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中运用分组检测提升中职学生计算机技能

2019-09-10 07:22杨会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职学生网络环境

杨会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网络环境中分组检测学生计算机技能的优点,分组检测可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自信,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能力。提出了分组应遵循“好坏”搭配、男女生混合,不定期调整的原则。

【关键词】网络环境;中职学生;计算机技能;分组检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038-02

1   网络环境在计算机技能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教学都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并使用了功能各异的多媒体教学软件,这种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几乎能达到手把手教学。如在教授Photoshop时,面对众多的工具按钮,仅听教师讲解它们的功能、操作步骤,中职学生可能晕头转向、无从下手,最终没几人能弄明白,但当局域网中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后,教师只需操作演示,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上观看演示,就能明白功能,并大致知道该如何操作[1]。

网络及多媒体教学软件可提高教学效率,但也有不足之处。技能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在网络环境中使用教学软件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教”得容易,学生“学”得轻松[2]。但中职学校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是否达到要求了,这需要对学生的技能作品进行检测,而计算机技能水平的检查不同于理论知识的检查,它一般有时间及操作环境的限制。教师虽可以通过网络察看每位学生的操作结果,但若逐个检查,会花费很长时间,不仅检查效率低,而且教师要做许多重复工作。为此,笔者尝试在网络环境中结合分组检测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2   网络环境中采用分组检测的优点

经过两学期的摸索实验,笔者体会到在网络环境中采用分组检测具有许多优点。

2.1  节省教师检查技能水平时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通常一个班级四、五十人,一位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检测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分组检测后,教师可在网上检查小组长、或该组最先完成的组员的作品,工作量是检查全班的几分之一。因工作量减少,时间更充足,教师可有针对性地提一些问题或建议,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

2.2  提高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没有采用分组检测时,教师一人检测全班操作情况,学生觉得大家都差不多,故而缺乏竞争意识,即便练习效果不好也无所谓。采用分组检测后,老师检查组长或先做完的组员,组长再检查其他组员的,最后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完成情况有讲评与等级评定,学生的竞争意识就增强了,实际操作速度及完成质量都有明显改进。常常是组长检查一个同学作品时,其他组员已在一旁等着了,有同学看到组长检查出的问题也会及时提出;而看到同组成员没完成时,其他先完成的人也会主动在一旁指导。

2.3  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

没有分组时,教师通常先讲解教学内容,并通过网络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屏幕演示功能进行操作步骤的演示,部分易错的内容还要反复强调。而进行分组检测后,教师只讲最主要的知识点、操作步骤,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完成操作;遇到问题时,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再与其他小组学生交流汇总;对一些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最后集中讲解。实际教学中笔者常故意设置一些小障碍或是有难度的问题作练习题,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他们解决问题后十分高兴、有成就感,后面技能操作时更有信心、更乐于操作。

2.4  消耗部分好动学生的多余精力,改善课堂纪律

每个班级都有特别好动、喜欢与人讨论的学生,他们理解能力强,新内容一听就懂,但又不愿精益求精,教师刚讲一部分,他已经不愿听了,而是找其他学生讨论,这不仅影响其他学生听课,该学生也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推荐这些理解力强且喜欢讨论的同学担任组长,组长有检查组员作品、指导别人技能操作的任务,这样他们先要自己学会才能教别人,这时他们听课格外认真,而帮助小组成员操作,也加深了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正所谓学习的最好途径就是“教”。

3   发挥分组检测优势的对策建议

实践分组检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若想充分发挥分组检测的优势,需要把握好分组的原则。通过实验比较,笔者总结得出网络环境中进行分组检测时可依据下列几条进行。

首先,“好坏”搭配,以强带弱。动手能力好、理解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弱、不愿进行操作练习的学生互相搭配成组,尽量不要“强强联手”。若班级中“好”学生分到一组,其他学生会觉得无法与之相比,干脆就放弃与之竞争,另一方面,“差”学生分一组,碰到一些问题自己也无法解决,最后打击了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弱的更弱了。

其次,性格互补、男女合作。性格外向与性格内向的学生及男女生混合编组,通常情况下外向活泼的学生碰到不会的问题乐于寻求帮助,看到别人不会也会主动提供帮助;而内向的学生及女生通常不愿提问,宁可自己摸索甚至直接放弃。通过分組,内向学生可在组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而外向学生又因助人而感到快乐。

再次,分组不可固定不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初次分组很难恰到好处,可能有部分学生不能适应,或与其他人相处得不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最后,推选有责任感的组长。谁做组长也值得好好推敲,一个合格的组长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检查任务,也能团结本组成员共同进步。笔者建议小组成员推选有责任感、操作能力强且有合作精神的学生担任。学生选好后由教师对组长进行集中指导,建议他们怎样与同学交流、怎样提高检查效率等。

4   分组检测问题和障碍的解决

初次采用分组检测时也遇到许多障碍,包括分组不合理、课堂上随时讨论问题和离开自己座位等问题,笔者经过思考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了调整与改进。

首先,分组由学生自由组合,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按“好坏”搭配、男女合作原则进行微调。

其次,针对个别学生在课堂上随时讨论问题,建议他担任副组长,负责一两个学生的技能检查,并让他特别注意对操作较弱的学生的辅导。

最后,按分组调整了实际座位,将同组成员调至一处,便于在自己座位上讨论及检查。

采用分组检测后,笔者用于检测学生技能水平的时间大幅减少,有更多的时间通过网络指导个别优秀或落后的学生。每过一段时间,笔者会对所有学生的技能进行一次完整的检查,以便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网络环境中采用分组检测与多媒体教学软件相结合的方法,使计算机技能教学效率更高,学生学习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堵晓霞.网络环境下小组协作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实施[J].考试周刊,2016(9).

[2]陆洋.网络微课环境下的中职计算机Photoshop教学策略[J].广西教学:中等教育,2017(7).

猜你喜欢
中职学生网络环境
浅谈中职英语单词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网络环境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探析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如何在语文课堂上激发中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