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主探究模式下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2019-09-10 04:16李志柱
锦绣·上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有效教学

李志柱

摘 要:作为在新课程标准下,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于开展自主探究教学活动中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旨在有效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中,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活动对象是学生,学生将主导学习活动。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能够将眼前到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在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强调独立探索,也就意味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不能只是老师主导教授知识需要学生更多的进行自启的思考,从而获取并发展知识。这样的知识获取途径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目前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可以看见自主探究的教学案例,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并没有体会到自主探究和传统教学的区别,体会不到自主探究的价值。

一、抓住自主探究活动本质,实现学生真正发现问题

在教育理论中,科学作为一种具有发现和探究意义的经历,是学习者经过了自我思考,自我消化的结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因为只有学生在生活中或情境中发现了问题时,才能够感受到问题的价值,才能够产生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和动力。根据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有效的探究活动离不开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数学探究的道理同样如此。有兴趣再次教学知识的学生,但学生解决相差太大,所以这个问题是不是真正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者发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活动环节。探究活动作为学生知识学习和过程体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中起着桥梁和平台的阶梯作用。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等方面能力,只有开展有效的教学探究活动,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保证学习品质。要紧扣学生自身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合作性的教学活动模式,让学生在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帮助和协作下进行有效的探究活动。如在上述教学片段找出问题存在原因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互助合作验证活动。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深度学习”

1.基于问题自主学习

如果教师提问的问题学生都能够对答如流,那老师还有什么必要提问呢?如果老师说没有问题,这堂课就上到这里,这就意味着这堂课并没有真正的完结。如果学生们没有带着问题来上一堂课,也没有带着问题走出这间教室,那么这节课就可以说是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的。想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教师要提倡深度学习,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勇于提出问题,还要勇于对统一答案说不。只有学生是帶着问题在学习才是在主动的学习,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

2.创设真实有效情境

在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情境与知识的匹配程度,而忽略了教学情景的真实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十以内的加减法”一课中,有的老师设计的教学情景如下:在周末爸爸妈妈和你去采摘水果,一共采摘了十颗苹果。如果你要在两天内吃完它,每天吃几颗能吃完,共有几种方法?

这样的教学场景看起来与十的加减法有关,但脱离了实际情况。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有些学生可能会说自己不喜欢吃苹果,或者两天吃十个苹果会吃撑的等等情况。教学情境的核心就是在现实中可以实现,一旦教学情境缺乏了真实性,就难以挖掘情感语境和价值取向。

3.构建单元主题学习

传统的单元复习一般以单元复习卷的形式进行,但单元复习卷难以弥补学生遗漏的知识点,学生原本不会的知识点通过单元复习卷还是不会。因此,针对这一缺点,构建单元主题学习迫在眉睫。

首先,确定单元学习的主体,使学习更有价值。

其次,确定学习目标单位,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系统性。再者,优化单元活动设计,利用“最近发展区”理论使单元学习更具挑战性,实践性,体验性。

最后,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持续性的评价方案,该方案中包括了学生的自评物品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等等内容。时序性的评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连贯,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4.注重探究活动体验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核心是要探索生活。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以以纸折出角来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习。

师:这张纸上有角吗?(出示一张圆形的纸。)老师动手折出一个角并向学生展示。要求学生指出顶点在哪里?

师:请小朋友们摸一摸自己折出来的角,它的顶点和边你有什么感觉?

学生:感觉角的两边是光滑的直线。

通过折纸的环节能够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知到角的顶点和两条边。这样的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之中,能够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可以获得丰富直接的经验,实现知识的内化;学生在积极的活动体验中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总结

众所周知,小学生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数学内容都要依靠教师进行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带领学生进行能动自主探究活动。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抓住知识关键要素,挖掘有效教学资源,合理采用教学手段,将自主探究活动,渗透进教学环节整个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过程中,实现学习技能和效率的再提升。

参考文献

[1]谢荣.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究策略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3):129.

[2]孙涛.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少年:科学家(31期):37-38.

[3]张琴.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11):123-123.

猜你喜欢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有效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