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性信息化教学方式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9-09-10 07:22李桂善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学生物多媒体教学微课

【摘 要】随着多媒体、微课、智慧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快速发展,当前信息化教学方式已经逐渐开始应用于各个学科。在中学生物学习中,学生对生物微观世界的理解和抽象生物知识的学习经常存在障碍,而多媒体、微课等教学方式的应用则为打造高效生物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本文主要探究多样性信息化教学方式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的优势,并针对中学生物教学实际情况提出了具体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關键词】多媒体教学;微课;中学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084-02

多媒体、微课等多样性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和思维活跃度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这些创新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理的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在实现中学生生物学习的全面、高效上有重要帮助。

1  多样性信息化教学方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进步,以及新课标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要求的提升,当前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生物学科思维能力、生物学科创新能力、生物实验实践等方面的能力要求逐渐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探寻新的教学方式解决学生全面发展问题刻不容缓。而多媒体、微课等多样性信息化教学方式与中学生物教学的结合,能够解决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和不足,给学生带来更多样、高效的课堂,对学生学科逻辑思维、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综合素养都有很好的提升,其对中学生物教学效果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   多样性信息化教学方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多媒体、微课等多样性信息化教学手段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应用时有一定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生动直观的展示生物学现象

生物课程学习中很多部分涉及微观世界的观察和想象,而生物的变化过程也是动态存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让学生能够理解、观察和想象生物微观世界中的变化。但是传统教学法很难实现这一目的,还会对学生生物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形成束缚。多媒体、微课等多样性信息化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则能利用动画、视频等方式为学生生动展现微观生物世界,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生物学内容。

2.2  促进生物实验过程的具体演示

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实验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理解生物知识有辅助和促进的作用,但因为学校生物实验室条件、学生实验操作标准性等方面的限制和影响,很多生物实验无法进行,或者进行实验后难以得到需要观察的实验效果,这时多媒体、微课等多样性信息化教学方式的优势就显现出来。运用多媒体影音视频等技术进行模拟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好的观察实验效果,提升生物实验教学效率。

2.3  提高学生生物学习兴趣和强化生物知识拓展

高效生物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良好的兴趣基础上,而传统生物教学一般比较枯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实现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学习的需要。多媒体、微课等多样性信息化教学方式在生物教学中应用,通过影音视频等方式为生物教学创造多元化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借助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构建班级微信群、QQ群等社群,还能让学生完成课后群内的生物资料分享、生物问题探讨和知识课后延伸拓展,极大提升了中学生物学习效率。

3   多样性信息化教学方式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策略研究

借助多媒体、微课等多样性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技术优势,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可以尝试采取以下具体策略提高中生物课堂效率。

3.1  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突破生物学习重难点

在中学生物学习中,需要学生形成由微观向宏观转化、对生物动态过程进行理解和想象的能力,这些思想转化和生物动态变化过程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学习困难,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解决教学难点。如在讲解DNA双螺旋结构时,学生对双螺旋结构容易缺乏系统的认知,也比较难以想象双螺旋结构的小沟和大沟,这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将双螺旋结构内容做成Flash动画,或者用视频和微课演示等方式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动态视频的环境下更直观地看到DNA双螺旋结构。这样利用感官刺激、动态展示的方式进行授课,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生物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3.2  微课教学实现生物实验过程模拟与分析

生物实验过程中,经常出现因学生实验操作不标准、实验结果反应太快来不及观察、实验环境条件要求太高而无法进行等问题。微课教学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中,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为中学生生物实验观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虽然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学生可以在课上进行实验操作,但是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的观察需要学生耐心等待且具有较强观察力,一旦观察不仔细,可能看不到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用微课教学进行实验展示和模拟,借助微课视频重复播放的优势,细致的给学生展示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全过程,并且可以在观看微课视频过程中暂停,由教师逐步讲解每个生物反应和现象出现的原因,这样细节观察和教学补充结合的分步生物实验过程模拟,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生物实验的观察和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3.3  网络社群课堂与微课结合实现学生高效学习和课后拓展

学习效率和知识拓展也是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要求高的内容,网络社群课堂与微课结合在教学中应用则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完成课后拓展。如细胞的功能、结构、增殖与分化等方面的知识属于微生物范畴内,学生难以理解,对知识记忆困难,这时可以利用微课教学,将这些知识分解成影音图文结合的生动微课,学生不但能够在课上借助微课,将难点分解理解,教师也能够利用微课创造情境教学,给课堂留更多师生交流互动的机会。而且微课还有利于分层教学和学生课后复习。如果不同学生对课上学习的部分知识难以理解,课后还能够反复观看微课视频进行巩固。另外,网络社群课堂与微课结合所创设的网络社群,给师生课后交流和学习分享提供了环境。教师可以在一节课快结束时针对教学重点设置课后自主学习思考小问题。课后在网上对学生的完成情况和效果进行解答点评,这大大地提高了生物教学的效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微课等多样性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渗透应用,给中学生物教育创设了更便捷、开阔的教学环境,让课堂灵活度、学生学习效率都有所提升,而更多创新的教学策略,仍需我们持续探索。

【作者简介】

李桂善(1977~),女,汉族,甘肃景泰人,学历: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三中学,研究方向: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研究。

猜你喜欢
中学生物多媒体教学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中学生物教学中课本插图的应用研究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广西民办高校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索①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粤中生会”:提高中学生物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
中学生物实验室化学药品的科学化管理