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与调节

2019-09-10 13:09李万兴
体育风尚 2019年1期
关键词:自卑心理心理素质初中体育

李万兴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同时学生的心理也逐渐趋向于成熟,有成人化的特征。因此,这个时候的学生具有更敏感的心理,情感也更加复杂又强烈。而体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能够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意味着教师必须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而自卑心理是当前初中学生常见的心理,本文主要以这种心理的产生及其调节策略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体育;自卑心理;调节策略;心理素质

若是学生存在心理障碍,那么很容易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保证学生的身心获得平衡又全面的发展。而且心理过程会始终与教学过程存在紧密的联系,学生若是拥有自卑的心理,则很难积极配合教师而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也不利于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及技能。长此以往,学生的自卑心理会干扰其健康成长。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

首先,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彼此之间都存在多个方面的差异。体现在体育教学领域,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运动能力之间的差异就比较明显。尤其是当一些体育运动内容要求学生挑战自己时,若是身体素质不够,或者运动能力差,甚至是存在先天不足问题的学生,则很容易在心里产生惧怕感,并因此而退缩,不敢去尝试。长期以往,就容易形成自卑的心理障碍。若是学生的心理素质过低,甚至可能会形成一种恐惧心理,惧于上体育课。这部分学生很可能会出现逃课行为,即便有些学生没有逃课,也会在课堂上显得焦虑不安,害怕自己在同学面前出丑[1]。

其次,一些学生并没有正确认识体育活动的价值,本身就对体育抱有消极的态度。在这样的消极态度之下,若是学生并不具备顽强的意志品质,就容易使其在反复的体育实践过程中,产生胆怯心理或者逃避心理。尤其是当前的初中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容易怕苦怕累。这些都是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障碍的根源。

最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生理发展方面也会存在显著的差异。一些学生不但身体矮小,还比较体弱;部分学生则身体过于肥胖,又或者具有某一身体健康问题,会使其从主观上认为自己不如人,引起较强的情绪低落感。这种情绪若是得到了长期的发酵,则容易让学生形成消极的自卑心理。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自卑心理的调节

自卑心理是一种会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的心理障碍问题,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本身就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若是对这一心理问题处理不当,就容易一直伴随着学生而影响其学习生活。为了保障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初中体育教师要注重及时发现学生的自卑心理,采取有效的引导方法,让学生自主调节自卑心理,增强其自信心。

(一)教师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初中体育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思想,要承担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职责。而教师的言传身教始终在学生群体中发挥着较大的影响,这一影响可以渗透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因此,教师要注重从规范自己的体育锻炼行为开始,在学生的面前展现自己自信的一面[2]。同时,教师又注重引导学生去认同自己,不吝给予学生合理的鼓励,让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去正视自己。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在学生锻炼的过程中,陪学生一起锻炼,与学生平等相处,做一个良师益友,让学生能够消除体育活动的严肃感,学会放松自己的神经,去正视体育活动的积极意义,从而正视自我,意识到自己只要每天坚持锻炼,不管怎样低的身体素质都可以一日又一日地逐步增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逐步增强学生的动作训练难度,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完成自己以为无法完成的体育项目,慢慢增强学生在体育运动中的自信心,敢于通过自我的努力来克服一切困难。

(二)教师可科学合理地提高学生的挫折容忍力

每个人都可能在现实生活中遭遇一些挫折,体育教师需要克服学生娇生惯养的弱点,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同时增强其对挫折的容忍力,甚至让学生将挫折当成是鞭策自己奋发向上的动力,踩踏着一个比一个高的踏板来获得更多的进步。比如教师可以在体育训练项目设置方面,为学生创设提高自身挫折容忍力的条件。在这里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进行体育训练,若是具有极度自信,又敢于超越自我的学生,则可让他们尝试参与攀岩等运动项目;若是具有较强自信的学生,则可使其参与到难度中等的体育训练中,如障碍跑;对于自卑的学生,可以采用拾级而上的难度等级策略,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难度逐渐升高的体育项目。

(三)采用趣味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当学生对体育训练产生兴趣时,就容易克服学生的畏难或者逃避等自卑心理。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内心具有较强的内在驱动力,可以支持学生去勇于尝试[3]。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将趣味化教学方法引入到体育训练之中,为学生营造趣味化的运动学习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参与的运动项目,然后展开游戏化的运动训练,让每个人都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甚至突破心理障碍。比如接力跑这种竞赛式活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让学生在一定的竞争意识下激发自己的潜能,让成功感来代替自卑感,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学生的自卑心理很容易影响其身心健康,而体育教师既要锻炼学生的体育技能,又要保证学生可以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需积极针对学生的自卑心理而采取有效策略,引导学生正確认识自己,树立起自信心,走进快乐学习的体育氛围之中,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1]邹春雷.浅析体育教学中学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及克服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 (4):224-224.

[2]常玉.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7 (3):86-86.

[3]朱海峰.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J].好家长,2017 (34):13-13.

猜你喜欢
自卑心理心理素质初中体育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单亲家庭儿童自卑心理的表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篮球教学中三步上篮教学方法研究
浅析高职学生自卑心理产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