搭建知识和思维的桥梁,让学生在理解、感悟、交流、表达中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促进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能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一、问题情景创设的尴尬局面

很多教师不考虑创设问题情景的目的及有效性,本末倒置,导致情景创设不能科学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能引导学生找准中心体验学习过程,有些甚至直接抛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会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有些问题缺乏挑战性,比如在教授部编版《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教师提问“人和鸵鸟的最大速度是多少?”这种可以直接在文中圈出数字的问题,学生并不需要积极思维就能对答如流。问题情景创设,指的是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通过努力思考、分析,且力所能及的学习任务。只有这种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推动学习进程。

二、问题情景创设和“思维发展与创新”素养融合的策略

(一)通过新旧知识的衔接,创设问题情景

认知派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经确立同化理论,他认为任何一个新知识均可以通过上位学习、下位学习、组合学习,设计恰当的先行组织者,寻求它与旧知识的联系作为新知的增长点,促进学习。可见,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来创设问题情景,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促进思维的敏捷性和创造性。

古语云:“温故而知新。”比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是说明性文章,在教授部编版五年级习作单元课文《太阳》中“其实,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不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时,让学生接触到“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习作例文的分析中,可以提示学生联系《太阳》,分析《鲸》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链接旧知“作比较”,学生能够顺利找到句子:“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二)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所描述的事物时,设置恰当的问题情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其他任何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到外的生长。

在引导学生对文章中描述的事物分析时,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因为学生的社会经验和阅读经验直接影响到他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可以将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问题,且设计问题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最近发展区。采用小步走的方式,由容易到复杂,由浅入深提问。比如在教授部编版课文《纪昌学射》一文,重点是让学生感悟“学习要练好基本功”的道理。如教师只提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一问题,学生可能难以联系上下文来全面回答。这时,教师可以“分小步”走,首先提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在学生体会作者心理变化后,让其想象自己假如是飞卫,如何理解他的要求的用意,再通过纪昌练习的结果来讨论交流纪昌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犹如剥茧抽丝,将难度阶梯式分层,最终让学生通过种树人的经验说明育人之道。

(三)根据教学目标的重难点,通过对比创设问题情景发展思维

根据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大胆质疑,在问题的驱动下积极探索,让其通过对比、思考、总结,解决学习上的疑问;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去看待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愈来愈深化的问题,愈来愈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所以,根据重难点质疑,紧扣上下文和自己的体悟,通过多次探索和讨论分析后,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

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五年级的课文《慈母情深》时,课文的难点是“领悟作者在把握人物细节描写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语言形式来表现慈母情深的表达方法”。研学问题是“聚焦慈母情深的‘深’,这个‘深’体现在哪里?”。学生找到一处:“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教师出示句子“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对比这个句子的异同,在读中感悟:运用重复的语言组织形式,更有一种感人的力量。促使学生认识的螺旋式上升,形成自己的思维结构、情感塑造等语文素养。

(四)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景

问题情景有必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学要从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挖掘现实的生活情景资源,设计出具有生活气息的问题。有些文章内容紧扣学生生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亲身实践来创设问题情景。别开生面的问题让学生充满新鲜感和挑战感,激发起探究欲望和创造思维。学习内容生活化,生活常识问题化。亲身经历是滋养语文素材的养分,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经验,使得学生体会语言阅读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语文阅读的价值,增进对阅读的理解和应用阅读方法的信心,特别是能够在自身实践后能创造性地思考,想别人所不想,做别人不曾做的。

(五)在提出假设中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而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并且让学生发现体验中的科学性、合理性。创设问题情景就应该在学生提出合理的假设中进行。如《呼风唤雨的世纪》一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最能帮助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过去和现在提问,有的学生提出:“假设自己生活在三百年前,想象没有电灯,没有汽车等现代化工具的时候,自己的生活是如何的?”还有的学生提出:“未来科学技术还可能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在假设中设置问题情景,与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不谋而合,他认为:“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能够使学生对只是本身发生兴趣,進而产生认识需要,产生一种要学习的倾向,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同的假设会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促进思维发展。

总之,问题情景的创设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得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与学生学习的材料相互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他人友好合作,共同探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应该深入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域和心理特点,创设有效问题情景,优化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成尚荣.基础性:学生核心素养之“核心”[J].人民教育,2015(07).

[2]滕珺,朱晓玲.学生应该学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基础教育学习指标体系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13(07).

[3]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01).

[4]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3(10).

猜你喜欢
问题情景素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浅谈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方法
浅谈“问题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